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教育精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78665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教育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教育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教育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教育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教育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教育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教育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1课时【设计理念】结合新课标中的“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本节课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自主探究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节第一课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共线向量基本定理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任一向量的表示,为今后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揭示了平面向量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向量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该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以及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具备了进一步探究能力。该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并对事物充满好奇心,能独立思考并解决简单问题,同时该班级的学生爱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但是不善于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会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问题,掌握基向量表示平面上的任一向量.过程与方法:通过

3、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法:讲授法 问题驱动法学法:小组讨论法 练习法【教学过程】复习回顾,问题导学教师导语: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平面向量的运算,请你说说前几节课我们所学习的运算。预设:加法、减法、数乘。(教师在黑板上用代数和几何形式表示运算)教师导语: 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是什么?预设:把正向()或反向()伸长或缩短为原来的倍教师

4、导语:此时我们发现与共线。什么是向量共线定理?预设:向量与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教师导语:两个向量共线,其中一个向量能用另一个向量表示.那么,平面上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其中一个向量能否由另一个向量表示?预设:根据共线的特征,不能.教师导语:自然而然,我们想,任意一个向量不能用一个向量表示,那么能用两个向量表示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设计意图】从学生认知出发,通过学生已学的知识,理解揭示数学中的本质,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活动探究,讲授新知教师导语:先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给定平面内两个向量,如何作出量?请你在课前发的方格纸上试一试.预设:学生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5、、三角形法则等完成.教师进行投影展示.教师导语:反过来,平面内任一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的向量表示?预设:学生尝试画并总结.教师板书学生所讲内容.师生总结: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平面内两个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教师导语:到此为止,我们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还有一点点小小的问题,是不是对于平面内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有什么要求吗?预设:不是,不共线.教师导语:把不共线的向量叫做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小试牛刀:1、 一个平面内,可作为基底的向量有 对.2、 若是表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下面的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基底的是 师生总结:1、平面内的基底有无数对,只

6、要不共线即可; 2、判断是否为基底,关键是看两个向量是否共线;看两个向量是否 共线,关键是看是否存在,使【设计意图】学生画图思考讨论,自主探究得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师生共同总结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用基底表示向量,运用向量运算解决问题.分析: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一维直线到二维平面.开门尖山,新知再探教师导语:两个非零向量,作,则叫做向量的夹角.求向量的夹角需要注意什么?预设:两向量必须是同起点的.教师导语:向量夹角范围是?预设:0度到180度.例2.在等边三角形中,求(1)与的夹角; (2)与的夹角。分析:求向量的夹角必须要求共起点.分析:先画图再计算.小结归纳,布置作业小结: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向量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作业:必作:学案选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