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9861058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201314号 市区小学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中心校、完全小学: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区教委【2013】9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建立学区管理制度,提高学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校间的教育差距,促进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突出地位,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二、学区行政管理学区实行“一体化”管理。中心校为法人单位,统一管理本学区内的完全小学,中心校校长为学区管理第一责任人。学区实行校长负

2、责制,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或学区校务会议,共同探讨学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学区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制定本学区的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学区内学校间的帮扶活动,开展中层领导和教师交流,讨论组织学区内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实施学区的统一管理,合理分配学区内的教育资源。总之,校长办公会议或学区校务会议是学区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学区内的一切管理活动。校长对学区工作负全面责任,有安排协调学区内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利和义务,负责组织校长办公会议或学区校务会议的召开,负责制定学区发展的宏观目标,负责学区内学校间的协调工作,统筹安排学区内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施学区内学校

3、间的硬件、课程、人力资源共享,监督各项教育教学制度的实施,对学区进行巡视督导。学区校长应积极探索总结具有本学区特点的管理机制,不断组织学区内干部教师的培训学习,促进学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定期组织对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成效和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及时调整学区各方面工作,定期向教委报告、向社会公布学区的工作状况。学区管理网络:校长(书记)学校班子学校各职能部门教职员工学区教研网络:区教科所学校教导处学区中心备课组校点学科教研组教师三、学区教学管理学区内教育教学实行统一管理。学区内管理要达到“七个统一”:教师配置统一、课程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集体备课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校本培训统一、教师待遇统一。通过学区

4、的统一管理,发挥学区内优质学科、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帮助薄弱学科发展提高,达到教育资源的全面均衡。1、实施学区教育教学联动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思考学区的“大局”概念,探索学区教育教学管理联动机制,实行学区校长办公例会制度。通过校长办公会议,共同探讨学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促进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实施学区的统一管理,合理分配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做到“七个统一”。成立学区学科中心备课组制度。由学区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组成学区学科中心备课组,结合学区的实际指导学区的学科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定期开展活动,备课及研究成果学区共享,带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优化学区师资力量。建立和完善学

5、区调研监测制度。学区定期组织对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学区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思路,制定均衡发展工作的措施和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价,及时纠正均衡发展工作的偏差,总结经验,指导学区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稳步推进。2、实施教师援助,推动教师整体水平提高实施提升教师素质的“支教结对子”制度。建立中心校与完全小学之间的支教制度。每学年安排四位以上的优秀教师进行对口帮扶。其要求是:上一堂示范课,指导徒弟上两节公开课、完成一篇教学论文;指导教师上一堂公开示范课,开展一次公开教学活动,加强集体备课活动的指导。建立学科教学带头人制度。学区内各学科聘任优

6、秀教师作为学科教学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除正常教学工作外,安排对学区内其他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指导,包括听课、导课、评课、交流等。实行学区内教学公开制度。学区内各校互相公开课堂教学,学区内教师可随时到各校听课、参加教学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3、建立学区科研制度。结合新课改广泛开展变革课堂教学研究、农村“小班”教学研究,学校要有科研课题,针对本校、本学区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以学科改革为突破,以科研促创新,探索具有本校、本学区特色的发展途径,增强教科研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教科研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龙头作用,努力形成“学校有课题,人人在参与”的科研局面。4、学

7、区内教育资源共享学区物质资源共享制度。学区内各校图书室、体育室、实验室、微机室及其它功能教室和专用教室共享,各校教学设备、仪器、图书等实行共享;学校在每学期做好物资资源的使用计划,对资源使用情况上报学区校领导,学校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学区课程资源共享制度。学校应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开全学科开满课时,根据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所有课程学区内共享,学校间实现课程互补。课程的教材、教案、辅助资料、教具等资源学区内各校共同使用。鼓励学区同学科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其他教师有义务帮助完善课程、改进教学。学区人力资源共享制度。校间有提供人力资源互动的义务。学区内实行教师的合理流动,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教师跨校兼

8、课等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5、加强信息技术交流,创建网上“共同校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育信息交流,实现在更大的程度上拓展帮扶活动的范围,做到帮扶学校之间在教育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备课活动上资源共享,达到帮扶与交流全方位。四、学区财务管理 用好每分钱,管好每分钱是学校财务管理的宗旨。加强学区财务管理是均衡校际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将公用经费切块分配。每学期按学生人头经费的70%设定为最高限额,由完全小学负责人支配,一支笔审签,中心校法人复审。(二)、公用经费实时报账,业务管理由学校总务处负责,财务政策由学校法人亲自把关。(三)、大额支出必须由法人批准。(四)、学区其它收入(如:

9、门面)归中心校掌握,灵活使用于学区。(五)、项目经费根据上级要求,校务会研究,因地制宜用在刀刃上。五、措施保障1、成立学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为学区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学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区管理的组织、实施与指导,参与学区管理工作的开展。学区管理领导小组:(一)校长办公会组长:(校长 书记)成员:(副校长) (副校长)(二)校务会组长:成员: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学区校长办公会议和校务会制度。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工作计划,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成员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二是建立各项教育教学制度。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区管理工作。三是建立校长每周一天到完全小学办公制度,督促、检查、指导各项工作。四是建立调研制度。对学区进行定期调研,为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指导。五是建立学区内硬件、课程、人力资源共享制度,搭建学区教育均衡的资源平台。六是建立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市区小学二0一三年九月十日主题词: 学区管理 实施 意见 区小学办公室 二0一三年九月十日印 (共印3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