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963121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单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本单元涉及的四位作家中,柳永和苏轼生活在北宋,李清照兼跨两宋,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柳永擅长以纤细婉丽之笔写离别相思、男欢女爱,但他常常能把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经历和仕途蹭蹬的情感体验融入词中。他知音晓律,其词韵律谐婉,俚俗自然。苏轼作词摒弃了裁红剪翠,坦言自我,自然形成一种疏朗、刚健的独特风格。辛弃疾善于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悲痛与愤怒,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李清照作词善于出新,造语奇妙,化俗为雅。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明确常用的表达技巧,具体如下:表达技巧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四个秘方”1熟知相关术语。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准确把握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

2、深刻了解术语内涵,在鉴赏评析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答案整合准确到位。2明确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明确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运用是为了凸显主旨,因此,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需要结合诗歌主旨以及诗作情感。3抓住典型手法。考查一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4突出表达效果。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侧重于表达技巧运用效果的分析,这就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进行。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类试题如何审题和答题(一)审题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五审”,一审题型(明考型点明某种技

3、巧鉴赏,暗考型只说表达技巧而不说哪一种),二审区间(是局部还是整体),三审角度(“大角度”还是“小角度”),四审数量(答一个还是多个),五审答法(是只判断还是分析鉴赏)。从近年考生答题失误看,最重要的是审角度和审数量。1审角度。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2审数量。就是审清题干问的是“哪种”还是“哪些

4、”,是“主要”还是“哪些”。前者只能写出一种,后者可以多写。题干无明确数量的,视为可以多写。如果只要求写出“一种”,而有几个同时满足,这时则要选最主要的,选特征特别鲜明、特别明显的。(二)答题1明考型。分析该技巧一般要说三个要点,如答“借景抒情”,则包括何景、何情、景与情的关系;对比则要答出谁与谁对比,在哪方面(点)上对比等。点明表达效果时应答出两个要点:一是该技巧本身的效果,二是该技巧在文中的效果(重点)。2暗考型。先明确技巧是什么,表达技巧种类较多时,应“多中取主”,就是说在众多表达技巧中优先考虑、首要选取那个最主要、特征最明显的技巧。然后再兼顾局部和整体、形式和内容分析。常采用的格式是“

5、技巧(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形象、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认真审清题目的要求。一是审角度“铺垫”(结构技巧),二是审数量“哪些”(多个方面)。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为突出曹霸

6、的高超画技而作铺垫的诗句诗歌的前四句。在组织答案时,注意结合诗句分析。先看前两句,“画工如山”是形容画师众多,“貌不同”是说所画之马都不逼真。这两句意思是说,先帝的御马玉花骢许多画师都画过,每个画师画得都不同,但都不逼真,暗含玉花骢难画之意。这是第一层衬托。再看后两句,这两句是描写真马。“迥立”“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昂首挺立、气宇轩昂,暗含画家要画出此马的神采实属不易。这是第二层衬托。【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7、。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把:持,端起B有暗香盈袖 盈:充满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尚:尚且D舞榭歌台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解析】尚:副词,还。【答案】C2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都门帐饮无绪A嬉嬉钓叟莲娃B多情自古伤离别C大江东去D樯橹灰飞烟灭【解析】例句,名词作动词,设帐;A项,名词作动词,采莲;B项,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C项,名词作状语,向东;D项,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答案】A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诗歌的一种,兴

8、起于唐朝,到宋代而盛行。词的调名、体段、格律、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词是依乐谱而填字的歌词,因而就以乐谱的调名为名,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后来也有取诗词名句作为调名的,如渔家傲南乡子等,也称词牌名。B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之一,有漱玉词。李清照的生平以靖康之变为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期生活富足而美满,因此词风清新活泼明朗,后期国破家亡,在大动荡的社会中,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词风变得越来越悲凉凄切。C词兴起于唐朝,到了两宋时期,成为最具特色的文学形式。词的风格多样,通常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从辛弃疾开始,“豪放派”逐渐成为主流。南宋苏轼发扬光

9、大了词的豪放风格。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擅长。有东坡乐府。【解析】C项,苏轼是北宋人。【答案】C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雨霖铃中表达恋人在离别之际,泪眼朦胧,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说出口的两句是: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的句子是:_,_,_。(3)用典是诗歌的常用手法。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的句子是:_,_,_。(4)声声慢中使用叠词渲染凄凉气氛的句子是:_,_,_。【答案】(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羽扇

10、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二、阅读理解(3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9分) 满江红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将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注】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成底事:一事无成。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

11、之辞。”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歌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如修辞手法,色彩变化,观察视角,写作顺序、动静关系、实虚关系等。然后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赏析即可。【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飞短艇”“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5分)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时,先要认真阅读

12、本词及注解。然后抓住本词的关键词句和重要的景物特点。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案】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出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78题。(9分)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7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4分)_【解析】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答案】早春。黄莺刚能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8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