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79260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理论及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理论及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理论及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理论及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理论及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的理论及实践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结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现代化 课题负责人 王媺肖道发 所在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学校公章)结题方式 会议结题 希望结题时间 2005 年 06 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2005年4月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现代化负责人姓名王媺性别女民族汉职称中学高级教师肖道发男汉中学高级教师出生日期1963.05学历大学本科学位学科高中化学1945.11大学本科高中物理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职务校 长党总支书记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青年路30号邮编341000联系电话079

2、78225322 8200033电子信箱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姓 名工 作 单 位职 称承 担 任 务梅春华江西赣州三中中学高级教师课题设计、组织、实施与总结龚龙琳江西赣州三中中学高级教师课题设计、组织、实施廖攸光江西赣州三中中学高级教师课题设计、组织、实施肖承钢江西赣州三中中学高级教师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游 湧江西赣州三中中学高级教师课题信息技术范才坤江西赣州三中中学二级教师课题信息技术肖志刚江西赣州三中中学一级教师课题实验与总结何立涌江西赣州三中中学一级教师课题实验与总结沈海华江西赣州三中中学二级教师课题实验与总结赖 琼江西赣州三中中学一级教师课题实验与总结黄为华江西赣州三中中学一级教师课题信

3、息统计胡洁玲江西赣州三中中学一级教师课题信息统计姚 杰江西赣州三中中学一级教师课题实验与总结何善龙江西赣州三中中学一级教师课题信息统计胡德伟江西赣州三中中学高级教师课题信息统计蔡卫红江西赣州三中中学一级教师课题信息统计二、工作报告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2001年9月拟定课题申请和实施方案;2002年1月参加全国课题开题(南京)会议;立项后组织实施;2002年3月开发抢占教育制高点媒体软件;2003年4月组织课题调查研究,并形成调查报告;2003年5月组织课题整合结构和模式的研究和中期研究报告;2003年10月参加课题组中期评估、整合交流(郑州会议);2004年3月继续组织整合模式的实施研究;20

4、04年5月着手开发德育校本课程;2004年8月整理建立校园网站,着手课题网页的设计和制作;2005年1月参加全国课题结题工作会议(广州会议);2005年2月准备材料,起草结题工作报告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05年4月修改,完善结题材料,准备结题;研究计划完成情况预测规划阶段: 研究计划已完成德育工作调查,形成新时期未成年人德育状况调查报告;收集储存阶段: 按研究计划已设计制作多媒体播放片抢占教育制高点和校史展览向上五十年组织实施阶段: 按计划建构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整理课例和专题研究课例;开发资源阶段: 按计划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熠熠闪光的行星田家炳,总结反思阶段,按计划总结完善整合结构和

5、模式,形成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现代化。研究内容:在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通过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调查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层次地探究课程整合的新型结构和崭新模式,以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德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优质化、科学化,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现代化。成果形式:论文报告、多媒体展示片,其它电教材料及其它,已形成论文 字,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及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对实验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以网页的形式进行全校性展示。成果的代表作成果形式 字数 作 者 题 目课题研究报告(13000字) 梅春

6、华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推进德育现代化中期研究报告(6000字) 梅春华、肖道发 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整合的思考和实践课题调查报告(6000字) 梅春华、廖攸光 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论文 (3600字) 梅春华 体现校情,提升校本课程魅力教学设计 (4500字) 梅春华 整合资源、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校本课程 (13000字)梅春华、游 湧 熠熠闪光的行星田家炳课例 (4500字) 赖 琼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课例 (4500字) 肖志刚 创设情境,让思维自由飞翔课例 (2170字) 沈海华 市场交易的原则课例 (3400字) 沈海华 “正确看待金钱”专题研究课例多媒体展示

7、片 梅春华、范才坤 抢占教育制高点通讯 (6000字) 梅春华 抢占教育制高点课程整合录像 8课时论文 (5000字) 王 媺 坚持育人为本 打造教育精品论文 (4000字) 肖道发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刍议论文 (4000字) 肖道发 刍议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论文 (2500字) 胡洁玲 大家评大家品论文 (3200字) 沈海华 激发政治课学习兴趣的研究论文 (1500字) 何立涌 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素质培养论文 (3500字) 胡德伟 营造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氛围论文 (4000字) 肖志刚 浅谈素质教育中政治创新能力论文 (2500字) 赖 琼 新时期政治教育方法探索论文 (3000字)

8、蔡卫红 适应新课标 开展活动课论文 (1000字) 蔡卫红 浅谈网络对思想政治课的影响课程录像 姚 杰 辩证的分析问题课件 12课时 其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卷调查表、校史展览向上50年三、研究报告研究背景: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着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和个性化。毫无疑问,也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市场经济的两面性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异和功利主义的泛滥,学校德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化信息的强有力的冲击、掠夺和挑战,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和现有德育的滞后性发生冲撞。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亟待

9、改进和加强。为逐步摆脱德育教学“一张嘴、一支笔”传统的手工业作业方式,充分发挥我校全省德育示范校优势,充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现行德育工作,努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实现德育现代化。研究依据的理论及分析研究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列要点)认知结构理论认为教学不应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因此提倡发现学习,主张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探索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同时认为,发现学习只有在有结构的学习情境中才会发生。 人本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

10、立性、自主性和创造精神;主张情景教学、和谐师生感情,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的经验建构的结果,它存在于心理而不是外部世界中;学习是根据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对客体或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是一种主动性地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发生于与学习者相关的情境中,建构主义者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更广泛的迁移。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认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11、;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发达国家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的第三年度(2000年)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学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教学内容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的。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

12、相整合。基于理论分析的课题研究基本观点(含理论的突破点)1、调查德育状况,有的放矢造优质课程体系,构建有效的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2、运用先进理论,指导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3、遵循教学原则,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4、把握教学特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5、构建教学结构,从以教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6、建构教学模式,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7、开发校本课程,推进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8、丰富德育资源,促进德育现代化。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有效整合,实现德育现代化有利于培养新世纪人才、创新人才

13、,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有利于构建开放性的德育模式,对接教育国际化。学校德育工作要走出误区,不仅要建构完整的组织体系,课外体系和环境体系,而且要把德育引向纵深的发展打造优质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应用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学习现代理念,借鉴发达国家理论指导有效整合。遵循教学原则,进行有效的整合。有效整合应遵循的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把握教学特征开展有效的整合。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目标,包含各学科学习内容,引入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的教学内容,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注意利用问题情境和信息技术的适时、适度、适量呈现,遵循先学后讲的教学顺序、师生、生生合作交流,采用多元、发展综合性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及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