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69888814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4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4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4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4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伯(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 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据2商鞅认为:“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则错(施行)法,错法而俗成,而用具。此三者必行于境内,而后兵可出也。”其意在()A强调法令制度的重要性 B倡导“尚武”的社会

2、风气C借助武力巩固专制统治 D阐释实现国家统一的法宝3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4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迄至秦朝分设了五帝、夏、殷、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更多的人则认为它体现了史家“卓越见识”。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在()A凸显历史变局

3、的大势 B厘清王朝更替的世系C阐述成王败寇的道理 D探寻秦亡汉兴的缘由5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6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表1时 期概 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

4、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7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8表2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表 2少数民族首领措 施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忽必烈注意

5、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 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9表3为北宋和南宋时期政府纸币发行量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以推断南宋时期() 表3北宋时期1023年1072年1094年1098年1102年交子发行量1252512813771777南宋时期1128年1168年11901194年1234年12551258年钱引发行量37714000170001700026000会子发行量200080002500064000A纸币信誉存在崩溃危险 B财政收入有明显提高C商品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D不具备现代货币意识10宋仁

6、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与凭由方许别主。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栏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A“不抑兼并”下土地兼并严重 B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C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的减弱 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11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

7、君主专制逐步强化12据1801年张鉴等人所著的雷塘庵主弟子记记载,“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苞芦、靛青、番薯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厂满山相望。”据此可知()A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B引种美洲作物导致生态恶化C农作物商品化趋势成为主流 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荒地开垦13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吸收佛道精粹,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材料主要反映了()A统治者个人好恶影响学术的地位 B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C主流思想由经世转向避

8、世的趋势 D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思想的更替14鸦片战争前,丝的出口每年最多只有一万多包,一般只有几千包,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增加到二万二千包;战前茶叶出口每年大约五千万磅,而道光二十六年超过八千万磅。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A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B丝茶的市场依存度加深C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出现 D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15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9、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16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17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的口号。可是1861年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有地方政府发布告示招徕流亡地主回乡收租,并“令各乡官设局

10、照料”。政策的变化表明太平天国()A借助传统政策维护自身统治 B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C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财政危机 D蜕化为地主阶级政权181872年轮船招商局开办后,派遣相关人员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同时招徕华侨资本。据档案记载,当时响应者多数是粤籍侨商,有姓名可稽者共28人,各人的投资额多则5000两,少则500两,总计招集到股资5万两。这表明轮船招商局()A企业创办模式与国际接轨 B与海外市场联系日益紧密C重视多渠道调用社会资源 D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19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

11、严重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20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21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湘军统师曾国藩出任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要职两江总督,此后数十年间,两江总督基本都被湘军势力把持。直到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才设法让两江地区脱离湘军势力。据此可知,清末新政()A使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B缓和了社会矛盾C试图挽救统治危机 D强化

12、了中央集权22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23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24表4

13、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5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 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261921年8月,上海烟草工人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随后,上海印刷工人会、上海纺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