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28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031125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28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28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28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28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28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28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28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28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下列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B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 D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2.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AlCl3溶液蒸干灼烧 制备Al2O3 B 向沸水中滴加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红褐色 制备Fe(OH)3胶体 C 向某溶液中加

2、入稀H2SO4,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 D 相同温度下,测定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CO3和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CH3COO和CO32结合H的能力强弱 3现有一瓶实验室放置已久的可能变质的Na2O2固体,为了研究它的组成,请你参与同学们进行的如下探究活动:可选用的试剂:浓硫酸、浓硝酸、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品红溶液、火柴;仪器自选。(1)提出假设假设一:固体全部是Na2O2;假设二:固体全部是Na2CO3;假设三:_。(2)设计实验方案(略),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最好选用下列中的_(填序号)进行实验。(3)进行实验:请在表中用简要文字写

3、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步骤2: 4. 某学习小组针对如何测定镀锌铁皮镀锌层厚度提出如下一些方案:方案1.将一定质量的镀锌铁皮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使其完全溶解,通过测量氢气的体积,计算铁皮上的锌的质量。方案2.将一定质量(W1)的镀锌铁皮投入到足量的Fe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洗净、烘干、称量其质量为W2,计算铁皮上的锌的质量方案3.将一定质量的镀锌铁皮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灼烧沉淀,最后称量。 (1)方案2的主要缺点是_,方案3的主要缺点是_。(2)方案1中用到测量气体体积

4、的装置,下列装置中不能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是_。学习小组拟选用C装置作量气装置,则气体收集完毕,准备读数时,应注意: _。 5.N2在化工生产、农业、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用途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实验室制备较为纯净的N2,进行了认真准备。请你参与交流与讨论。【查阅资料】有下列三个方案制备N2:方案1:加热条件下,以NH3还原CuO可制得N2,同时获得活性铜粉。方案2: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得N2。方案3:将空气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粉获得较纯的N2。【实验准备】利用实验室常见仪器(药品)等设计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有的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未画出)。【分析交流】(1)若按方案1制得

5、干燥、纯净的N2,且需要的NH3以生石灰和浓氨水为原料制得,整套制气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的是(填序号,下同)_。获得N2的反应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 _。(2)若用排水法收集N2,其中会混入水蒸气。但也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N2,其原因是_。你提出的收集方法是_。(3)若以方案2制得N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为保证实验安全进行,操作时应_(填两点)。(4)上述三个方案中,制得的N2纯度最差的是_。在对N2的纯度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建议将方案1和方案3结合使用,你认为其优点是_。6. 要求设计实验证明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的回答,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

6、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Fe3,说明Fe3水解是吸热的C丙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纯碱溶液比冷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D丁同学:向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的水解是吸热的7将几滴KSCN(SCN是“类卤离子”)溶液加入到含有Fe3的酸性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向另一份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下列推测肯定不正确的是()A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KMnO4将SCN氧化B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Fe3还原为Fe2 C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

7、SCN还原DSCN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为(SCN)28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C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 溶液不显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另取样,先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D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 有银镜生成 该物质一定是醛 9做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圆底烧瓶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示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导致的,

8、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10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之称,在营养价值上是一种高效的补铁剂。某化学小组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菠菜中是否存在铁元素、草酸及可溶性草酸盐。(1)甲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草酸又名乙二酸,化学式为H2C2O4,是一种二元有机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甲同学依据上述信息推测,菠菜中铁元素呈_价,其理由是_。甲同学同时设计实验

9、方案验证其推测是否正确。请简述实验方案_。 (2)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草酸的酸性比醋酸的强,草酸钙难溶于水,是一种白色沉淀。乙同学依据上述信息推测,在菠菜汁中加入CaCl2溶液,应析出草酸钙白色沉淀,加入醋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放出无色无味气体。乙同学推测放出的气体是_,其理由是_。 (3)丙同学依据甲、乙同学提供的资料和实验事实,认为菠菜与豆腐不宜同食,其主要理由是_。 1解析: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应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NaHCO3SO2=NaHSO3CO2,A错;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应向混合物中滴加适

10、量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稀盐酸等),B错;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应向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颜色无变化,再滴入氯水溶液变红色,C错。 答案:D (2)D5.【错因分析】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原则不明确,以及对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不熟练,这是解答此类试题无从下手的主要原因。9 解析: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所溶气体的量没有改变,浓度都变稀,无法区别。 答案:B10 解析:(1)草酸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氧化性较强的Fe3无法共存,所以菠菜中铁只能是2价,向菠菜汁中加入KSCN溶液,如果不变色,表明菠菜中无Fe3。 易错起源1、实验方案的设计 例1某研究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

11、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_。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3:_。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 H2SO4、1 molL1NaOH、0.01 molL1 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 步骤3: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实验方案设计的考查。(2)由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Na2SO3是还原剂。(3)由(2)小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当Cl2少量时,溶液中还可能有SO32;当Cl2与Na2SO3恰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