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有简单答案的-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答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9792476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答题有简单答案的-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简答题有简单答案的-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简答题有简单答案的-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简答题有简单答案的-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简答题有简单答案的-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答题有简单答案的-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答题有简单答案的-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填空、管理心理学有两种属性,即 自然 属性和 社会 属性。2、管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措施有 观测法 、 实验法 和 心理测量法 。二、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运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同步也是一门边沿科学。2、观测法:在正常状况下,通过对被试的言谈举止等进行观测,从而得出结论的研究措施。、实验法:主试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从而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变化并加以研究的措施。三、问答1、管理心理学为什么将公司中的人作为独特的研

2、究对象?()、“公司就是人”。公司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人是公司的首要资源。资源:人、财、物(3)、人是公司管理的主体。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填空1、主持“霍桑实验”的心理学家是 梅奥 。2、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得出了 人群关系 理论,这被觉得是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本。3、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人的行为是个性特性与环境互相作用的成果。用公式表达为 B=f(P,E) 。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 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 、 社交需要 、 尊重需要 、 自我实现需要 五种。三、问答1、霍桑实验重要涉及哪些内容?192193年,在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

3、工人.5万)进行,分四个阶段:(一)照明实验 (1924-1927年) 选择缠绕线圈的班组进行。两个组: 控制组:照明条件不变。 实验组:照明条件逐渐改善,产量逐渐提高;照明亮度减少,工人规定增长亮度,于是换上一种灯泡,但实际亮度不变,这时产量仍然上升。看来,照明并非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尚有其他因素。(二)职工福利实验(2-93年) 选择六位女工,改善其工作条件,减少工作时间,增长休息时间,免费供应午餐,成果产量上升。两个月后取消某些福利项目,产量并不下降。(三)谈话实验(198-130年) 两年时间里,与1126名职工进行面谈。先是批示型面谈(事先设计筹划),后用非批示型面谈,即自由谈话

4、。(四)群体实验(1930-1932年) 观测14名男职工(名绕线工,名插座安装工,名检修工)的生产效率和行为,时间达半年。2、由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有哪些?(1)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会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生产条件并非是增长生产的第一要素。(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态度)及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们心情快乐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长生产、提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3、由霍桑实验得出人际关系理论重要有哪些内容?()以“社会人”观念取代“经济人”观念,强调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2)生产效率重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公司内人际关系,而不是取

5、决于工作条件、工作措施。(3)注意非正式群体。(4)新型领导、民主管理等对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作用。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填空1、总结出科学管理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美国的 泰勒 ,她在1出版了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2、现代管理理论重要有有 社会系统学派 、 决策理论学派 、 系统管理学派 、 经验主义学派 、 权变理论学派 、 管理科学学派 等。3、勒温的行为公式=F(P,E)中,指的是人的 行为 ,P指的是 个人内在因素 ,E指的是 外界环境因素 。、 8 年,德国的冯特开办了世界上第一种 心理学实验室 。这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5、高档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反射

6、。6、反射活动可分为 无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两大类。7、动物和人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反射叫做 条件反射 。8、人的心理过程涉及 结识过程(智) 、 情感过程(情) 、 意志过程(意) 三个方面。9、按照情绪和情感的基本体现形态,可将情绪分为 激情 、 心境 、 热情 三种。10、按照情绪和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可将情感分为 道德感 、 理智感 、 美感 三种。11、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分为 采用决定阶段 和 执行决定阶段 两个阶段。二、名词解释1、反射:高档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有机体借神经系统实现的对一定刺激所做的有规律性的反映。、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就是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

7、对现实的动态反映。、情感:情感是人脑的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三、问答1、人类行为有哪些特性?(1)、自发的行为:人类行为是自动自发的,不是被动的。(2)、有因素的行为:人类的行为都是有因素的。(3)、有目的的行为:人类的行为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4)、持久性的行为:目的没达到前,行为不会终结。()、可变化的行为:人类的行为具有可塑性。2、人的意志过程有哪些特性?(1)可以自觉地确立目的。(2)自觉的能动性(3)意志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5)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第四章 人的个性一、填空1、一种人个性的形成

8、和发展大体经历三个时期,即 小朋友时期 、 学生时期 和 走向社会时期。2、根据体液说,人的气质分为 多血质 、 胆汁质 、 粘液质 和 抑郁质 四类。3、个人可以发展的潜在能力叫 性向 ,个人通过教育或训练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叫 成就 。4、英国的斯皮尔曼提出了能力的 二因素构造 理论,美国的塞斯登提出了能力的 群因素构造 理论,美国的吉尔福特提出了能力的 智慧构造 理论。二、名词解释、个性: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总和。2、气质:气质指某个人典型地体现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3、性格:一种人表目前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

9、的心理特性。、能力:能力是与顺利完毕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性,一般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三、问答、气质在管理实践活动中有什么作用?(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各有优缺陷。(2)气质不能决定一种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下。它可以影响一种人某些方面的发展。但这种影响不具有决定性。(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4).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在教育中应注意针对性。2、性格的特性涉及哪些内容?(一)、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性(1)对社会、集体和她人的态度(2)对工作、学习的态度(3)对自己的态度(二)、性格的意志特性(1)对目的的明确限度、()对行动的控制水平、(3)在问题面前。(三)

10、、性格的情绪特性-重要体现为对情绪的控制限度,涉及:情绪的强度特性、情绪的稳定性特性、情绪的持久性特性、情绪的主导心境。(四)、性格的理智特性感知方面、记忆方面、思维方面。3、影响性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生理性因素:(1)遗传因素、()体格与体型、(3)性别2、环境因素:()家庭、(2)学校、(3)社会文化、(4)职业4、影响人的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一)素质素质是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性,重要是神经系统、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本。(二)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技能是操作技术,是对具体动作的掌握,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掌握。知识、技能与能力

11、的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三)教育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措施。教育在小朋友和青少年的能力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四)社会实践能力是在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制约着人的不同能力的发展。(五)勤奋勤奋是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第五章 人的需要一填空1、满足职工需要的途径有 职务以外需要的满足 和 职务之内需要的满足 两条途径。、人的动机有 生理性动机 、 衍生性动机 和 优势动机 三类。3、行为动机的测量措施重要有 观测法 、 自陈法 和 投射法 三种。二.名词解释1、需要: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的的渴求或欲望。2、动机:动机是指引起个

12、人的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的的过程。三、问答1、人的需要与动物相比有哪些特点?.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结合;2劳动发明与满足需要结合; 3.人的需要与发展生产结合; 4.人的需要与社会生活条件结合。2、解决职工需要应当遵循哪些原则?(1)一方面要考虑中国是一种处在发展中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2)要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出发;(3)解决需要的过程必须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4)解决需要必须对的解决国家、公司、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3、影响个人动机的因素有哪些?(1)嗜好与爱好;()价值观;(3)抱负水准:一种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原则的心理需求。影响因素:第一,个人的成就

13、动机;第二,过去的成败经验;第三,第三者的影响,如父母、教师、同伴等。第七章 人的挫折一.填空1、人在遇到挫折后在情绪上也许的反映有 愤怒的袭击 、 不安 、 冷漠、 退化 等。二、名词解释1、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2、防卫方式:人遭受挫折后,会进行多种反映来看待,从而挣脱焦急、紧张情绪,恢复心理平衡,这种倾向和行为被称为防卫方式或自我防御机制。三、问答、产生挫折的因素有哪些?(一)、外在因素:实质环境与社会环境(1)实质环境: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因素。(2)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宗教、风俗等因素。(二)、内在因素(1)个人生理条件:智力、能力、相貌、身高、残疾等。(2)动机冲突:个人在生活中同步存在两个或发、更多的动机,但又不能都获得满足这时个体产生的难于抉择的心理状态叫动机冲突。 2、挫折产生的组织因素有哪些?组织的管理方式、组织内的人群关系、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其她3、挫折容忍力受哪些因素影响?(1)、生理条件:身体健康的人挫折容忍力较强。(2)、过去的经验与学习。(3)、对挫折的知觉判断。、举例阐明常用的防卫方式有哪些?一)合理化作用 也叫文饰作用,指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