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牢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794475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年牢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万年牢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万年牢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年牢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万年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

2、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2、课件出示词语,并检查。走街串巷 天津 把儿 掉皮损伤 晾晒 闷炉火 削竹签 蘸糖 甩糖风 耽误 提篮叫卖 赚钱 掺假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1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1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3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2 、小组合作研讨。3 、班内汇报交流。4 、重点指导理解问题: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3、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A 、为什么叫万年牢?B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C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A 、什么叫正道?B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师:父亲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可是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投机取巧的生意经,而认真实在的父亲又怎么看得下去呢?可想而知这两个格格不入的人之间一定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用你的智慧展开想象,写一写这场非

4、一般的唇枪舌战。写对话练习:看着父亲选料那么认真,那么丝毫也不马虎。老板( )地对父亲说:“ ”父亲( )地说:“ ”老板( )地说:“ ”父亲( )地说:“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

5、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四、课外延伸1、万年牢的产品,万年牢的生意,万年牢的人品,其中,我认为万年牢的人品是最重要的,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名人是怎么说的。 2、同学们,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故事也很多,选学课文小珊迪讲述了珊迪诚实守信的故事,课后请认真阅读,相信你一定会被珊迪感动。板书设计 做糖葫芦 万年牢 产品做生意 万年牢 生意做人 万年牢 人品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

6、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万年牢”这条主线,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并以此贯穿全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探究和学习,继而发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我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围绕着“万年牢”这条主线,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就进一步体会到父亲教育自己子女也是成功的,最终由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达到了最初设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