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69888017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 Word版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浙江G5联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物理量中为矢量且单位符号正确的是( )A. 电流(A)B. 电场强度(C)C. 磁通量(Wb)D. 磁感应强度(T)【答案】D【解析】【详解】A电流标量,其单位符号为A,故A错误;B电场强

2、度为矢量,其单位符号为V/m,故B错误;C磁通量为标量,其单位符号为Wb,故C错误;D磁感应强度为矢量,其单位符号为T,故D正确。故选D。2. 2024年2月27日,某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完全模拟一家人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飞至珠海九洲港码头,将单程2.5到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该航空器最大航程250公里,最大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最多可搭载5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航程250公里代表位移B. 最大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C. 计算航空器在两地飞行时间时不能视作质点D. 航空器升空过程中,以某一乘客为参考系,其他乘客都向上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A航

3、程250公里代表路程,A错误;B最大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指的是最大航行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大小,B正确;C航空器在两地之间飞行时,由于航空器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计算航行时间没有影响,可以看成质点,C错误;D航空器升空过程中,以某一乘客为参考系,其他乘客都是静止的,D错误。故选B。3. 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 赫兹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C. 法拉第最先提出了微观领域的能量量子化概念D.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量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答案】D【解析】【详解】A法拉第首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

4、在,故B错误;C普朗克最先提出了微观领域的能量量子化概念,故C错误;D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D正确。故选D。4. 质量为m的链球在抛出前的运动情景如图所示,假设在运动员的作用下,链球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斜面上从1位置匀速转动到最高点2位置,则链球从1位置到2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链球需要的向心力保持不变B. 链球在转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 运动员的手转动的角速度等于链球的角速度D. 运动员的手转动的线速度大于链球的线速度【答案】C【解析】【详解】A链球从1位置匀速转动到最高点2位置,链球需要的向心力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发生改变,故A错误;

5、B链球在转动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断变化,则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CD运动员的手转动的角速度等于链球的角速度,根据可知运动员的手的线速度小于链球的线速度,故C正确,D错误。故选C。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磁铁贴吸于固定的竖直金属板上,初始时作用于磁铁的推力F既平行于水平面也平行于金属板,此时金属板对磁铁的作用力为。现保持推力F的大小不变,将作用于磁铁的推力F方向改为垂直金属板,此时金属板对磁铁作用力为。磁铁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和大小关系为( )A. B. C. 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详解】磁铁保持静止,金属板对磁铁提供了吸引力、弹力、摩擦力,这三个力的合力与推力、磁铁的重力的

6、合力等大反向。因为两处推力的方向都与磁铁的重力方向垂直,则有故选A。6. 在一块水平放置的很大的接地金属平板上方附近固定着一个正电荷Q,o、a、b、c、d为过正电荷所在位置的竖直平面上的五个点,位置如图所示,co小于o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点的场强和d点场强相同B. o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C. 电荷量为q的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D. 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金属板位于正电荷所形成的电场中,因此将发生静电感应,达到静电平衡后金属板的表面将是一个等势面,则金属板上方的电场线垂直金属板向下,其等势面的分布如图所示由图

7、可知c点的等差等势面比d点的更密集,因此c点的场强比d点场强大,故A错误;BCa、o、b三点共线且垂直金属板,则a、o、b三点所在直线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且方向由a指向b,而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由此可知o点的电势低于a点的电势,b点的电势低于a点的电势,而带负电的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大,则电荷量为q的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故BC错误;D由于c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当将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故D正确。故选D。7. 地磁学家曾经尝试用“自激发电”假说解释地球磁场的起源,其原理如图所示:一个金属圆盘A在某一大小恒定、方向时刻沿切线方向

8、的外力作用下,在弱的轴向磁场B中绕金属轴转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盘轴与盘边之间将产生感应电动势,用一根带有电刷的螺旋形导线MN在圆盘下方连接盘边与盘轴,MN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最终回路中的电流达到稳定值,磁场也达到稳定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N中的电流方向从NMB. 圆盘转动的速度逐渐减小C. MN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D. 磁场达到稳定状态后,MN中不再产生感应电流【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右手定则知,MN中的电流方向从MN,A错误;B圆盘在大小恒定、方向时刻沿切线方向的外力作用下,转动的速度先越来越大,磁场也越来越大,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产生的电动势

9、也越来越大,流过电阻R的电流也越来越大,最终回路中的电流达到稳定值,磁场也达到稳定状态,则圆盘转动的速度也达到稳定值,B错误;C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知MN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C正确;D可将圆盘看成若干个沿着半径方向的幅条组成,因此在任何时刻都有幅条切割磁感线,故磁场达到稳定状态后,MN中也产生感应电流,D错误;故选C。8. 如图(a)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有钩码,钩码下表面吸附一个小磁铁。钩码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时,某段时间内,小磁铁正下方的智能手机中的磁传感器采集到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钩码做简谐运动的周

10、期为B. 在和时刻,钩码的动能最小C. 在和时刻,钩码的重力势能最大D. 时间内,钩码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为零【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b)可知,钩码做简谐运动周期为,A错误;B在和时刻,磁感应强度最大,磁铁距离手机最近,振动到最低点,钩码的动能最小,B正确;C在和时刻,磁铁振动到最低点,重力势能最小,C错误;D时间内,钩码从平衡位置经过最高点又振动回平衡位置,该过程回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即合外力冲量方向也向下,不为零,D错误。故选B。9. 图甲为某同学设计的充电装置示意图,线圈ab匝数匝,面积,空间中存在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乙所示,理想变压器副

11、线圈接充电器。已知额定电压为5V的充电器恰能正常工作,不计线圈电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线圈ab中感应电动势为0B. 若B变化的周期变长,则原线圈电压变大C. 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有效值2VD.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5【答案】C【解析】【详解】A时线圈ab中磁通量等于0,但此时磁通量的变化率达到了最大值,因此此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故A错误;B若B变化的周期变长,则磁通量的变化率将减小,因此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将减小,与线圈相连的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将减小,故B错误;C线圈ab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式中,代入可得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即为线圈ab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12、因此可知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有效值为故C正确;D充电器接在副线圈两端,充电器两端的电压即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根据已知,充电器的额定电压为5V,且充电器正常工作,因此可知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5V,根据原副线圈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可得故D错误。故选C。10. 如图所示,一颗质量为m的卫星要发射到中地圆轨道上,通过M、N两位置的变轨,经椭圆转移轨道进入中地圆轨道运行。已知近地圆轨道的半径可认为等于地球半径,中地圆轨道与近地圆轨道共平面且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3倍,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卫星进入中地圆轨道时需要在N点减速B. 在转移轨道上的M点和N点速度关

13、系为C. 该卫星在中地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为D. 该卫星在转移轨道上从M点运行至N点(M、N与地心在同一直线上)所需的时间为【答案】D【解析】【详解】A卫星进入中地圆轨道时需要在N点加速,故A错误;B由开普勒第二定律,M点到地球的距离小于N点到地球的距离,因此近地点M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N点的速度,即故B错误;C卫星在中地圆轨道上,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在近地面解得故C错误;D卫星在中地圆轨道上周期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联立解得在转移轨道上从M点运行至N点(M、N与地心在同一直线上)所需的时间故D正确。故选D 。11. 如图甲所示为小高同学收集的一个“足球”玻璃球,他学了光的折射后想用某单色光对该球进

14、行研究,某次实验过程中他将单色光水平向右照射且过球心所在的竖直截面,其正视图如乙所示,AB是沿水平方向的直径。当光束从C点射入时恰能从右侧射出且射出点为B,已知点C到AB竖直距离,玻璃球的半径为R,且球内的“足球”是不透光体,不考虑反射光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单色光折射率为B. 该“足球”的直径为C. 继续增加,则光一定不会在右侧发生全反射D. 用该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减小双缝间距,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干涉条纹间距变小【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几何关系,结合光路可逆,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有解得,则折射率选项A错误;B光束从C点射入时恰能从右侧射出且射出点为B,

15、表明内部光线与足球相切,根据几何关系可知,足球的直径为故B错误;C继续增加,结合上述可知,第一次折射的折射角等于第二次折射的入射角,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可知,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一定等于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即光一定不会在右侧发生全反射,故C正确;D根据可知,减小双缝间距,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干涉条纹间距变大,故D错误。故选C。12. 粒子直线加速器原理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它由多个横截面积相同的同轴金属圆筒依次组成,序号为奇数的圆筒与序号为偶数的圆筒分别和交变电源相连,交变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在时,奇数圆筒比偶数圆筒电势高,此时和偶数圆筒相连的金属圆板(序号为0)的中央有一自由电子由静止开始发射,之后在各狭缝间持续加速。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交变电源电压为U,周期为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