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必知必会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9800899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必知必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上册必知必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上册必知必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上册必知必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上册必知必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必知必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必知必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必知必会第一单元一、容易错的字 蒙、薄、昂、贯、规、隙、耀二、形近字组词 笼(笼罩)拢(合拢)竿(竹竿) 杆(栏杆) 秆(苇秆)三、要求背诵的课文(需要听写) 观潮中的三、四自然段; 鸟的天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从到那几句话(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熟读)。四、课文内容 观潮 1、这篇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得,重点写了(潮来时),潮来时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得。 2、课文中描写声音和样子的句子都是那些? 雅鲁藏布大峡谷 1、仿写“从到”的句子。 鸟的天堂 1、作者先后(两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是(傍晚)和(清晨),傍晚

2、时静态描写,清晨是动态描写。 2、课文第12自然段写了鸟的天堂中鸟很多,要熟读。 3、课后第二题的答案是:前四次加引号的是(特定称谓)最后一个没加是因为(这里的鸟儿很多,而且农民都很保护它们,它们在这里生活自由快乐,就像在天堂一样)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4、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 5、课后第三题的答案是:体会到大榕树十分茂盛,充满蓬勃生机,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火烧云 1、课文中写了三个变化,分别是(地面的变化)(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火烧云形态的变化)。 2、试着仿写火烧云。第二单元一、容易错的字 缘、豚、疑、叠、柄、痕、逐、蔽、遇、搜、倾二、古诗解释: 字意: 题:

3、书写、题写 缘:因为 豚:猪 疑:以为、怀疑 诗意: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 说明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村庄。 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觉得已经没有希望了,忽然绝处逢生,出现新的机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三、要求背诵的课文(需要听写) 1、古诗两首。 2、爬山虎的脚整篇课文。 3、熟读蟋蟀的住宅的第7自然段。四、课文内容 古诗两首 1、注意作者和作者的朝代。 爬山虎的脚

4、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地方),第二段是写(爬山虎的叶子),第三段是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第四段是写(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 2、本课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 3、能够画出爬山虎的脚。 4、课后第二题的答案是:因为爬山虎的叶子生长得很有顺序。 蟋蟀的住宅 1、本课有许多地方运用到了拟人的手法,课文中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的三个部分,分别是(选址)(外部结构)(内部结构)。 2、注意课后第二题。 3、随遇而安的意思是:是指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世界地图益处的发现 1、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不可思议的同义词(不可想象)。 3

5、、本课中魏格纳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最终才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第三单元一、容易错的字 允 牌 添 凝 酷 拆 伐二、形近字组词 拆( ) 代( ) 折( ) 伐( )三、课文中说明的道理 巨人的花园:快乐要与大家分享。 幸福是什么: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进自己的义务,作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去年的树:告诉人们不要乱砍乱伐。 也写出了小鸟所具有的品质是信守诺言、珍惜友谊。 小木偶的故事: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但仅仅有笑是不行的,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四、课文内容巨人的花园 1、本文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的,有(花园情景的对比)和(巨人态度、

6、感觉的对比)。幸福是什么 1、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述的去年的树 1、本文是(拟人体)童话,文中共有(4)处对话,两个看分别说明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2、第一个看鸟儿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第二个看鸟儿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小木偶的故事 1、本文也是拟人体童话。五、习作编写童话故事第四单元本组专题: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一、容易错的字 脾 蹲贪 辟二、需要自己格外重视的是: 结合大本,看一下同一作家写的不同小动物,以及不同作家写的相同小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多音字组词 供 模 角 当 折 恶四、课文内容白

7、鹅 1、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体会文中的反语用法。 3、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过渡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4、本文一共写了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后三个是重点写。猫 1、文中写了(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两个方面。 2、能总结出猫的性格,用上“既又”。 3、本文的中心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点古怪。 过渡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母鸡1、 本文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第五单元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

8、。一、字(一)字音千乘 颐和园 横槛 鸟瞰 鹖冠(皇冠)堤岸 享誉 临潼 魁梧崇山峻岭 颔首低眉 所向披靡 (二)易错字瞰 魁 颐 堤(提) 殿 武 廊 隔 旋(三)多音字踏t(踏实) t(踏步) 几 j(几乎)j(几个)乘chng(乘法)shng(千乘) 模m(模型) m(模样)佛f(佛像) f(仿佛) 舍sh(取舍) sh(宿舍)(四) 形近字孟 陵 唯 暴 稳 俗 峡 桂脉猛 凌 维 瀑 隐 峪 狭 挂 余 矿 咏二、词语1、词语盘点2、四字词语:崇山峻岭气魄雄伟 千乘之国所向披靡久经沙场不由自主颔首低眉 殊死拼搏目光炯炯惟妙惟肖腾空而起 享誉世界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目不转睛高大坚固蜿蜒盘旋

9、屏息凝神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规模宏大 恍然大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身材魁梧 昂首挺胸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神态各异若有所思神态庄重 殊死拼搏3、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影影绰绰:形容姿态美好 屏息凝神: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目不转睛:眼珠子。 恍然大悟:明白。二、句子1、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1)、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2)、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2、对联(语文园地)。(补充:校本对联中的前10条。)3、比喻句:(1)、远看长城,他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

10、旋。把( )比作( )4、排比句: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是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三、阅读(一)长城1、主要内容2、背诵1、3自然段3、写作顺序:由远及近4、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5、重点段落:(第二、三自然段)第2自然段(1)说明方法(两个句子)(2)这段写长城的特点高大坚固。(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1)主要内容: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2)过渡句: 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句话中带点的词语的体会。(背)(3)圈出文中描

11、写修筑长城艰难的词语(二)颐和园1、主要内容: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2、写作方法:首尾呼应,总-分-总。3、写作顺序:游览顺序。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背诵2、4自然段5、全文的总起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6、重点段落(3、4自然段)(1)、每段段意(2)、画出描写作者观察顺序的句子(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位观看景物的,分别看到了什么?(4)每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7、请你为颐和园设计一段导游词。四、积累。1、“世界遗产”(1)有的 ,让人 。如,黄山的 、 、 、 ,苏州园林的 、 。(2)有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如,一些景点流传着美丽的 、 ,一些景区留下了名人题写

12、的 、 。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2、文化遗产共21处:北京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云冈石窟等。自然遗产共4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3、秦兵马俑的特点是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五、习作1、导游词2、小练笔:按游览顺序写一次游览活动,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第六单元本组专题:人间真情一、容易错的字陵 猛 惰 衡 序二、课文内容古诗两首1、词语解释:之:去,到。故人:这里指老朋友。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使:出使浥:湿润更尽:再饮完2、本课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搭石1、本课体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2、多音字组词涨 间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本课重在体会海峡两岸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2、本课中有两个情景,分别是(杭州)和(台湾慈济医院),时间、人物、干什么。第七单元本组专题:成长的故事一、易错的字范 嚷 荐 洽二、课文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周恩来提出这一志向的原因:中华不振2、本课中的过渡句: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第九自然段3、文中写了三件事,记述了周恩来从(疑惑)(沉思)到(立志)的过程。4、积累词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