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平先生诗词集序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02070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延平先生诗词集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刘延平先生诗词集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刘延平先生诗词集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刘延平先生诗词集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刘延平先生诗词集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延平先生诗词集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延平先生诗词集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延平先生诗词集序刘延平先生诗词集序胥琰十一年前,刘延平先生结集出版了第一本诗词集诗庐新声,在省、市乃至全国吟坛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一时纸贵洛阳。承蒙先生不弃, 作为年龄相差二十余岁的晚辈吟友,笔者撰写了河山行处吟情健一文充作序言。后来,斗转星移,春秋轮替,十余年间,每值风宵月夕,与先生相聚品茗谈艺时,总能听到先生的夸赞与鼓励,其奖掖后进之情、之真、之殷,至今仍让人“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不久前的一个春夜,先生乘兴来谈,除赠送笔者一册刊载有他的诗词作品的、装帧精美的中华诗词刊物外,竟然还带来了他龙年计划印行的新的书稿。送别先生以后,独坐书房,在台灯温馨的光影里,兴致勃勃地一页页浏览一首首诗词新

2、作,恰似独享卧游之乐,心里顿生“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刘义庆世说新语 )的联想。好诗不厌百遍读。自诗经 、楚辞以降,汉乐府、魏晋古风、唐诗、宋词、元曲,中华诗词艺术传承有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的优良传统。期间,随着王朝的变迁, 国运的兴衰, 诗词一脉, 也跌宕起伏。 延至明清,又得到较大发展, 其诗人之多, 其篇什之巨, 可谓浩如海洋。民国以来,倡导新文化运动,新体自由诗虽应时应运而起,然而近现代的文化大师们,不但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丢掉传统的诗词艺术,并且以个人创作的实绩,彰显出了中华诗词艺术的顽强的生命力。如王国维的人间词,境界高迈,直邻古人;鲁迅的近体诗

3、,得建安风骨,沉郁顿挫;陈寅恪的律诗,用典绵丽,寄慨深广;郁达夫的诗词,旷达洒脱,深有晚唐风调。到了当代,随着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诗词创作又迎来新的高潮。放眼全球,在以表音兼达意的具有最丰富表现力的汉语为母语十数亿华人中间,甚至在青少年一代的群体里,也有数以十万、百万计的人群,喜欢乃至写作传统的诗词。这正是因为传统的诗词,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抒情言志、状物叙事的表现能力,以及在阅读方面带给人的风光无限的审美愉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一诗中写道:“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优秀的诗词作品,记录着时代的多方信息,承载着家国、民族的共同命运,书写着诗人真

4、实的感情体验,就像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前代先哲那样,由伟大的人格、丰富的学养和独特的体验,造就了千万首千古不朽的伟大的作品。既然“人间要好诗”是任何一个时代的时代要求,那么这里就不可回避这样一个的问题:什么是好诗?好诗的标准又是什么?纵观当代为数众多的诗词作者的为数繁多的诗词作品,其距离好诗的要求大多相去甚远:有的人权柄在手,偏又把写诗填词当做附庸风雅的装潢;有的人略有小才,却喜欢把诗词充作趋炎附势的桥梁;有的人有学无才,作诗千首洋洋洒洒而笔无佳句;有的人未入门楣却自封“大师” ,把诗词当做招摇过市的资本。依照笔者看来,这样的诗词作者和诗词作品,差不多就是猪八戒打架

5、帮猴哥,纯属“放屁添风”罢了。真正优秀的诗词,不但要契合一般的艺术规律,如意境美、性情美、音韵美,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独特的个性的审美体验,进而达到有所创新的艺术目标。可喜的是,在展读刘延平先生的这部书稿的过程中,虽说是吉光片羽、零縑碎玉,笔者还是获得了许许多多的阅读感动、感慨和感言。最突出的印象就在于作者对于诗词意境的不懈追求上,而这种意境的锤炼又因为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积淀,从而达到了旨近意远、 言浅意深的艺术共鸣。例如五绝 咏梅 其四:“凌雪绽霜魂,冰清玉洁心。疏枝藏傲骨,尘世几知音?”短短二十言,不但摹写出了梅花凌雪盛开的动人画面,而且在结尾处通过一问留给读者不尽的诗情。这首诗,叫人不禁联想起

6、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闻名的唐代诗人王维咏梅的名作:“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其二)?”饶有意思的是,晋代诗人陶渊明也有类似的作品: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华诗词长河中艺术审美精神的一脉承传。面对所咏的梅花,谁为知音?可以说,古有王摩诘、苏东坡、陆务观是知音,今有刘延平先生是知音矣!再如,其七绝游沈园其二:“唱尽相思梦未圆,东风千古悼佳缘。伤心桥上伤心泪,滴入荷塘并蒂莲。 ”这首诗,通篇都是普普通通的汉字,纵然是妇孺来读,也不会存在语言上的障碍。 然而其精彩之处, 也正在这里。 起句破题,如山峰突兀,暗用了陆游与

7、唐婉沈园相遇钗头凤唱和的典故;承笔写作者有感于“东风恶,欢情薄”的诗句,点明了来游沈园为一段凄美千古的佳缘伤悼的题意;转折之处自然而然引出了“伤心桥”与“伤心泪”两个并置的意象,可以说是随手拈来,却又独具匠心,既化用了陆游“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名句,又延伸出了“伤心泪”的感慨。是作者多情伤掉之泪耶?亦或是陆游“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之泪耶?亦古亦今,沟通古今也!最精彩的是结句,以泪滴双莲的奇崛意象收束全诗,仿佛跨越了时空,既是陆唐爱情精神的象征,又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意愿,包含了悠悠不尽的怀古余绪。整首诗,达到了“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的艺术境界。 唐婉地下有

8、知,当身态袅袅地浮出荷塘,以“红酥手”持“黄藤酒”相酬来客;陆游天上有知,也当凌风而来,与诗人相对品茗论诗,结为神交契友。果得如此,岂不快哉?在刘延平先生的这部书中,具有意境、性情、音韵美,融合了人文情怀、家国感情、个性体验的审美感悟,进而达到了出彩创新的篇章、佳句,可以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如七绝春游龙门收句:“清影岚光春正好,两山收入水中天”,化实入虚,虚实相映,意趣悠长;七绝秋韵末尾:“万山似饮千杯酒,烟树茫茫化锦涛”,独抒豪情,诗情淋漓,襟怀开阔;词思佳客开封菊展上片二句: “花团锦簇黄蓝紫,绚丽多姿绿白红” ,色彩并置,音韵浏亮,余音袅袅;词长相思咏竹其一: “呼松郎,唤梅郎,风动

9、青枝瘦影狂。闲庭倍爽凉。 翠掩墙,绿掩墙,春夏秋冬映画窗。情同日月长。 ”岁寒三友,在诗人笔下,直欲呼之欲出;七绝卢沟桥缅怀抗日英烈其四: “炮震卢沟惊五洲,英雄报国敢抛头。八年无畏艰难路,赢得神州任自由。”山川行旅,不独游览玩赏,亦体验家国感情;七绝思春其四:“相思扰夜不安寝,自抚瑶琴慰自心。藕断丝连挥不去,皆因初识已情深。 ”本事暂且无论,其真情流露,绵深而不晦涩,典丽而不失自然,可以为李义山言情诗同调矣!客观地说,刘延平先生的诗词创作,可以说诸体兼备。书中古绝、五绝、七绝、七律、排律、歌行、小令、慢词以及散曲,均有涉猎;从题材看,咏物、山川行吟、人文感怀、交友唱和、 抒发幽情、 感时刺世

10、、 激扬正风, 更是蔚为大观。其中,有些题材,作者是一咏再咏,反复吟唱,以至三叠八叠。今举其咏物诗词一例,其笔下就有梅、兰、竹、菊、桃、杏、李,迎春、海棠、芙蓉、秋桂、昙花、水仙、枫叶、松树等等。这里,不能不提到的则是牡丹。身为洛阳诗人,刘延平先生写了为数众多的牡丹诗词,其中不少作品,有的成为书画家书写、题画的内容,有的编入了“牡丹大观”一类的图书,有的被刻石立于牡丹花圃,与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一起愉悦游客的眼眸,足足可以当之无愧于“牡丹歌者”的称号。一般的牡丹诗词作者,不知道牡丹之态,有晨、昏、午、夜、风、雨、阴、晴之别,牡丹之品,其种类更有千差万别,写起来常常喜欢于在浓艳华丽的辞藻上下功夫,结

11、果让人读起来往往是纸糊美人,空洞无物,不知所云。而刘延平先生笔下的牡丹,著物有象,写花入品,可以说自高一筹,这也是唐宋诗人们共有的品格。其笔下的牡丹,按其品类就有:白雪塔、守春红、红霞映日、百花妒、一品朱衣、状元红、洛阳红、二乔、玉版白、姚黄、魏紫、葛巾等几十余种;按其时令花期则有;初开、盛放、花残、良辰、月夜、微风、细雨等不同情韵。例如,其词一剪梅咏白雪塔 :“玉骨冰肌香露凝。剔透玲珑,日照精灵。枝头光耀著银灯。叶叠重重,花瓣层层。 白璧无瑕分外明。不染尘埃,质润晶莹。凌波仙子舞轻盈。动也多情,静也多情。 ”刘延平先生出生于上世纪的一九四零年,其出版诗庐新声是过了耳顺之年的二零零一年。到今年

12、壬辰龙年,已经是七十二岁高龄了。这十一年间,先生身体一直是病魔缠绕,顽固的老年病又影响到了他的视力,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他还有九十多岁的老母需要他照顾。但是,就是在这样“老而弥坚”的坚持中,他还是诗兴勃发、敲诗酌韵、呕心沥血,创作出了这样容纳了几百首好诗妙词的书稿,叫人不能不发自内心地感到深深的钦敬!在这部书里,让人感到十分荣幸的是,还有一首先生特意相赠笔者的词,浣溪沙读胥琰鄢陵诗词感赋,其词曰:“一卷鄢陵脱俗尘,骚华风雅语传神。烟山云树画图新。 惊世文章犹逊色,金声玉韵亦输真。吟馨远酔故园春。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这首词题目中,先生反称我为“先生” ,这固然表明了先生的谦逊

13、美德,但笔者却是固不敢当的,因此,在引用时有意回避了这两个字。可是作为先生的忘年之交、晚辈吟友,有唱无和,有赠无答,则更是失礼之至。有鉴于此,在写下这些文字之余,笔者作和一首,并附骥于尾,以答谢先生奖掖后生的殷殷之情。词曰浣溪沙和刘延平吟长:“秋水诗词不染尘,伤生忧世得风神。 悲欢滋味感多新。羞说才名惊海宇,庄周蝴蝶幻同真。扁舟不系泛残春。”可以说,先生这部书的出版,固然是河洛诗词界、乃至中华诗词艺术的一件幸事,也可以看做是先生本人安慰人生的一大快事。 作为刘延平先生的晚辈好友,笔者深感有三幸:一是能率先拜读先生的大作,并写下这篇文章,有“得月楼中先得月”的荣幸;二是在先生诗词集中,能读到相赠的绝妙好词,并使笔者有机会唱和,因而感到欣幸;三是二十年多来,与先生交往,每每得到先生的奖掖与鼓励,平生得高友如此,笔者又何其庆幸也!是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