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979522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课标要求1、能力要求1、能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2、掌握ATP的分子简式以及所表示的含义3、正确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换4、举例说明ATP的生成途径5、看懂图解ATP的利用图并能举例说出ATP的用途2、内容要求1、解释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3、了解并理会ATP的形成途径,掌握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知识网络体系 ATP的结构简式:APP P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酶 ATP与ADP间的相互转化:ATPADP+Pi+能量能量动物和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ADP+Pi+ ATP

2、 ATP的形成途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酶 ATP中能量的利用: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重难点热点归纳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可以看成是化学上的可逆反应吗?酶酶ATP ADP+Pi+能量酶酶酶 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而ATP 与ADP间的相互转化存在以下不同点:反应条件不同,ATP的合成与分解分别由合成酶与水解酶催化;反应场所不同,ATP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而分解发生在细胞质膜、叶绿体的基质、细胞质的基质、细胞核等等; ATP合成所需的能量与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形式不同。结论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并不是可逆反应。2.为什么说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生物体是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形式主要有机械能、电能、渗透能、化学能、光能、热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转化都是靠ATP中能量的直接转换。结论:ATP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3.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形成ATP的途径相同吗?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形成ATP,而动物细胞中只含有线粒体,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形成ATP。结论:在动植物细胞中形成ATP的途径不完全相同。4细胞内的几种能源物质: 很多物质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

4、质是糖类,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经典例题剖析11995年上海高考题 直接供给人体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物质是()A、葡萄糖B、脂肪C、蛋白质D、三磷酸腺苷解析糖类(主要是葡萄糖)是人体内的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也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而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答案D2 1999年上海高考题 生物体内既能贮存能量,又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糖元 C、三磷酸腺苷 D、脂肪解析三磷酸腺苷,简称ATP。它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含有高能量的有机化合物,它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答案C变式训练1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

5、程有 ( )A、呼吸作用、渗透作用 B、呼吸作用、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解析绿色高等植物可以通过光和作用将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也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答案D 变式训练2我国西藏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50%,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体内获得三磷酸腺苷的生理过程是 ( )A、 无氧呼吸 B.呼吸作用 C.ATP的水解 D、有氧呼吸解析人体获得能量的方法主要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在某些缺氧的组织也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获得少量的能量.答案B3.在剧烈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肌糖元 B、磷酸肌

6、酸 C、葡萄糖 D、ATP解析虽然磷酸肌酸能够提供能量,但也是要通过ATP来直接提供能量。答案D基础试题训练一、 选择题ADP+Pi+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B所有生物体内ADP转变成ATP所需能量只来自呼吸作用C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D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2、ADP转变为ATP需要 ( )A、Pi、酶、腺苷和能量B、Pi、能量C、酶、腺苷和能量D、Pi、酶和能量3、草履虫的纤毛运动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是肌动蛋白利用ATP提供能量完成的,此时能量利用的转化形式为 ( )A、机械能 B、化学能 C、渗透能 D、电能4、下列生理过程中

7、,不需要消耗ATP的是 ( )A、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 B、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C、小肠吸收氨基酸 D、神经冲动的传导5、1995年上海高考题在下列生理活动中,要消耗ATP的是 (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根毛细胞吸收水分C、肌肉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K+ D、叶片蒸腾水分61995年上海高考题 对人体细胞内关于ATP 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TP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 B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CATP转变为ADP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D细胞内贮有大量的ATP,以适应生理活动需要7【2004苏、锡、常、镇调研】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B活细胞中A

8、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CATP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8下列有关ATP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TP是高能化合物,在细胞中可以大量存在B人体细胞中,ATP主要在线粒体中通过氧化H产生CATP在动物细胞中易分解,也易合成DATP属于小分子有机物9【2004黄冈考题】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 ( )A细胞核、高尔基体、叶绿体 B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质基质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D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10【2004太原测评】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直接来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分别是: ( )A

9、太阳能、糖类、ATP BATP、糖类、脂肪CATP、脂肪、太阳能 DATP、糖类、太阳能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分子聚集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都与磷酸分子有关 (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往往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C、光合作用中光能以原有形式被储存在糖类中D、生物体中先有物质代谢储存能量再有能量代谢释放能量12【2005高考】下列生命现象中不伴有ATP消耗的是 ( )A神经冲动的传导 B含羞草受到刺激小叶合拢C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 D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13【2004江苏】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的X代表: ( ) 能量 X ATP ADPA、H20 B、H C、P D、Pi14

10、.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依次是 A糖类、蛋白质、脂肪 BATP、糖类、脂肪 C糖类、ATP、脂肪 D糖类、ATP、蛋白质15荧火虫发光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 (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 D、ATP16关于动物细胞中ATP的正确叙述A、ATP在动物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B、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形成C、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D、ATP转变为ADP的反应是可逆的17以下是对生物体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11、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而又顺利地进行18精子在长途跋涉寻找卵细胞的过程中,与反应式ATPADPPi能量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在整个过程中,反应式只向右进行不向左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反应式既向右进行也向左进行、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的酶不同、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的能量不同19、三个ATP含有高能磷酸键的个数 ( ) A9个; B6个; C5个; D3个20、对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存在着能量释放和储存B.该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C.所有生物,细胞内ADP转化为ATP所需的能量均采自呼吸作用D.演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21、下列关于ATP生理功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各种能量转化,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B.生物体内所有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理活动,都由ATP水解提供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生成ATP都用于生物的耗能反应D.ATP是惟一的直接供给可利用能量的物质22、人和动物体内发生:ADP+磷酸肌酸ATP + 肌酸的反应条件是 ( )A.肌肉组织缺氧 B.机体消耗ATP过多C.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