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004271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熊芳引 言纵观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到今天, 电梯行业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发展历程。随着住宅市场的巨大变化,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容量最大、增长最快的电梯市场。纵观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电梯行业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 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发展历程。随着住宅市场的巨大变化,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容量最大、增长最快的电梯市场。 2015 年,中国电梯产量为2160000 台,超过了全世界电梯产量的 71.3%,电梯的生产能力跃居世界第一。超过了全世界电梯产量的一半,电梯的生产能力跃居世界第一。再次刷新了全

2、球电梯行业的发展记录。 虽然在全球经济放缓情况下,中国的电梯市场有所萎缩,但不久就会恢复增长,因为中国是全球最活跃的房地产市场之一。在中国,如今有超过100 万台的电梯服务于写字间、公寓、商场等各种场所。快速和节能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电梯行业的重点。然而,与公众乘梯安全、 电梯设施安全运行息息相关的电梯售后维保业务,却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2016 年随着房地产的逐渐复苏,电梯行业也将迎来春天。经济回暖后,电梯行业重新洗牌也在所难免。未来 3-5年内,中国电梯行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将更为严峻。大企业会继续称雄业界,而中小企业想获得生存,要么被前者兼并,为其做专项产品的配套;要么发挥自己的

3、特长, 建设稳固的销售渠道 .和研发团队,来打造核心竞争力。未来几年,技术创新是推动电梯行业进步的关键, 无线电梯的出现必然对我国电梯业产生触动, 电梯行业也即将迎来全新的无线时代。 虽然产业在不断整合, 但我国电梯市场还远未饱和。 未来两年我国电梯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7 年我国电梯产量将达到 330.41 万部。我国电梯市场仍将保持每年20%的递增速度,年平均销售额至少为 5000 亿美元。未来 50 年我国新增住房面积将达到 200 亿平方米。目前国家规定 20 米以上高楼就应安装电梯,未来住宅市场的电梯需求量会非常大。此外,机场、商场、地铁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对自动扶梯、观光

4、电梯等电梯的需求也十分可观。随着工业现代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节约电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在我国节能型电梯还占不到总量的 5%,我国节能电梯的市场接受度仍然不高。巨大的市场容量,也将为节能电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第一节中国电梯行业发展概述一、中国电梯行业发展历程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 在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设备而不可或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现代电梯已经成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电梯具有很高的安全要求,它以零部件的形式出厂, 总装配在工地现场进行, 通过机械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和机械装置与土建结构之间的的衔接完成安装

5、, 最终形成电梯产品。精心的制造和安装还不能完全保证无故障运行,其运行可靠 .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维修保养。所以,电梯的制造、安装和维保不宜分割。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尤其是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给电梯行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2001 年我国电梯产量达 4.5 万台,截至 2009 年底,全国在用电梯数量已经达到 100 多万台,创造了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峰,被业内人士称为“第三次浪潮” 。目前,中国经济建设需求的各类电梯、几乎全部可以在中国生产。由此可见,一个兴旺的电梯市场已经形成。 进入 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电梯需求量越来越大。 据统计,全世界平均 1000 人有 1 台

6、电梯。我国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准,还需要新装 80 万台。到那时候,每年仅报废更新就需要 6 万台。目前房屋建设势头仍然很好,电梯市场供需两旺,前景一片光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电梯行业外商云集,国际上最大的电梯公司几乎全部进入我国, 最先进的电梯产品争先在中国生产。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日本三菱、日立、东芝、富士达等世界最负盛名的电梯公司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杭州、廊坊等地投资建厂, 可以说能来的都来了。他们大多用合资的方式建设了最好的工厂, 装备了最好的设备, 引进了最好的技术, 培训了最好的人才, 目前合资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超过 80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

7、电梯行业早已加入了。中国电梯市场的特色已经不是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全球电梯劲旅的竞争。这种世界级的激烈竞争使我国的电梯用户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可以用最低的价格随意选购最好的电梯产品。 国内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国外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的引进对国.内电梯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苏州江南、山东百斯特、浙江巨人、上海房屋设备总公司、东莞飞鹏、宁波宏大、苏州申龙和东南液压电梯等一批优秀的内资企业并没有被合资企业挤出电梯市场,相反,现代化合资企业的示范作用使他们看清了自己的定位与出路,目前这些企业除规模稍小之外,企业管理、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售后

8、服务等诸多方面均无逊色,不但在国内电梯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产品出口到了东南亚、 大洋洲、欧洲和美国。有的企业还到境外投资寻求发展。事实证明这些企业不但在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同样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传统的电梯生产结构正在改变在国外各大电梯公司纷纷进入我国的同时,德国威特、西班牙塞维拉等一些优秀的电梯配件公司也在我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国内配件生产企业如宁波欣达、宁波申菱、张家港润发、上海新时达、沈阳蓝光、常熟曳引机、河北东方等也迅速发展起来。不少配件生产企业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中等规模的整机生产企业。专业化生产具有质量好、价格低的优势,不但给生产能力较弱的中小型电梯企业助了一臂之力,而且也

9、给“大而全”的合资企业提供了降低成本的可能。 零部件的社会化、 专业化生产改变了经济规模的概念,使得企业能否赢利不再取决于生产能力的强弱,企业无论大小,只要有技术有人才,就有生存空间。今后的电梯市场会更加活跃国内电梯的生产能力、 产品质量和制造成本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关税的降低使国外电梯产品的进口量有可能增长,但同时也给国产电梯以及零部件的出口提供了机会;我国电梯市场是很大的市场,.也是很挑剔的市场。 中国的电梯用户不但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而且对新技术的接受很快,所以变频变压调速技术、无机房电梯、永磁同步拖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推广迅速;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和村镇化建设步伐的加

10、快,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住宅建设势头不减, 商场、机场和地铁项目明显增多, 住宅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需求量继续看好;电梯是一种售后服务工作量特别大的机电产品,其使用可靠性不但取决于产品的制造与安装,而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维修与保养。在用电梯总量的不断增加给维修服务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配套件的专业化生产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许多电梯公司和维修保养单位的欢迎,仍然有发展空间。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电梯企业目前应该注意进一步遵守市场行为规范,努力培育自主开发能力, 组建完善的维修保养和售后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国产电梯和民族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二、中国

11、电梯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一) 企业缺乏竞争力中外合资企业以其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高端的技术产品占据了国内电梯市场大半壁“江山”,绝大多数的合资企业逐渐或正在由外资控股。民族企业由于在技术、 管理及经营规模方面相对滞后,无法与合资企业抗衡。民族电梯企业在国内仅占10%,其市场份额占有率仅占20%。民族企业很难在短期内缩小与合资企业的差距。有的电梯企业, 尤其是民营电梯企业因管理不规范、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 .理人才,既舍不得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产品技术改造,又不愿花钱聘用专业技术人才, 而是采用贴牌的方式经营电梯, 其产品质量可想而知,最终受到影响的是电梯使用单位(业主)的利益

12、。假合资企业,有的民营企业,其曳引机、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屏中的微机和变频器)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作为配套部件,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这类企业为了整机产品好销售, 通常采用配套生产商的商标出售,取个“洋牌子”很容易让用户误解为中外合资企业,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挂洋头、卖狗肉”的假合资企业。此类企业充其量不过与配套厂商系合作伙伴关系而已,非正宗的合资企业。(二)不合理的市场竞争部分中小电梯企业由于不遵守电梯行业竞争秩序,采取不正当手段,恶意刹价,导致市场价格混乱,其结果是电梯产品质量下降、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的出现。 据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在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出劣质的“拼装电梯” ,电梯关人、冲顶、蹬

13、底事件伤及人身意外事故的报刊上、电视上屡见不鲜。 近年来国务院及国家质监总局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颁布实施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等法规,对从事生产制造和安装企业及电梯使用单位提出了相关要求, 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力度, 一定程度上得到遏止,但问题依然存在。(三)维保市场不规范我国目前拥有在用电梯65 万多台,2003 年新增电梯 8 万台、2004.年新增电梯 11 万台、 2005 年新增电梯 13.5 万台,即每年新增电梯 10 万台以上,照此速度发展,距离我国电梯饱和量 130 万台 -150 万台,电梯市场仍有 6-7 年的发展空间。由于每年新增

14、电梯数量的不断增多,市场的巨大需求,进一步催生了电梯维保企业的增加,不少新增维保企业多系民营性质,因管理不规范和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为了求生存和发展,不惜降低维修价格,直接挠乱了维保市场秩序。另一方面,维保人员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未经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中心举办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上岗资格培训,技术的不过硬导致了维保不到位, 电梯出现故障的事情时有发生。此外,大大小小的电梯零部件厂商、各类电梯配件经营部、门市部难以数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电梯配件也是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因而,目前国内电梯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第二节 中国电梯行业供需分析一、我国电梯市场需求情况分析2009 年中国电梯产销量持续稳步增长2009 年根据最新的初步统计:我国电梯年产量比 2008 年的 25 万台增长 5%,出口减少 30%左右,国内市场增长 13%。国际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减少约 1 万台,大约 30%,总产量还是有增长,国内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