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模式需要整体建构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81754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人模式需要整体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育人模式需要整体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育人模式需要整体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育人模式需要整体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人模式需要整体建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人模式需要整体建构所以,我们特别看重学校品牌的策划,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教育者直面教育观、学生观等 核心问题给出清晰回答的过程,这就要求办学者必须厘清办学理念、培养标准、教育特质, 思考教育的本源,进行实践探讨、课程规划,这是学校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校长要走出“点状思维”二元对立思维误区育人模式的整体性首先考问校长的素质,对校长提出了哪些挑战李政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深刻反映了优秀校长的领导力对优质 学校的影响程度。在育人模式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认为,培养人 要有“四好”标准,即:好的心态、好的口才、好的笔头、好的思维品质。如果说一个人的 知识和学历是铜牌,人

2、脉是银牌,那么好的思维就是金牌。有许多校长办学经验丰富,许多 教师教学经历丰富,但后来上不了新台阶,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受思维品质的制约。强调育人模式的整体建构,对校长提出的最大挑战可能是思维品质方面的,比如校 长的办学思路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有条理、有层次,是否能对学校的经验、特色、个性、风 格、创新进行准确提炼,思考问题是否合理如果眼光、视角、标准出了问题,价值观可 能也会出问题。对于校长的思维方式而言,点状思维、极端思维是万万不可取的。但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校长经常有这种思维惯性。比如,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本身就是一对共生体,课 堂就是师生共生、共长的家园,教师也要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这才

3、是真实的教育。但一些 校长却在二元对立思维中,把教与学的关系对立起来,非此即彼,容易走极端。在我看来,推进育人模式的整体建构对校长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新要求,校长要有关 联思维、整体融通思维、综合渗透思维和具体转化思维。这四种思维模式如何应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李政涛:学校育人模式的整体建构,必然会涉及学校领导管理、课堂教学、班级建 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学校文化等方面。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关联思维,思考学校 领导变革与领导团队发展有什么关联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关联学生工作、班 级建设与班主任成长有什么关联整体融通思维。一所学校在整体育人模式建构中,必然要考虑到文化的因素。学校

4、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要强调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层面的文化内容,相比校园文化而言, 学校文化更具有包容性、整体性。所以,校长在进行学校文化整体建构时,要有整体性思维, 然后找抓手、切入点。要把文化的味道、追求融通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融入到教师发展中。综合渗透思维。校长在进行育人模式整体建构时,一定要抓住自己学校的特色。但 现在,许多校长弄不清楚特点与特色的区别。我去学校调研,不少校长告诉我,他们开设了 足球课、篮球课,还经常获奖,所以体育特色鲜明。我问他们,这些能让所有孩子受益吗他 们微微一笑,摇摇头。特点变特色,有一个转化的过程。特点与特色最大的不同之处,色是 点的弥漫和渗透。校长的价值追求、办

5、学理念要弥漫、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让所有人受 益,才是特色。特点只与少数人有关,具有特殊的情境,是偶尔为之的。而特色是时时、处 处、人人、事事都与之关联的。具体转化思维。在育人模式的整体建构中,要努力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内容。 许多学校提出“心中要有学生”,但不少是抽象的、模糊的、口号式的。怎样把美好动听的 观点进行转化转化到哪里去要转化到日常学习生活中,转化到教学设计中,转化到教学过程 中,转化到教学反思中。育人模式整体建构可走“五步棋”学校整体建构需要从整体性、生态性的视角出发,追求整体效应。那么,到底应该如何 建构陈如平:近年来,我花了许多时间在基层学校做调研,发现一个问题:有不少学

6、校 在育人过程中把各种要素进行肢解,非常零散,无法形成育人的整体合力。要让育人的整体 建构模式落地,我觉得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提炼办学理念。采取自上而下的路径,确立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再渗透和融入 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提炼的办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核心教育价值观;有明确的理论支 撑;考虑学校的地域、特色、层次、培养对象等,有鲜明的个性;有一定的超越时空性和稳 定性,保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变;集中校长、教师等学校成员的意愿与智慧;要有一个稳 定的语言结构形式。总之,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要涵盖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确立发展主题。发展主题必须是学校在一定阶段提出的思想主张,是学校发展的主 体和核心

7、,蕴含了学校的教育主张,决定学校发展的基本方向。操作中,既可以从学生发展 的角度,也可以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可以从德育、课程、教学、管理的角度,也可以从学校 文化的角度;既可以从教育环境创设的角度,也可以从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策略的角度提 出来。构建体系框架。美国管理学家霍尔的“三维结构”管理理论将学校管理要素分为三 个维度:管理职能,包括愿景、规划、组织、人事、指挥、评价、创新等;工作领域,包括 德育、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学校制度、学校文化、国际化、家校关系等;人, 涉及学生、教师和家长。将以上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排列组合,可以整体建构成一个新 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校教育体系。采用系

8、统论的“整体原理”,从学校整体出发,优化关键 性教育要素,从而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最佳效益。创新实施载体。载体可以是课程体系的建构,也可以是学校文化的规划;可以是具 体的活动项目,也可以是整个制度框架的设计,还可以是实施系统和运作模式的重构。创建学校特色。彰显学校独有的教育个性,包括办学理念、学风、教风、人文氛围、 教育培养手段、学生素质能力等要素,并且通过代代相传的积淀,形成稳定且鲜明的育人特 征。学校特色可以分成特色活动、特色项目、特色教育、特色学校4个层级。学校进行育人模式的整体建构要落到实处,区域教育管理者可以从哪些方面推进余智军:作为区域教育的管理者,在推进学校育人模式的整体建

9、构中,基于学校的 办学实际,一方面要引导学校思考教育的本质性要素,开展顶层设计,形成结构化的理念和 策略框架,另一方面要帮助学校做好教育品牌策划,让学校站在高处审视今后几年的办学方 向,形成较为稳定的富有学校内涵的发展特征。学校要从实践中提炼,在历史中传承,在移 植中重立。借助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力,我们要加强教育的基础建设和经费投入,进一步从教育 硬件配备的外延转到教育软件建设的内涵上,通过制度设计促进整体提升,亮出各校特色办 好每一所学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本着“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目标,致力于区域各校课程 的校本化建设,有机整合课程资源与学校教育活动。同时,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开发为学生的 适性发展提供丰富而多样化的选择,进一步凸显学校的特色。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营造校园 文化,实施分层教学和多元评价机制,从内在层面促使所有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个性 成长,实现均衡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全面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可通过制定专业成长规划、 提供菜单式培训、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行动”,发挥区特级、名师、骨干工作站 室点的引领孵化功能,开展学科建设工程,深化校本研究等途径。同时,促进教师在城乡中 小学校的合理流动。要让学校创出品牌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