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69888104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原卷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绵阳市高中2021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时期“齐有彗星”,齐侯以祭祀祛除不祥,晏子说“无益也,祗取巫焉”,认为“祝史之为,无能补也”。面对水灾,百姓祭祀神龙时,子产指出神龙与水灾无关,坚持“吾无求于龙”,不必祭祀。这反映出当时( )A. 礼乐

2、制度受到冲击B. 德治思想成为主流C. 人文意识逐渐萌发D. 祭祀传统遭到背弃2. 秦朝在兴建公共工程时,工程效能非常高,如秦直道施工大体两年完成。汉惠帝时期,长安城的修建“四年就半,五年六年成就”,春季施工往往“三十日罢”,在工役调发的规模及工期的确定都很有节制。这一差异体现了秦汉( )A. 行政效能的高低B. 经济实力的差距C. 集权程度的不同D. 施政理念的差异3. 古代科举经历了从唐代考试科目众多到宋代以后进士科一科独大,考试内容从考“十二经”“三史”等到只考“四书”“五经”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选官程序的完善B. 主流思想的强化C. 社会结构的变动D. 文官政治

3、的发展4. 下图为宋明以来中国核心区变化,这一变化( )A. 推动了生产专业化的发展B.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C. 削弱了中央对江南控制D.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5. 梁启超认为,必须等到多数国人具备公益心、自治力的国民资格,才能有国民政治。革命党人强调“建设新政府之模范,即为开浚人民之政治思想,培养人民之政治智识,习练人民之政治能力之一大机关”。二者的分歧在于( )A. 革命与改良孰重孰轻B. 平民与精英孰优孰劣C. 立宪与共和孰是孰非D. 启蒙与变革孰先孰后6.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明确提出将传单和标语作为抗日宣传的重要载体。除此以外,党组织还利用东北民俗传统节日开展宣传工作,潜

4、入秧歌队、高跷队、灯会、庙会和戏院中开展秘密宣传。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 贯彻全面抗战B. 落实统一战线C. 注重社会动员D. 宣扬传统文化7. 下表是新中国初期四川省大竹县大鹿山村粮食产量对比表(单位:石)主粮类别1951年1952年水稻互助组4813.855923.79单干户400.90384.30玉米互助组20259436.55单干户20.1933.29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土地改革推动生产的发展B. 尝试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C. 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D. 包干到户提高生产积极性8. 下图是1981年出版的做新时期的好儿童,作未来科学的主人宣传画,将儿童置于现代科技的大背景

5、之下,画面构图简洁,色调温暖,既面向大众又契合了时代主题。该图折射出当时( )A. 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性B. 现代主义美术的实用性C. 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时代性D. 科教兴国战略的社会性9. 高尔吉亚指出,演说术就是一种用以在法庭、议事会和公民大会中说服陪审员和其他听众的能力,演说家可以运用这种能力实现个人利益:柏拉图认为,政治演说者会像“诗人”一样取悦雅典公民,以谋取私人利益。这反映出雅典( )A. 公民是民主政治基础B. 极端利己之风盛行C. 智者学派雄辩术的完善D. 精英政治色彩浓厚10. 黑奴贸易是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1680-1780年间,运入西印度群岛英属殖民地的奴隶约二百五十万人

6、。但到19世纪初,欧洲各国相继宣布禁止贩奴,丹麦在1802年、英国在1807年相继出台了贩奴的禁令。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资本主义的发展B. 废奴运动的推动C. 殖民体系瓦解D. 民主政治的完善11. 1948年,秘鲁成为拉美地区最热衷于出口增长、经济自由主义和吸收外国投资的国家之一,美国对秘鲁的投资从1.45亿美元增至5.15亿美元。与此同时,1950年至1967年秘鲁制造业平均增长率几乎达到8%。由此推知秘鲁( )A. 经济自主权得到巩固B. 对外政策发生转向C. 现代化进程存在隐忧D. 宏观调控成效显著12. 1953年,苏联把部分过去由中央主管的企业下放给加盟共和国,并规定企

7、业在完成国家计划后可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定货。同时,要求必须改进企业的工作,特别是在加强经济核算和经济刺激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做法旨在( )A. 调整国民经济比例B. 解决传统的经济模式弊端C.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 加快苏联工业化建设步伐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杜鲁门指出,美国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自由社会的完整性和生命力”。随后美国在欧洲构筑北约,在亚洲同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建立“轮辐式”双边军事同盟,在其他地区,以各式各样的安全合作协议将多国纳入自身主导的国际安全体制中,逐步构建起美国二战后新

8、的国家安全格局。摘编自张昭曦美国国家安全格局:形成、特征与问题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坚决反对外来干涉。”面对新中国初期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党和国家坚持把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战争。在坚定地推动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掌握关乎国家安全的经济命脉的同时,适时调整外交策略,为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划定外交“边线”。摘编自董春岭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百年演进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

9、。在国际安全上,中国坚定的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加重视国际安全合作,将“结伴而不结盟”视为实现国际安全的重要路径,更加注重“中国作为”在国际安全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摘编自凌胜利、杨帆新中国70年国家安全观的演变:认知、内涵与应对(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国家安全战略的意图。(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新发展,并分析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新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智

10、慧。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两宋时期是不同政权并立的分裂时期,同时更是中华文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多政权并立的分裂局面,并没有破坏中华文明的整体性,反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整体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各政权内部构建的多民族共存、多制度并行、多层次管理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有效处理了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问题,是对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体现在两宋时期不同民族的政权,共享相同的“天下秩序”理念,以共同的理念认识及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付诸具体实践。这一“天下秩序”寓含的正统观念和朝贡秩序始终指向大一统格局。摘编自黄纯艳从有宋一代政权格局透视文明统一性材料

11、是该学者从两宋时期历史发展中提炼的中华文明的特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提炼一个中华文明的特性,并予以阐释。(要求:所选的历史时期和提炼的特性均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十六国时期,随着战争爆发,社会矛盾日增,鲜卑国家经常展开多种社会救助活动.永宁中年前燕发生水灾,武宣帝多次开放粮仓赈济灾民。公元348年,文明皇帝下令“两千石令长,不规劝惰农,不开辟土地,刑法处置”,“寒者衣之,饥者食之,贫者

12、全无资产者,不能自存,各赐牧牛一头”。公元359年,景昭帝下诏给年事已高的孤寡老人赠予粮食与布帛。后燕成武帝见战后“积骸如山”,亲自主持“吊祭之礼”,献武皇帝对战士“厚加抚接,人感其恩,皆乐为致死。”南凉祠部中郎史皓曾对康王进言,“不学礼,无以立、应建学校,开库序,选者德硕儒来教化子弟。”康王遂以田玄冲、赵诞为博士,鲜卑社会救助次数规模及种类虽与原来汉族政权存在一定差距,但对当时产生重大作用.摘编自张艳丽北魏恤政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六国时期鲜卑国家社会救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六国时期鲜卑国家社会救助的影响。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5年雅尔塔协定规定,德国在占领时期以工业设备、海外资产、产品、轮船、劳务等形式向那些“承受了战争的主要负担、蒙受了最大损失和组织了对敌斗争胜利的国家”支付赔偿。波茨坦协定规定“应迫使德国对于使联合国家所蒙受的损失与苦难尽最大可能予以赔偿”。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为了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帮助联邦德国重回西方世界,阿登纳总理决心将战争赔偿上升为一种外交手段,通过赔偿以色列和犹太人实现“赎罪外交”。1951年阿登纳发表声明“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难以言表的罪行,这使我们有义务对犹太人遭受的个人损失和犹太人的财产进行道义和物质赔偿。”1956年,联邦赔偿法发布之

14、后,德国根据各种赔偿法律、协议、基金,以德国马克、美元、欧元等货币向二战受害者支付赔偿。自此,德国二战赔偿转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货币赔偿”轨道。摘编自孙文沛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战争赔偿政策变化的原因。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03年,钟敬文出生于广东海丰、少时耽于旧学、诵读古代历史和古诗文。1919年以后,他的兴趣由古文阅读转向人民文化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走上了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的道路。投身抗战的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影响下,他

15、深刻的体会到“我的学术、再也不能是与当前社会和人民没有(或很少)关系的东西”.他强调不同阶级所创造的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是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之内存在于发展的,不免相互关联”。他说:“在过去,上层阶级的文人学者看不起中、下层文化。50年代,有些人将民俗文化抬高到民族文化的唯一主体的地位。这种做法也是不妥当的”。“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新文化,除了现代化、人民民主两种要素外,还有民族化这个要素。”钟敬文先生的脚步伴随着民族进步事业,他为人民文化的研究与学科建设贡献了毕生心力,启功先生称之为“人民学者”。摘编自萧放钟敬文的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钟敬文人民文化观的内涵和思想来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钟敬文成长为“人民学者”的条件。第6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