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研究汇编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9883214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研究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版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研究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版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研究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版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研究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版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研究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研究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研究汇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研究汇编 摘要:1999年,苏珊巴斯内特和哈瑞什特里维蒂把后殖民写作纳入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范畴。文章考察了几住学者把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研究联系起来的原因,拉什迪作品中的翻译之意义,以及苏格兰、威尔士后殖民文学和后殖民翻译研究的关系,认为把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研究联系起来,能够拓宽各自的研究视野,加深对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认识。 关键词:后殖民写作后殖民翻译研究 “后殖民”这一术语有不同涵义。美国翻译理论家罗宾逊在给“后殖民翻译研究”下定义时,列出了“后殖民”的三个时间段:一、殖民地*以后;二、殖民地开始以后;三、以权力关系为参照的后殖民主义视角全部人类历史

2、。与此相关联,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大概也可以做这样的三种时间划分。然而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难解难分。有时候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可以互相当作譬喻。后殖民写作可以被看作比喻意义上的后殖民翻译,后殖民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被视为后殖民写作。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有时候界限不清,彼此难以分辨。因此,巴斯内特和特里维蒂在1999年把后殖民写作纳入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范畴之内。 另外,关于“殖民地”也有不同的理解,这关系到后殖民写作的范畴。比如白人殖民地与非白人殖民地之间的区别。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爱尔兰等白人殖民地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有何异同?尤其是大英帝国的殖民问题

3、,更加复杂难解:爱尔兰把自己看作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尚且说得过去,而如今连苏格兰和威尔士也把自己看作英国的殖民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后殖民文学写作自然超出了我们一般意义上思考的范围。既然后殖民写作范围扩大了,那么后殖民翻译研究也要相应拓展领域,关注某些帝国内部甚至更多国家内部的后殖民翻译问题。这意味着后殖民翻译研究的外延需进一步扩展,可能更多地借助于罗宾逊的第三种划分:时间上包括全部人类历史,内涵上以权力关系为参照,而且国家和民族的疆界也要重新考虑,不以政治主权的*为唯一标准。要廓清更大范围的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即包含着后殖民写作的后殖民翻译研究,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一步一步梳理清楚。 一、蒂莫

4、志科的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观 在巴斯内特和特里维蒂1999年编著的论文集后殖民翻译理论与实践当中,有玛丽娅蒂莫志科的一篇论文“后殖民写作和文学翻译”fPostcolonial writing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该论文较为清晰准确地探讨了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问题。 蒂莫志科所称的“后殖民写作”有明确界定,指原殖民地人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她说的后殖民翻译不仅是后殖民写作的比喻,也指实际意义上的语言文字间的翻译。蒂莫志科把翻译的范围界定在文学翻译之内。 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的第一区别是表现对象问题。后殖民作家表现的是文化,以及文化中的一切。相对而言,后殖民译者面

5、对的仅仅是文本,虽然文本也涉及到文化。第二区别:关于原文中的一些语言专有项、文化专有项,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是传译还是放弃。译者难免受忠实或自由难题的困扰。蒂莫志科以为,作者的自由空间更大,与译者相比,更容易平衡文本陌生化和可读性的关系。最后一个区别似乎并不明显。译文可以通过前言、注释、评论、词汇表、地图等提供背景知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译文。作品与之相比,能做的似乎少一些。不过当今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以他国文化读者为对象的作品,同样可以加上词汇表、地图等附加信息。这方面译文和创作作品区别不大。 蒂莫志科着力发掘的是后殖民写作和后殖民翻译之间的相似之处。它们的一大共同之处是译者和作者都面临着跨

6、文化交际问题,他们都需要使得某些语言文化材料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让他国文化的读者了解。译者和作者都肩负着桥梁一样的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语言、文化差异问题。以读者为参照,原文中的语言专有项、文化专有项必然会有取有舍,译者的立场也因此显露无疑。除此之外,译文还要考虑信息量。为了让读者明白,译文往往用更多文字来解释原文中的人和物,以及现象等。所以译文一般会长于原文。不过后殖民写作的情况跟翻译十分类似。面对要表现的文化,没有人能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作者也不得不有所选择,甚至简化所表现的文化。弱热文化中的作者,或者说后殖民作者,在创作时,自我立场也渗透到了作品中。作者难免要进行判断,从自己的

7、视角解释弱势文化。对于后殖民作者和译者而言,客观中立是不可能的。对文化的取舍会清晰地刻画出他们的立场。 语言文化专有项是一块试金石,它可以用来衡量文化互动间的各种关系。蒂莫志科注意到,在从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翻译中,强势文化的一些语言文化专有项被隐含起来,没有更多说明和解释。似乎弱势文化读者本来就应该了解强势文化的语言文化,加以解释没有必要。很明显,这是文化间不平等关系的表现形式。西方文学自浪漫主义以后还有一条审美标准,即文学作品中应该避免指导性或说教性的文字。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都与这一标准有相悖之处。考虑到文化障碍,后殖民作者和译者选择对源语文化中的语言文化专有项进行说明解释,文本中必然

8、多了一些说教式的文字。这似乎与西方的审美标准不符,但弱势文化的作者和译者又不愿意妥协。彰显弱势文化往往是他们写作和翻译的动机所在。强势文化规范对弱势文化的作者和译者形成巨大压力。不过有时候作者和译者的威望会使得后殖民作品或译文取得良好效果。他们的声名有可能让作品或译文被强势文化接受,而不一定屈从于西方的审美标准。 事物总有相对性,代表弱势文化的译者和作者在力争保持*性的同时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外部势力妥协。译文如果要获得出版,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除了读者,政府、各种机构、赞助人等都会发挥各自作用。译什么、如何译也不是译者个人完全决定得了的。后殖民写作当然也不可能完全自由自在。不少后殖民作者选择流放式的写作生涯,以避开某些政府或机构的审查。如拉什迪和乔伊斯。但是,这些远离本土的作家不得不依赖某些强势文化的大*养家糊口,各种机构和赞助人的影响无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