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堂医案(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9879786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笑堂医案(2008年12月-2010年12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一笑堂医案(2008年12月-2010年12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一笑堂医案(2008年12月-2010年12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一笑堂医案(2008年12月-2010年12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一笑堂医案(2008年12月-2010年12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笑堂医案(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笑堂医案(2008年12月-2010年12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创)经方治愈定时寒战案。2010-12-13 16:55阅读272评论15刘某某 女 74岁 南华大学退休职工 2010年12月2日首诊病史简介:每天凌晨1点左右突发寒战3天。患者诉三天前的凌晨1点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寒战,体温正常。大约持续2小时左右后缓解。近三天来,天天如此,在我院门诊行血常规及相关检查,排除感染性疾病。经南华大学老师推荐前来中医治疗。现在症见:白天无明显寒战,每晚1点发作,发作时伴有明显口苦口干,纳差。无恶心呕吐,小便有解之不尽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略数。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此处“发热”多理解为体温升高,发烧等,然中医之“发热”,其实既包括

2、体温之改变,也包括了病机上的“热象”,如口苦,口干,尿黄,五心烦热等情况。故该患者虽无发热,但少阳三焦气津运行不畅,郁久化热之象明显,故仍从少阳论治。小柴胡汤原方主之。柴胡24 黄芩10 法夏10 党参10 炙甘草6 生姜6片 大枣6粒3剂。嘱咐:晚上11点左右必须服药一次。2010年12月6日二诊:服上方一剂后晚上凌晨1点左右寒战基本消失,但是近两天中午1点左右出现寒战,持续时间约半小时后缓解,仍感到口苦口干,心下痞满,腹胀,大便溏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纵观患者服药后表现,患者年事较高,病有转太阴之象,少阳太阴合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小柴胡汤主之。柴胡20 黄芩10 法夏10 党参10

3、炙甘草6 桂枝10 干姜8 黄芩15 牡蛎15(包)天花粉15生姜6片 大枣6粒3剂。嘱咐:上午及晚上11点左右必须服药一次。三诊:(2010年12月13日)服药后凌晨寒战及午后寒战消失,患者甚为高兴。但恐病情复发,故停药观察三天,病未作,今日再来复诊调理。现大便成形,口微苦,口干,时有腹痛,睡眠较差。小便通利,精神明显转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脾阳得复,胆火未尽,平旦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10 黄芩15 白芍20 炙甘草10 煅龙骨15(包)煅牡蛎15(包) 生姜6片 大枣6粒。4剂。自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对于“发热”多理解为体温升高,发烧等,然中医之“发

4、热”,其实既包括体温之改变,也包括了病机上的“热象”,如口苦,口干,尿黄,五心烦热等情况。对于发热恶寒症状的鉴别,仍须灵活看待,不可一见恶寒无发热就认定是病在三阴,太阳病伤寒初期表现即多半是恶寒而无发热,全身疼痛表现明显,故仲景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临床所见亦是如此,临床诸多太阳病初期均是恶寒身痛为主,伴有鼻塞,流涕,咽痒等,发热的出现或有或无,或早或迟,甚至太阳病因恶寒甚,寒战明显掩盖了发热,病人体温即便明显升高,患者感觉不到体温的升高,更多的是“怕冷”。相反,病人发热恶寒也并非病一定在三阳,临床所见,太阴病,厥阴病,少阴病均可以出现发

5、热,不仅仅是低热,如少阴病之真武汤症病人可以出现长期的低热或中等发热;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出现短暂的高热,临床不能不知,如感染性休克前期,患者寒战高热,一旦出现患者精神萎靡,脉细数,四肢发凉等情况,即是少阴病,不得因寒战高热而冒用白虎承气汤之属,以免犯虚虚之戒。总之,发热,恶寒等症状乃临床常见之症状,须仔细鉴别,四诊合参,动态观察,才能临证不乱,左右逢源。正是因笔者在临床曾经遇到类似情况时也迷惑过,彷徨过,失败过,故不吝啬笔墨,谆谆告之。(原创)经方治疗肺结核咳嗽咯血一例2010-12-01 16:41阅读245评论8邓某某 男 62岁 衡东县人 2010年9月份首诊病史简介:患者罹患肺结核数年,

6、间断咳嗽咯痰痰中带血,近半年来咳血加重,每天咳血数次,少则数口,多则上百毫升,在我院感染科,呼吸内科多次住院,住院期间经抗炎,止血等处理后咳血减轻,出院后稍有不慎“感冒”后则复发加重。2010年4月份我院CT:双肺结核,左上肺空洞形成,慢支肺气肿。经过6个月抗结核强化治疗后结核中毒症状消失遂停药,但咳血仍时轻时重。经其侄儿(本院同事)介绍前来我处门诊中药治疗。首诊症见:形体干瘦,动则气促,自汗。形寒畏冷,稍有不慎则“感冒”,咳血时轻时重,每天数次,咳痰不多,口干不欲多饮。心悸,失眠。舌淡少津,脉细数。患者症状繁多,非咳血,咳嗽,咳喘单一病种可以概括也。古人云:久咳成“劳”,非单指“肺痨”也,乃

7、一切虚损性疾病的总称也,故该病例可按虚劳论治。金匮血痹病虚劳病篇中载“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正合此案。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15 生地40 麦冬30 桂枝15 党参20 火麻仁20 阿胶30(冲兑)生姜6片 大枣10粒(掰)清酒一碗,水两碗,熬成一碗,分次口服。5剂。二诊:(2010年9月11日):服上方,咳嗽咯血大减,咳血量及咳血次数明显减少,现在每天仅仅是痰中带血。心悸气促症状亦见明显改善。患者诉服上方大便溏稀,每天3-4次,矢气较多,口微苦,失眠,夜尿多,舌淡红,苔少有津,脉仍细数。炙甘草汤中阴柔之品较多,患者脾胃薄弱,先

8、建中焦,后言滋补。外地病人复诊不便,桂枝加龙骨牡蛎汤7剂。桂枝15 白芍20 炙甘草10 煅龙骨15(包) 煅牡蛎15(包)生姜6片 大枣10粒(掰)2010年9月25日三诊:服上方咳嗽咯血继续减轻,失眠心悸消失,夜尿次数也见减少。患者近两天衣着不慎,再次出现“感冒”,但症状比以前明显减轻,鼻塞,流清涕,腹胀,胸满,咳痰不爽,痰白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虚劳之人,外受风寒,半夏厚朴汤外散风寒,内理痰浊为宜,不宜麻黄剂发表。待外感症状消失后续以炙甘草汤培补体质为妥。方一:半夏厚朴汤2剂法夏15 厚朴15 茯苓20 苏叶15 生姜6片 方二:炙甘草汤7剂;炙甘草15 生地40 麦冬30 桂枝1

9、5 党参20 酸枣仁20 阿胶20(冲兑)生姜6片 大枣10粒(掰)清酒一碗,水两碗,熬成一碗,分次口服。2010年11月2日:患者服用上方自觉精神明显好转,气色明显改善,近一月来基本无咳嗽,咯血,气促等症状,偶有心悸。前方再进10剂。2010年12月1日:病人体质明显好转,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咳血咳嗽基本未作。体重也有增加。本欲患者复查胸部CT,了解肺部情况。虑患者家境不裕,故未勉强。嘱其清淡饮食,避风寒,适当运动。炙甘草汤间断服用度日延年。炙甘草15 生地30 麦冬20 桂枝15 党参15 酸枣仁20 阿胶15(冲兑)生姜6片 大枣6粒(掰)自按:虚劳,非现代某个单一病种,而是各种疾病出现

10、体质下降时的共同表现,可以说乃一切虚损性疾病的总称。临床表现繁多:咳嗽,咳血,心悸,失眠,脱发,月经不调,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等,仲景早在几千年前就立“虚劳”专篇,方药俱备,以示后人,吾辈须仔细研读,眼界定会豁然开朗。(原创)经方治疗顽固性便秘一例2010-11-14 20:43阅读447评论20题记:主任们外出旅游,会诊的任务就落到了我的身上。今天突然接到消化内科住院总的电话要求急会诊。我连奔带跑赶到消化内科,一问才知道是一个顽固性便秘患者要求中医会诊。文某某 女 54岁 消化内科会诊病例 2010年11月13日病史简介:反复大便困难2年余,加重半腹胀1月。患者诉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

11、困难,数天一次,偶有大便干结,自行购买通便大黄,番泻叶等,服药后大便解,停药后则有出现便秘。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习惯性便秘”,所开之药多为开塞露,甘油,果导片等,开始有效,久而久之毫无效验。无奈之下,患者只得天天服用“肠清茶”,效果也是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出现一个月解大便一两次,不用药根本解不出。近一个月来就是如此,数天无便意,等腹胀之时解之艰难。痛苦不堪前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出肠道肿瘤,腹部肿瘤等,经过洗肠后方解出少许大便,停用灌肠后又有十来天未解大便。住院半月余,效果不佳,遂要求中医科会诊。望之:患者面色萎黄少华,眼圈生斑,衣着较厚,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闻之:言语

12、无力;问之:形寒畏冷,小便清长。服用大黄芒硝等泻药后腹痛明显;切之腹软不硬,脉沉细。一派中阳不足,寒湿内停之象,白术附子汤主之。生白术50克 淡附片15 炙甘草10 生姜10片 大枣6片3剂。配合艾灸足三里,关元,中脘等穴位。停用一切西医治疗。停用一切灌肠及泻下通便之药。今天下午4点电话询之:患者非常高兴,服药后出现矢气数次,腹胀顿减,今晨即解出大便甚多,溏软不结,今晨已经稀饭,但腹中有隐痛,真是感激不尽。嘱咐原方尽剂后复诊。不出意外,可用桂枝加茯苓白术汤善后。自按: 该案与其说是便秘,还不如说是大便难。长期大便者难有虚有实。临床所见,虚者为多,实者十之一二。然初工好以黄硝之属一概下之,故虚者

13、更虚;病家不悉脾胃升清降浊之理,一见不大便,即自购泻药求一时之“快”;加上媒体无视百姓之健康,但求其产品的推广和利益,兴风作浪,“广而告之”,“给肠细细澡吧”“喝喝更健康”的广告可谓铺天盖地,故出现上述病案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前在读古籍医案时见到“不大便一月余”,甚为惊讶,如今这种数天,数十天不大便者比比皆是。其实这种便秘更应该称为“不大便,或者大便难”,这种情况不同于痞满燥实的阳明府实证,这种大便难多为气血津液的匮乏或者痰湿水饮阻滞胃肠多见。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其

14、中很多医家认为此处“大便坚”是错简,应该是“大便溏”,依鄙人临床所见,“大便坚”恰恰是大便难的真实体现,仲景对于这种寒湿内阻出现的大便坚,采用的是健脾化湿,温振中阳,恢复脾胃升降之功,这不仅仅不是仲景之笔误,更是仲景高明的体现。仲景用该方处理寒湿痹证,此案病机相仿,故原方主之,投之即效。 最后奉劝爱美女士们一句:不可盲目服用各种减肥茶,通便茶,此类茶多为苦寒通便之品,不宜久服。否则,“温水煮青蛙”的后果相信各位都知晓。(原创)从实际案例谈方证辩证的局限性。2010-11-13 22:05阅读357评论12方证辩证是时下中医界比较盛行的一种辨证模式,很多学者对其赞不绝口,甚至有学者称其为“辨证的

15、尖峰”,言下之意,方证辩证模式在所有的辨证体系当中算是最好的辨证方式,本人较早的接受了方证辩证的思维及观点,很长一段时期里我都是按照其主要观点进行临床辨证处理临床问题,的确解决了不少的问题,甚至经常有一些“意外的收获”,但是随着临床的深入,特别是近两年来重新学习伤寒论,重新审视六经辨证模式,发现很多临床实际问题运用方证辩证模式解决不了,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比较棘手的临床问题单纯用方证辩证模式收效甚微,在此,我想以我个人临床遇到的实际案例来谈谈方证辩证的局限性。结石并肠梗阻案患者 旷某某,女性,40岁,衡阳人。2010年10月因腰腹疼痛伴尿频尿急3天。患者诉3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腹疼痛,伴有尿频、尿急,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在我院门诊及南华附二医院门诊经过B超及尿常规检查诊断为“肾结石并感染”,患者系我的“铁杆中医粉丝”,但发病时我在长沙,无奈之下先求助于西医治疗,在我院急诊科,点滴消炎,解痉,止痛等相关处理后症状未见任何缓解。于是乎电话求诊。经过电话仔细问诊得知基本情况如下: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