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79838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管理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土地管理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土地管理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土地管理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土地管理学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管理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学考试重点(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管理学考试参考重点第一节 土地的综合概念与特性功能一、土地的概念与内涵土地的概念,主要取决于人们和学科对土地的认知。一般有狭义、广义的解释。 理性而言,土地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元复合系统,只能逐步地认识其实质内 涵,因而是一个动态概念。土地整体作为一个复合系统,其实质内涵一般可分为以下4个 层次:1. 第一个层次,土地作为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 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1)地是地球的表层,地球的存在距今已有约46亿年,土地包括陆地和水面,与 土壤、光、热、水、气不可分。土地既是自然因素(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的综合体,又 是自然物的一个垂直系统

2、。(2)土地有狭义、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土地指的是平面土地(含陆面、水面); 广义的土地指立体土地(含土地的内层、底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土地内 涵因素如此丰富,就为发展农业、林业、渔业、工矿业和第三产业用地,也为人类的生存 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基础。2. 第二个层次,土地是劳动对象、人工生态环境和最基本自然资源。(1)为自然物的土地是逐渐由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生态环境要素转化为人的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日益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自然资源宝库,而成为一切生产资 源和生产资料的源泉和依托;并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土地转变为人工自然资源和 人工生态环境要素,而成为自然经济综合

3、体,使土地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了价值(劳 动价值)。(2)马克思的“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的二元构成理论。马克思指出,作为自然状态的土地是“土地物质”;而已利用土地由于附加了人 类的劳动成为“土地资本”,并使“土地物质”与“土地资本”融为一体。这样就使“一 块已耕土地与一块具有同样自然性质的未耕土地相比,有较大的价值”。而且,作为纯粹 自然资源的土地一旦被国家社会和个人占有,而成为排他性的财产时,土地所有权(或产 权)就具有了经济和法制的意义,使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和特性功能。所以, 土地资源(“土地物质”)与土地资产(“不动产”)融为一体,应是土地经济学基础概 念的出发点,从而

4、为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基础。(3)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土地资源(land resource)是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而作为人类生 产、生活和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来源,它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土地资 源又是土地物质对人类社会需要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因而是永恒的第一位的,它是土地 成为资产的基础。土地资产(land assets or real estate property)则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 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利。土地资产由于其取得是按成本计价的,即在取得土 地时须从实际成本支付货币计价,故在现代产权条件下土地资产应是资本

5、物的体现,土地 资源和资产所有权及其使用权的转移应该是有偿的,并应在经济核算上把土地作为资金占 用来反映,这应是合理有效利用土地、保护国家财源,促使企业改善经营和发展经济的必 要途径。土地是自然经济“综合体”马歇尔(A. Marshall, 1842-1924)对土地的著名定义:“土地是指自然为辅助 人类而自由给予的陆、水、空气和光热等各种物质与能力”(By land is meant the material and the forces which nature gives freely for mans aid, in land and water, in air and light a

6、nd heat)。伊利(& Ely)提出土地是万物的基础”(under all, the land),并在其土地经济学 著作中把土地作为商品和经济要素,从自然、经济、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视土 地为自然(nature)、空间(space)、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消费财货 (consumption goods)、位置(situation)、财产(property)和资本(capital)的多 种涵义。二、土地的综合特性与功能(一)土地的综合特性。土地的基本特性主要分为以下各点:1. 土地的自然特性(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

7、nd)。具有经济意义的土 地自然特性主要包括:(1) 土地的原始性(originality)。土地原为自然界所赋予,在人类出现以前早 已存在,是万物生存的基地和生育的源泉,并成为一切存在和发展的原素和原动力。这一 特性是其他任何资源无法替代的。(2) 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绝对有限性(absolute limitedness of natural land)o 自然赋予的土地物质总量是给定和有限的,不能再生。不因时代更替、经济技术进步而变 化,也不因需求和价格变化而变动。(3) 土地的不可搬动性(immobility of land)。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不可再生, 不因时代更替和技术进步而变化,

8、也不因需求和价格变化而变动。(4)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gradations in quality of land)。土地质量包括土地 的理化性状、地理位置和生产能力等,常因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不同而 有明显的等级差异,而成为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各类土地等级及其价值的客观依据。(5) 土地的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the durability of land, and unlimitedness of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land)。地力虽因技术而变化,但地势、气候和土壤结构 不易改变,土地利用得当能反复利用,则其生产潜力是无限的。(6) 土地利用的

9、生态整体性、多宜性、多用性(ecological integrity, multiple adequateness and usefulness)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具有多宜性和多用性,依据这些特性, 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规划管理,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和综合效益。2. 土 地的经济特性(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land)。是指视土地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经济资财,是人工自然资源,具有资源和资 产二重性,即自然经济综合体。其经济特性主要是:(1) 土 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scarcity of the economic supply of land)。(2) 土地利

10、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3) 农业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3. 土地的人文社会特性(cultur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是指土地与人类社会发生关系中所表现的特性。主要有:(1) 土地利用的社会性。随着人口和经济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和占有已不 仅是个人行为,而是由于人地关系的复杂化而趋于日益社会化而需要加强法制和国家管理。(2) 针对土地自然区位的固定性和区域,采取分社区设置土地市场和产品市场,发 展交通设施,缩短产地与市场距离,以利沟通社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实行土地产权交易, 搞活土地流通,发育市场经济

11、。(3) 针对土地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分异性特性,实行土地区划与规划管理和土地用 途分区管制,以保障城乡各类用地的有序利用,用得其所。(二)土地的基本功能和用途1. 土地作为万物基础”的承载功能,又称支撑力或支持功能(supporting capacity function of land)。2. 生育或生产功能(bearing or productive function of land )。3. 可耕功能(tillable function of land)。又称可耕力,是指土地利用于广 义农业和种植业的特殊功能,由于广义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因而也 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功能。4

12、. 土地的其他功能和用途。主要是指当今土地利用中强化的几种功能:(1) 土地的生态功能(ecological function of land)。(2) 土地用途与功能的社会化和多元化(socialization and multiplication of land usage)q(3) 土地的资产积蓄和增值功能,也就是土地资产增殖的蓄水池功能(reservoir, s function of land property)o美国的土地不动产的价值约占其财富的3/4; 1987年日本的地价是当年国民生产 总值的4.8倍、国民收入的5.6倍,土地资产占各类国民资产总值的1/2以上。我国农民集体土地

13、的资产价值至少在50万亿元以上;国有土地资产的价值量就有 25万亿元之巨,占全国国有资产的7.5%。第二节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的概念与内涵从上节对土地综合性概念与特性功能的论述中,已知土地作为一个整体 复合系统,实质是土地自然物与人类劳动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土地必须研究人地关 系及人地关系中的土地问题。一、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1.人地关系(people and land relationship)的概念人地关系,是泛指人与自然关系(man-nature relationship)的。人地关系的实质 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关系。2.人地关系的内涵,人地关系具体表现为人与土地是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或基本资源。在 人地关系中,人是主体,为土地的利用与生产提供人力资源;而土地则是客体,为发展生 产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这种土地利用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可称为主 要的、直接的人地关系。再者,在人利用土地的生产过程中又必然发生人与人的关系,这 种关系称之为衍生的间接的人地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地关系的两种内涵。但是这两 种基本的人地关系自古迄今有着多层次、多元结构的人地系统,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的实质内涵:(1)在基本层次上,人地关系可称为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people(man)and land ratio)。这是自古迄今历代人地关系共同

15、的最基本层次。(2)人地关系的中间层次,是就人口与资源(广义资源)、人口与食物关系层次上而 言的人地关系,认为人地关系即人力资源与土地关系、人口与食物供应的关系。亦即当今 经济学家和地学家所研究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量)。(3)当今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研究的综合层次,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资源、 环境(土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关系。这种综合性的人地关系亦可称为可持续发 展观的人地关系,应该是当今现代土地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和核心。第二章土地管理概论第一节土地管理概述一、土地管理的含义土地管理者所在的“组织”是一定行政管辖范围内围绕土地关系形成的社会整体。这一组 织内部有土地所有者

16、、土地使用者等人,有土壤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物, 有土地出让金、租金、转让金、增值税、使用税等财,还有土地数量和质量动态变化信息、 土地市场交易信息、土地政策法规信息等信息。土地管理就是土地管理者对一定行政管辖 范围内围绕土地关系形成的社会整体内部的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各类土地以及土地 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具体而言,土地管理是指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对土地资产的流转、 收回等各项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二、土地管理的特性土地管理具有阶级性土地管理首先是国家行政机关围绕土地事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要经济基础的社会 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权组织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