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87150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是必须原址保护、 尽可能减少干预、 定期实施日常保养、 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 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纪念建筑、石建筑、石窟寺壁画、造像、古碑石刻等修缮工程,应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系指始建或历代重修、重建的原状。修缮时应按照建筑物的法式特征、材料质地、风格手法及文献或碑刻、题铭的记载,鉴别现存建筑物的年代和始建或重修、重建时的历史遗构,拟定按照现存法式特征、构造特点进行修缮或者采取保护性措施;或按照现存的历

2、代遗存、 复原到一定历史时期的法式特征、风格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进行修缮的原则。依工程性质,可分为五类,如下; 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2、抢险加固工程, 3、重点修缮工程, 4、局部复原工程, 5、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保养维护工程系指不改变文物的现存;结构、材料质地、外貌、装饰、色彩等情况下所进行的经常性保养维护,如屋顶除草勾抹;局部揭瓦补漏;梁柱、墙壁等的简单支顶加固;庭院整顿清理、室内外排水疏导等小型工程。 此类工程就由管理或使用单位列入年度工程计划和经费预算,作为经常性工作,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加固抢险工作,系指建筑物、石窟岩壁以及壁画、造像、石刻等发生危及文物安全的险情

3、时所进行的抢救性措施, 诸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抢救性措施。此类工程须在技术检查的基础上制定抢险加固方案, 报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报时,须补报备案。重点修缮、局部复原工程, 系指对文物进行较大规模的重点修缮或局部复原工程。此类工程必须事先做好勘查测绘、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工程设计必须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在提出修缮、复原工程申请书报经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批准之后,方得进行施工。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 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的安全设施,诸如排水防洪堤坝、防水房、亭、新加窟檐等。凡此类构筑物或建筑物,须与文

4、物及环境风貌相协调,不可喧宾夺主。对文物本身和其周围的历史残迹, 必须严格保护, 不可因附加安全措施而遭受损坏,附加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方案,报请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施工。尽管现在古建筑保护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比以往有所进步,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很多忽略保护理念和建筑特点的做法, 诸如传统建筑工艺失传等, 甚至一些传统做法盲目被现代技术所取代, 使得一些维修工程的结果偏离了古建筑保护的初衷。 加强古建筑保护基础理论的研究要与保护实践相结合, 建立科学的古建筑保护研究体系是实现保护理念的重要基础。 只有树立科学的保护理念, 认真研究每一个保护对象,科学地选择更好的保护途径和方法, 才可能促进古建筑保护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全面的科学关照和人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