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9786917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生物总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选择题1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菌,通过NHNONO的氧化过程获取菌体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表是分离硝化细菌的培养基配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NH4)2SO40.5 gNaCl0.3 gFeSO40.03 gMgSO40.03 gK2HPO40.75 gNaH2PO40.25 gNa2CO31 g琼脂5%定容1 000 mLA(NH4)2SO4可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和能源B培养基中的Na2CO3是硝化细菌的主要碳源CK2HPO4和NaH2PO4能维持培养基的pHD硝化细菌能清除水体中

2、的铵态氮及亚硝态氮2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室里可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对物体表面或空气进行消毒B实验室里不可吃东西,离开时一定要洗手以防被微生物感染C接种环、接种针等用具应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部位灼烧灭菌D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3如图表示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有关操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中,需将接种工具灼烧至变红,以杀灭杂菌B步骤中,将接种工具冷却时不宜距酒精灯火焰太远C图中接种方法的目的是使菌种逐渐稀释,经培养后获得单个菌落D接种后应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培养后可以根据结果进行微生物计数4物质W是一

3、种含氮有机物,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透明圈的形成是因为W物质被分解B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应该是以物质W为唯一氮源C甲菌落中的细菌可能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D乙菌落中的细菌都能降解W,不需要进一步纯化5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它具有类似于合成塑料的理化特性,且废弃后易被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无污染的“绿色塑料”。如图为科学家从某咸水湖中寻找生产PHA菌种的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含盐量高的选择培养基上B步骤需要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倒置

4、培养C步骤所用到的培养基应加入琼脂,以便挑取单菌落获得纯化菌株D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并分别测定嗜盐细菌的PHA含量6.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分离菌种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应冷却至50 左右时倒平板B倒好的平板需立即使用,以免表面干燥,影响菌的生长C稀释涂布平板分离到的单菌落需进一步划线纯化D稀释涂布平板法既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也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7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3号试管中的菌液稀释倍数为103倍B4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C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

5、的菌株数为1.7107个D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8.研究者拟从堆肥中取样并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和选择培养基筛选原理来判断,下列最可能筛选到目标菌的条件组合是()Aa点时取样、尿素氮源培养基Bb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Cb点时取样、蛋白胨氮源培养基Dc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9如图表示用固体培养基培养某细菌的结果,对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结果是利用平板划线法得到的,划线的顺序是B图示显示的接种方法为涂布平板法,处可见单菌落C每次划线前均需灼烧接种环,其目的都是防止杂菌污染D培养基中的糖类、琼脂等含碳物

6、质,可为该细菌提供碳源10.为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药敏实验,图1为部分实验器材。将含有相同浓度的抗生素四个大小相同的纸片分别贴在长满测试菌的平板上,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平板,需要使用图1中器材B图2中形成的抑菌圈较小,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C图2抑菌圈中的菌落可能是在抗生素作用下产生了突变株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二、非选择题11.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应从区挑取单菌落,判断的依据是_。(2)区、区没有出现单菌落,说明

7、。12自然界中不同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有些细菌具有溶菌特性,能够破坏其他细菌的结构使细胞内容物释出。科学家试图从某湖泊水样中分离出有溶菌特性的细菌。(1)用于分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包含水、葡萄糖、蛋白胨和琼脂等成分,其中蛋白胨主要为细菌提供和维生素等。(2)A菌通常被用做溶菌对象。研究者将含有一定浓度A菌的少量培养基倾倒在固体培养平板上,凝固形成薄层。培养一段时间后,薄层变浑浊(如图),表明。(3)为分离出具有溶菌作用的细菌,需要合适的菌落密度,因此应将含菌量较高的湖泊水样后,依次分别涂布于不同的浑浊薄层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能溶解A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采用这种方法,研究者分离、培养并

8、鉴定出P菌。(4)为探究P菌溶解破坏A菌的方式,请提出一个假设,该假设能用以下材料和设备加以验证(主要实验材料和设备:P菌、A菌、培养基、圆形滤纸小片、离心机和细菌培养箱)。13.磷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施入土中的大多数与Ca2+等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科研人员从贡柑果园土中选出可将难溶性或不溶性磷转化成可溶性磷的高效解磷菌,主要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待菌落长好后挑出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较的菌落。继续进行步骤的目的是 。 (2)初步筛选出一株解磷菌株W3,为研究不同接种量对菌株W3解磷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将不同量的W3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中,并在28 、2

9、00 rmin-1摇床培养7 d后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结果表明接种量为时解磷效果最好,解磷能力越强溶液pH越。 接种量过大解磷能力反而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1 B解析:硝化细菌通过NHNONO的氧化过程获取能量,故通过分析培养基成分可知(NH4)2SO4可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和能源,A正确;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生物,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糖类,故硝化细菌的主要碳源是二氧化碳,B错误;分析培养基成分,其中K2HPO4和NaH2PO4可维持培养基的pH,C正确;硝化细菌能将NH氧化成NO,进而将NO氧化成NO,故可用硝化细菌清除水体中的铵态氮及亚硝态氮,D正确。2 C解析

10、: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A正确;实验室中,切记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B正确;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应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即外焰部位灼烧灭菌,C错误;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D正确。3 D解析:步骤中,接种前灼烧接种环至变红,目的是杀灭接种环上可能引起污染的杂菌,A正确;步骤中,将接种工具冷却时不宜距酒精灯火焰太远,防止受到杂菌污染,B正确;图中所示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目的是使接种的菌种逐渐稀释,经培养后获得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C正确;题图所示为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D

11、错误。4 D解析: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因此透明圈的形成是因为W物质被分解,A正确;要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应该是以物质W为唯一氮源,B正确;该培养基以W物质为唯一氮源,而甲菌落周围未出现透明圈,因此甲菌落中的细菌可能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C正确;乙菌落中的细菌不一定都能降解W,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纯化,D错误。5 C解析:步骤扩大培养应选用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不应加入琼脂,C错误。6. B解析: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至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避免温度过高,A正确;倒好的平板需要放置一段时间,用以观察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B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

12、的单菌落需要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培养,C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也可观察菌落特征进行菌种的分离,D正确。7 B解析:3号试管中的菌液稀释倍数为104倍,A错误;4号试管中菌液的稀释倍数为105倍,5号试管中菌液的稀释倍数为106倍,因此4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B正确;5号试管中菌液的稀释倍数为106倍,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0.11061.7109个,C错误;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长成一个菌落的情况,使用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少,D错误。8. D解析:此研究的目

13、的是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因此目标菌既要耐高温,又要能够高效降解角蛋白,所以应在c点时取样,并且用角蛋白氮源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D正确。9 A解析:根据菌落的生长状态可知,此结果是利用平板划线法得到的,划线的顺序是,处可见单菌落,A正确,B错误;除第一次划线外,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都是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从而保证菌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C错误;培养基中的琼脂是凝固剂,不能为细菌提供碳源,D错误。10. D解析: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琼脂平板,需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需要使用图1中酒精灯(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对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

14、培养基和涂布器(接种工具),接种环是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要使用的接种工具,A错误;图2中处透明圈最小,说明此处微生物对该药物敏感度最低,B错误;突变株的出现不是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产生的,抗生素只能起选择作用,C错误;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中抑菌圈的大小,D正确。11.(1) 分析平板结果可知,采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且划线顺序是区、区、区,可以看到区中出现了单菌落(2) 细菌数量太多12 (1)氮源、碳源(2)A菌能在培养平板中生长繁殖(3)稀释溶菌圈(4)假设P菌通过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A菌溶解破裂解析:(1)蛋白胨主要为细菌提供氮源、碳源和维生素等。(2)将含有一定浓度A菌的少量培养基倾倒在固体培养平板上,凝固形成薄层。培养一段时间后,薄层变浑浊,表明A菌能在培养平板中生长繁殖。(3)将含菌量较高的湖泊水样稀释后,依次分别涂布于不同的浑浊薄层上。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