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04198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阅读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当代文坛巨匠,抒情的人道者,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为了大家学习方便,WTT特地准备了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欢送借鉴学习!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1我的深度阅读的对象就是汪曾祺老先生,我对他的影响很淡很淡,也许是因为汪老这个人本来就并不招摇,在二十世纪40年代,汪老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了,但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失去了成为文学泰斗的时机,而这场灾难无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他的文字也开场变得成熟和淡淡的忧伤。我之前在邂逅集中看见了一个对将来有着无限希望的阳光青年,“假如我注定要孤独一生,那就让我站着,寻找

2、那孤独的轨迹,我相信,孤独有一天会死去。”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霎时呈如今读者面前,就是这样,汪曾祺在文坛创出了一番天地。之后,汪曾祺在张家界知青下乡,他体会了十年之苦,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有他自己的影子,比方他形容的一个女工程师,因为一个莫须名的罪名,被划成右派,这和汪曾祺的经历多么的相似啊!他可以尽情地说出自己的内心的真正的想法。有他对这段生活的美妙回忆,比方一篇小说七里茶坊,里面他和自己的同事们一起说说笑笑,似乎留下了一连串欢声笑语,但我总觉的,这中间包含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伴随了汪曾祺的平淡的文字出现了神奇的效果,“我们带来一口袋莜面,顿顿饭吃莜面,而且都是推窝窝。莜面吃完了,三套

3、大车会又给我们捎来的。”“刚出屉的莜面,真香!用蒸莜面的水,洗洗脸,我们就蘸着麦麸子做的大酱吃起来,没有油,没有醋,尤其是没有辣椒!可是你得相信我说的是真话:我一辈子很少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那是什么时候呀?一九六年!” “这两年他常发牢骚小王也有些不平之气。”仿佛有一种对时代的抱怨,我常常读着他的小说想流泪,自己似乎也到了那个时代,感受他的苦痛,这应该也算是他的优越之处吧。这样的文字在汪老的散文中却没有表达,他饱尝了天下的美食,对于美食文化兴致勃勃,他的友人曾这样评价他:“我和汪曾祺同桌吃过饭,在座的宾客都把他视假设一部毛边纸印刷的木刻菜谱。听其用不紧不慢的江浙腔调讲解每一道名菜的做法与典故,

4、这比听他讲小说的写作方法还要有意思。好吃的不见得擅长烹调,但会做的必定好吃汪曾祺先生是两者俱佳。”这边可以表达了。还有汪曾祺对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就是以平静的口吻来表达,并不加任何感情的修饰,这与他认真的写作态度和他豁达平淡的人生态度是有关的。撇开了这些汪曾祺的小说和散文,我更喜欢读他的两篇代表作,一篇是大淖记事,一篇是受戒,我更喜欢受戒,可能是更富童真,但其实,当读了很多遍以后,我开场觉得这与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他仍然是在表达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像冲破世俗束缚,渴望自由的感觉,这也是汪曾祺毕生追求的,他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被称为“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践行的是大儒式的风格,他以天下博爱为

5、己任,把普及苍生作为自己的信念。读完了这本并不算厚的汪曾祺作品精选,好似是与一位文化名人隔了时空对话,他在平静而又耐心的表达,我在不知疲倦地听着,不仅仅是故事,还有味道,浓浓的乡土文化味道。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2夏天的早晨真舒适。空气很凉快,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适。夏天如此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文笔有几人写得如此惬意惟恐仅有汪曾祺能做到了。品读汪曾祺的散文,虽然话语平常,但饶兴趣味。如葡萄月令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齐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

6、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似的伸开。然后,用马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头呆着。读到那里,我不由得笑了,绘声绘色的描绘让我似乎看到了葡萄藤老爷般呆在架子上。这便是汪曾祺的散文所带来的感觉享受。读汪曾祺的散文处处可见这样的文笔,行文中透着淡泊宁静,即使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能被他写出不一样的韵味。如自1938年9月,日军飞机濒临昆明进展空袭,狂轰乱炸,西南联大教职员宿舍亦有被炸毁的,造成人员伤亡。汪曾祺正在西南联大学习,当时师从沈从文,之后写得小说受其影响,并构成了自我独特的风格。西南联大当时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著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如对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颇有研究的陈寅恪

7、,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卓有奉献的冯友兰,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朱子清,以及各有专长的闻一多、钱钟书、沈从文、柳无忌、叶公超、吴晗、钱穆、钱端升、张奚假设、费孝通、罗隆基、潘光旦、贺麟、陈岱孙、王力、吴宓、闻家驷等。在很多名人的回忆录中,这段时间是惨淡动乱的。然而在汪曾祺关于这段时间回忆的散文中,却透着生活的情趣。如跑警报: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漫山遍野。说是漫山遍野,但也有几个比拟集中的点。古驿道的一侧,靠近语言研究所资料馆不远,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

8、树上头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那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昆明做小买卖的,有了警报,就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了。五味俱全,什么都有。最常见的是丁丁糖既麦芽糖,也就是北京人祭灶用的关东糖,可是做成一个直径一尺多,厚可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掏钱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揳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的铁锤,一击铁片,丁的一声,一块糖就震裂下来了在极度动乱恐慌中,居然能感受到松脂气味、阳光、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这让我感慨汪的心境何其淡定。汪曾祺经历过人生的大波大浪。中,汪曾祺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

9、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途,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正因为有这份超然,他的所作所为便不难理解了。他是唯一敢于在江青面前翘着二郎腿、抽烟的人。其中脍炙人口的人一走,茶便凉。便出自汪曾祺之手。汪曾祺渊博多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者,中国最终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终一个士大夫。我对于汪曾祺的理解,始于读他的一篇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其中:儿女是属于他们自我的。他们的此刻,和他们的将来,都应当由他们自我来设计。一个想用自我梦想的形式塑造自我的孩子的

10、父亲是愚蠢的,并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当尽量坚持一点童心。这话让我深受触动,父子之间能做到这样少见。这让我对汪曾祺的文章有了兴趣,于是到书店去搜寻,遗憾而归。只好在网上断断续续的看。学校读书协会买了一批书,其中便有汪曾祺散文集,书拿到手中,如获珍宝,细读之后,忍不住想写感想。没有想到,动手写时,却顿顿卡卡总是词不达意,意犹未尽。看到极美的风景时,我们总是会感慨词汇的缺乏,似乎任何词语也表达不出此时的美。读到一本好书,也是这样的感受:任何评价都是剩余的,任何词语都不能准确表达自我读后的感受。微尘见世界,我只能这样说。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3作者对对于金大力这样一个泥瓦匠有着非常细致的描

11、绘,哪怕几句简单的任务对白,也可以看得出金大力这人的品性和为人。而这个人物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常年累月地生活在一个单调的生活环境中,每一天重复同样的劳动,所以构成了他淳朴的性格和易于满足的心态。而这样的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又是让我们感慨而无可厚非的。文中写到这样一段话:“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个瓦匠头,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瓦。”可见此人真的没有多大本领,甚至堪称笨拙。此刻的话叫做笨得得意。但是紧跟着下面一句描绘却说:“金大力听明白了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就告辞出来。他算不来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经历

12、的同行商议。第二天,带了一个木匠头儿,一个瓦匠教师傅,拿着工料单子,向主人家据实复告。”看看,这就是这个人良好品性的表达,绝不浮夸,做事情负职责,难怪“这一带人家,凡有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我们都明白,一个人的潜力大小和先天以及后天因素都有关系,我们看不起的并不是那种潜力不大的,相反潜力大却恃才放旷的人我们都长都很厌恶。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有品行的人,随缺乏担当重任,但是普通事情交给他,你可以绝对放心。再看看这段:“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但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再说,我家里还开着一爿茶水炉子

13、,我不比你们指身为业。这我就知足。”多么难得!这就是安康的心态和为人。这样的形象恰恰代表了我们社会底层无数朴实简单的劳动者,他们虽然潜力薄弱,却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局部。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有多大潜力就做多大的事情,有多少付出就要求多少回报。我之所以认为这样的人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是因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不给我们的社会制造冲突或者费事。而且他们还在一点一滴地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这些靠着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吃饭的人,虽然平凡,却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有良好而安康的心态和精神相貌。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4我本是很少读散文的。许是初

14、中时印象过于深入,在我的认知中,散文多半是晦涩难懂的:它不像小说那样,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这一条明晰的主线层层展开,随着故事的推进,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散文往往给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它总是从一些细微的角度入手,一点一滴地表达出作者的思绪,一切都需要读者去细细揣摩,而这恰恰是我所不善长的。此次也是在室友的强烈推荐下,我才接触了汪曾祺的作品。在看他的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怎样说呢,汪老的文字会让人有一种很亲和的心境。就好似冬日温暖的午后,在些许喧闹的院落里,一边捧着热茶、晒着太,一边听着满脸笑容的老人把他往昔的经历和想法娓娓道来,那种温馨与惬意。花园是我看的第一篇汪老的

15、散文,文章并没有非常华美的辞藻,却能让人在脑海中明晰地描绘出在那个充满生气的小花园里嬉戏玩耍的淘气小孩。花园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土,充满了单纯的欢乐,充满了自然的声音,也充满了菖蒲草的味道。他喜欢压在草上,静静地注视着倒下的草渐渐站起来,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他会把马齿苋的瓣子套在哑巴蝉的眼睛上,一放手,哑巴就一向往上飞,绝不偏斜转弯;他认为土蜂是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所以常常愚弄它;他也会为了被猫吃点的小鸟而哭泣这一切都经过朴素的文字,生动地呈此刻我的眼前。我以往看到过,有人这样评价汪老的作品,说:它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种平淡的美,是一种细水悠悠的淡雅。然而在它的平淡

16、中,又无法如白开水般淡而无味,它如一呷清茶,淡雅中带着一袭袭清香,让人久久回味。确实,在汪老的文字里我们不会感觉到剧烈的情绪,一切都是淡淡的,却能轻易地引发读者的共鸣,同时容易让人想起自我所经历过的、所考虑过的,并有一种会然一笑的心境。这应当就是汪曾祺文字的力量吧。汪曾祺散文700字读后感5对于名家的作品,我读过的不多。我总认为大作家嘛,学问那么高深,写出来的作品肯定令人难以理解。在潜意识里对于名家的作品还是有些排挤的,读完汪曾祺散文,倒是令我的看法有所改变。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像是一个平常的老人在诉说的一件件有趣的事,没有什么浮夸的语句,高深莫测的感觉也是很少。这些散文的语言很平淡,很朴实,我不需要过分去理解些什么,这让我读书时很愉悦。在表达一件故事的时候,汪曾祺老先生用朴实的语言书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其中一些故事更是让人觉得有些幽默。像跑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