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化学仿真模拟卷02 (解析版)(合格考)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69888225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化学仿真模拟卷02 (解析版)(合格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化学仿真模拟卷02 (解析版)(合格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化学仿真模拟卷02 (解析版)(合格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化学仿真模拟卷02 (解析版)(合格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化学仿真模拟卷02 (解析版)(合格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化学仿真模拟卷02 (解析版)(合格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化学仿真模拟卷02 (解析版)(合格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卷02 一人类生活与分散系1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如机动车、燃煤、工业等排放的废气,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左右。(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灰霾是一种分散系B灰霾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灰霾形成的是稳定的体系D戴口罩不能阻止吸入灰霾粒子(2)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也成灰霾,空气中的灰尘(如煤炭及三氧化二铁粉尘)、一氧化氮、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

2、气浑浊,造成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较低,形成灰霾的主要物质中能发生若干反应,其中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氧化物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雾是气溶胶,氢氧化铁胶体是液溶胶,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提纯胶体的方法是 。(4)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硅酸胶体的制备实验:分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甲将1%硅酸钠溶液滴入沸水中,冷却后用激光笔进行照射无明显现象,未出现“光亮的通路”乙向1%硅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缓慢滴入稀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后停止滴加,用激光笔进行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丙向1%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稀盐酸,用激光笔进行照射未出

3、现“光亮的通路”,溶液中出现浑浊已知:硅酸钠(Na2SiO3)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变红;常温下硅酸(H2SiO3)难溶于水。试回答: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是 同学,根据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可知,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关键在于 ,丙同学实验中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答案】(1)A(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O2+2NaOH=Na2CO3+H2O(3)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渗析(4) 乙 稀盐酸的加入量 过量的盐酸导致胶体发生聚沉【解析】(1)由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左右可知,灰霾是灰霾粒子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性质不

4、稳定的浊液。A由分析可知,灰霾是灰霾粒子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性质不稳定的浊液,故正确;B由分析可知,灰霾是灰霾粒子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性质不稳定的浊液,则灰霾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错误;C由分析可知,灰霾是灰霾粒子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性质不稳定的浊液,故错误;D灰霾粒子不能透过纱布,戴口罩能阻止吸入灰霾粒子,故错误;故选A;(2)由题意可知,金属氧化物与硫酸的反应为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碳氧化物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

5、O,故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CO2+2NaOH=Na2CO3+H2O;(3)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反应为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共热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胶粒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提纯胶体的方法是渗析,故答案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渗析;(4)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或浊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由实验现象可知,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是乙同学;由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可知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关键在于稀盐酸的加入量;丙同学制备实验中,加入过量盐酸,

6、过量的盐酸导致硅酸胶体发生聚沉,所以溶液出现浑浊,故答案为:乙;稀盐酸的加入量;过量的盐酸导致胶体发生聚沉。二、实验制取氯气2氯气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也可用作为强氧化剂。主要用于生产塑料(如PVC)、合成纤维、染料、农药、消毒剂、漂白剂以及各种氯化物,在生产生活中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化工气体。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某小组利用氯酸钾与10molL1盐酸反应制氯气并进行氯气性质的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1)请你写出另一个不同的实验室制氯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E中的实验现象是

7、。(3)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就可以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氯气而是次氯酸,A中的现象是 ,D中的现象是 。(4)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5)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也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NaClO,家用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可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浓盐酸)混用,关于盐酸与次氯酸钠的反应,同学们持不同意见。甲同学认为发生反应:NaClO+HCl=NaCl+HClO,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乙同学则认为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ClO+2HCl=NaCl+2H2O+Cl2,该反应中有 (填百分数)HCl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乙同学的看法正确,过程如

8、下:向盛有浓盐酸的试管中滴加NaClO溶液后,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6)现要配制240mL10molL1所需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所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配制过程中有下列实验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为 。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 。A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直接用来配制溶液B图a操作中,玻璃棒位于刻度线以上C定容时俯视读数D用量筒量取浓盐酸配制所需盐酸时,量筒仰视读数E反复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刻度线【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或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9、(2)产生棕黄色的烟(3) 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干燥红布条不褪色(4)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2OH-+Cl2=Cl-+ClO-+H2O(5) 复分解反应 50% 试管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6) 250mL容量瓶 badc CD【解析】(1)实验室还可以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氯气,原理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或可以利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原理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2)E中,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实验现象是产生棕黄色的烟;(3)装置A中,能验证氯气的水溶液的酸性和氧化性;D装置中

10、,能验证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所以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就可以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氯气而是次氯酸,相关现象是A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D中干燥红布条不褪色。答案为:A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D中干燥红布条不褪色;(4)氯气有毒,则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污染;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答案为:吸收氯气,防止污染;2OH-+Cl2=Cl-+ClO-+H2O;(5)反应NaClO+HCl=NaCl+HCl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NaClO+2HCl

11、=NaCl+2H2O+Cl2中HCl部分由-1价变为0价被氧化,部分化合价不变,根据反应中氯元素的变化情况可知,有50%HCl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向盛有浓盐酸的试管中滴加NaClO溶液后,发生反应NaClO+2HCl=NaCl+Cl2+H2O,故能观察到试管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6)实验室没有240mL规格的容量瓶,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因此所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250mL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中,遵循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则其正确的顺序为badc;A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直接用来配制溶液,对所配溶液浓度不产生影响;

12、B图a操作中,玻璃棒位于刻度线以上,则部分蒸馏水留在瓶颈上,导致所加的水偏多,浓度偏低;C定容时俯视读数,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D用量筒量取浓盐酸配制所需盐酸时,量筒仰视读数,所取溶质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E反复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答案选CD。三、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3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开创了化学科学的新纪元。2019年是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150周年。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青年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雷晓光被国际组织推选为“元素代言人”,与能形成10e分子,用电子式

13、表示该分子的形成过程: 。(2)中形成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3)用一个化学反应证明元素比元素的得电子能力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短周期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文物年代的断定,且其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Z最外层电子总和的一半。Y、Z可形成YZ4型化合物且分子中每个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关于三种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下所示:注:、分别表示X、Y、Z形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4)的化学式为 。X在空气中燃烧可获得,与X相邻的同主族金属元素Q在空气中燃烧可获得 (填化学式);由此可判断,X、Q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5)用

14、合适的方程式证明的酸性强于 ,依据该事实 (填“能”或“不能”)判断出Y、Z的非金属性强弱,理由是 。【答案】(1)(2)S2ClNa+Al3+(3)CO2+H2O+SiO32=H2SiO3+CO32或2CO2+2H2O+SiO32=H2SiO3+2HCO3(4) LiH Na2O2 Na(5) CaClO2+CO2+H2O=CaCO3+2HClO或NaClO+CO2+H2O=NaHCO3+HClO 不能 HClO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解析】(1)N与H能形成10e-分子是NH3 ,NH3是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该分子的形成过程为;(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ClNa+Al3+。(3)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证明C比元素Si的得电子能力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SiO32=H2SiO3+CO32或2CO2+2H2O+SiO32=H2SiO3+2HCO3;(4)X是Li元素,是Li的氢化物,化学式为LiH。L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