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内科护理指导: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988519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内科护理指导: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护士内科护理指导: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护士内科护理指导: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护士内科护理指导: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内科护理指导: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护士内科护理指导: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 机制病理性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 病,但以冠心病心肌梗死最常见,其次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1冠心病:心肌梗死在 CCU病房监测的检出率为6%40%检出率受心 肌梗死病程的影响,如在发病212h检出率占71%,2周后检出率仅为10% 15%在发病24h内检出率占27%约2/3的患者呈反复持续发作,持续发作时 心率多为150250次/min,心率为150200次/min的占70%,心率200 次/min者并发心室颤动的发生率为 50%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并发室性心动 过速的发生率

2、达75%急性心肌梗死后1年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约为 30% ;在以后的15年内,年发生率基本保持在 3%5% .发生机制是折返激动:用程序期前刺激能重复地诱发和终止持续性阵 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自发倾向者诱发率可达95%在表现为心脏性猝死的冠 心病患者,54%诱发出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0%诱发出持续性多形 性室性心动过速。诱发不需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的作用。诱发时刺激的配对间期与第一个室性心动过速的搏动间期呈反比关系。诱发需要有缓慢传导存在。心动过速对期前刺激和超速起搏有反应。以高密度手术标测中显示的激动顺序符合折返激动。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占80%.12. 扩张型心肌病:持续性

3、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 26.3%发生机制有两种:微小折返:由于心肌病变及纤维病变,导致心肌的激动折返系微小折 返。束支折返:约1/3患者是心室的激动通过一侧的束支逆传经希氏束至 心房,途中又由希氏束经另一侧束支再传回至心房,系束支-束支折返,此称束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已不属本型室性心动过速。扩张型心肌病者用程 序刺激诱发出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不多,而诱发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者达81%对本病患者已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史者,用程序刺激可有 50%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晚电位阳性者约占30%.3. 肥厚型心肌病:有一组报告,115例本病呈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其以后发生的心律失常事件(指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或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并不明显高于 115例肥厚型心肌病动态心电图检查无 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