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3)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01963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梁恩志 岑溪市第五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来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所需课时:一课时,45分钟。本课重点讲述了科举制度的确立、健全和完善。科举制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材介绍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推出了这一专题课,为后面课程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科举制度产生的时间、正式确立的时间。 (2)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科举制度

2、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的情况。(3)通过讨论科举制创立的原因以及科举制度的实行所带来的变化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举制度创立的时间、谁创立的、科举制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情景再现、讨论,从而自己归纳总结,完成探究式学习。(2)通过运用表格归纳的方法,总结分科举制度诞生与组完善的过程。(3)通过运用搜集、分析史料的方法,总结分析科举制度的创立所带来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界选官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繁盛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

3、步的组成部分。 (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三、学情分析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列为一个专题学习,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教师讲述,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这就需要教师趣味教学并加以讲解引导,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科举制度的影

4、响。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和科举制的影响。五、教学方法与设计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设计特色: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分组汇报,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六、课前准

5、备 1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了解科举制的相关内容2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科举制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选段“苏乞儿,为了搏得心上人如霜垂青,便投考武状元,”,的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在百度网上搜索几个科举状元名单。七、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选段“苏乞儿,为了搏得心上人如霜垂青,便投考武状元,”,并在此基础上设问: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导入新课。同时出示学习目标,展示自学指导,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复习导入,创设情

6、境,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并且积极获取新知。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新课科举制的诞生教师展示魏晋九品中正制示意图及简介,因为这部分内容不是重点,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展示隋炀帝人物图片,设问:1在他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了,他是谁?2在他之前是谁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让第一小组学生在自学、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教师展示房玄龄图片及生平简介,让学生知道科举制是一项新的选官制度,是创新,它有利于选拔人才。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学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进而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运用材料能力,并由浅入深学会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

7、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完成思想教育目标。科举制的完善展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片,设问: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是他们完善的科举制。展示唐太宗图片及文字资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和“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设问:他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展示武状元苏乞儿剧照及状元曹鸿勋的殿试画面,设问:他们参加的武举、殿试考试出现在何时?展示唐玄宗图片及唐诗出塞图片,设问:他把什么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展示图片,让全班同学讨论,然后第二小组学生派代表根据图片内容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8、再上黑板展示归纳总结: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三个历史人物学生非常熟悉,此设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他们完善了科举制,而不是光知道他们是谁。采用大量的图片、资料,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文字、表格表述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科举制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图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展示林则徐、颜真卿、苏东坡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从他们都是进士出身这一史实,分析科

9、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通过剖析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科举制促进了什么事业的发展,社会上什么风气盛行。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图片,设问:他们中谁考中了进士?再请学生思考“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展示众多唐朝著名诗人图片,印证刚才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课堂总结、练习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课件展示不同层次训练题,启发学生,适当点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八、板书设计科举制的创立影响完善废除诞生雏形隋文帝清朝末年唐玄宗武则天唐太宗隋炀帝 增加诗赋为进士科内容增设殿试和武举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扩充国学规模设置进士科促进了教育事业的

10、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改善了用人制度 九、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 本节课是在采用PPT课件、电子白板下实施教学的。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课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课件资源教学过程流程图:复习导入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自学提纲课后作业(指导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创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生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小组内互助,组间竞争。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学习。课堂小结学生学习收获课堂训练(课件展示不同层次训练题,启发、点拨)学生温故知新,积极获取新知。课件出示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习成果检测(课件展示检测题,适当点拨、评价)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开始结

11、束十、教学评价设计1.定量评价量表评价指标统计指标统计结果占总时间或人数百分比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学习时间(分钟)学生参与的程度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分钟)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开放性问题学生提供多种答案(次)教师提供多种答案(次)综合性和推理性问题学生得出结论(次)教师提供结论学生回答有创意(次)学生主动提问(次)回答问题正确率(%)纪律问题(次)2.自我评价表:我是这样评价自己A(优秀)B(良好)C(合格)选答从网上收集的数据量比较多能够完成任务较少根据收集的数据做成的统计图主动合作完成依照同学才完成不能完成对收集到的统计图的信息描述自己能描述与同学合

12、作才描述不能描述平时对报刊杂志的统计图态度关心有时了解根本没在意在小组中工作表现最出色较出色应付式做出的统计图的效果很好较好普通3.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A(优秀)B(良好)C(合格)选答小组成员工作态度情况积极较积极应付式小组成员完成工作过程迅速按时完成不能按时完成小组成员交流讨论过程有交流讨论有交流没有交流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主动性强较主动一般4.教师评价:评价我的学生A(优秀)B(良好)C(合格)选答学生对科举制产生的背景、诞生的描述表达清晰能基本描述不能描述学生对科举制的完善、影响的学习情况全部能完成大部分能完成少部分完成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态度非常投入较积极应付式学生

13、们分工合作情况分工明确,合作有效有合作,但分工不尽合理分工合作不合理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针对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进行教学。由于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及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容易些。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希望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真实感受历史,多则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提炼能力,数据图表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理清脉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达到了这几项要求,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三维目标在本课教学中得以实现,最终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认为不成功或者欠缺的地方主要由以下几点:1.提问技巧还不成熟。从学生的课后调查中发现提问出现一下几个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层次性不够、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特别是有些问题自己还把握不准,虽然备课室有所注意,但在课堂上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