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978436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村官虽是最小的“官”,管的却是天大的事,是农村中实际的“当家人”,国家的千面一线,最后都要贯彻到村官身上,其所作所为关乎民生国计。好村官是村民之福,如何做一种好村官,是一门大学问。“村民富不富,核心靠村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靠的是村两委班子,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生力军。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问题,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构造,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发明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日益庞大,选好、用好这支队伍是目前摆在各级组织部门面

2、前的现实问题。为了千方百计协助大学生村官茁壮成长,为了管理好大学生村官,彬县组织部门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双赢,摸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益做法。 现 状 目前,8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5人通过“公选”和村“两委会换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3名被选拔为选调生和公务员,12名被县上事业单位招录,4名开办实业。合计56人开办、领办、合办各类实体0个,吸纳就业0人,带动创业70人,帮带致富100多人,形成了“村官+大户”、“村官贫困户”、“村官+基地+农户”、“村官合伙社农户”的等创业新模式。 问 题 通过四年的实践,我县大学生“村官”工作获得了一定的

3、成效,但也存在某些问题,重要表目前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岗位职责不明确,作用难以发挥。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长期借调乡镇“打零工”,岗位职责定位不明确,使她们“左右”为难。一方面,她们做着乡镇干部应做的事:如事务性工作、记录、计生等常规工作,还要被安排值班,但却无法享有同乡镇干部同样的待遇,无法真正参与到镇上的多种会议、决策中去,常常被“边沿化”。有大学生村官反映,特别是在偏远乡镇一种人承当几种人的工作量,周末都得不到休息,调查问卷显示,几乎每天都处在工作状态的大学生村官达68。高负荷的工作和不平等的看待使得她们心生抱怨,工作积极性退减。另一方面,由于她们在村上时间少,缺少与村民的沟通,引起有些村干

4、部和群众的不满和非议,致使她们难以发挥更大作用。调研发现,协助村里做某些档案、文字资料的占%,从事自主创业及矛盾协调、项目建设工作的仅占% ,透过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村官从事的工作大都是简朴的、程序性的东西,这使得她们成了最勤快、最听话、最得力的“杂工”,使大学生本可发挥的作用缩水。二是在村工作的复杂性影响工作开展。一方面,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自身经验和阅历局限性,加之所学专业偏离农业及其有关知识,农村和农业技术知识匮乏,不能较好的解决村民遇到的各类问题,工作局面难以打开;另一方面,村上领导工作不放手,工作得不到村干部的支持,接触和实际工作均有局限性。调查问卷的中的“任职期间与否提出意见建

5、议一项”也可充足反映这个状况:提出且常常被采纳的占6%,提出但被采纳不多的占58%,提出未被采纳的占;再者,管理监督不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滋生懒散心理,特别是少数大学生村官把工作当成一种过渡,主线不能沉下心去抓工作。 三是大学生村官管理与考核上的问题。从调研状况看,彬县大学生村官对管理 培训相对比较满意,但在考核问题上,呼声最多的是但愿可以完善目前的考核机制,使考核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大多数人觉得考核具体操作和原则无明确成文规定,并且现行考核单一,仅限于座谈会和年终报告总结的形式;尚有一部分村官觉得应当把考核的权利下放到村上,多注重考核为村服务、办事的实际能力;应注重考核成果的应用,

6、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和鼓励,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大学生村官待遇问题。通过调查,61%的人大学生村官对目前待遇不满意。由于大学生村官扣除所要缴纳的费用,实际拿到手的工资为17元,目前一碗炒面7元,一天生活费20元,房租一月200元,而彬县当小工一天管吃管住80-1元,家在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而言,这份工资还要给家里承当一部分生活费,对买房子的大学生村官,每月要还房贷,对恋爱中的大学生村官而言,还要除去一部分感情开销等等,就目前的经济消费水平,1575的工资的确有些难以满足这些必要的开支。这也难免有些大学生村官说:“我们目前的状况,一是没有恋爱可谈,二是谈不起恋爱。” 五是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出路

7、问题始终是大学身村官最为关怀的问题,加之的大学村官即将期满,难免存在着“敢问路在何方”的忧虑,而她们的何去何从也会直接影响着背面的大学生村官。通过调研,大部分村官觉得压力大,不知三年期满后该怎么办,特别是专业知识的退化,就算后来再择业也不占优势。在目前的五条出路面前,65的人选择了考公务员,15%的人选择了续聘,尚有0%的人选择了择业和创业,对于自主创业,4%的阻力还是资金的缺少和相适的项目,另一方面是技术问题和有关政策的倾斜。因此,她们但愿能有有关政策,让她们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有序流动到镇社区机关、卫生院、学校等单位中去。 对 策 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进一步优化村级班子构造

8、,使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带头羊”,有力地推动村级组织建设,实现从“有人办事”到“有能人办事”的转变。彬县组织部门将大学生村官工作思路定位为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主,以管理为辅。 【培养篇】 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简朴。彬县建立了县、镇(社区)机关干部指引,镇(社区)干部帮扶,村组干部帮带,致富能手联系,新老村官牵手的“五方结对”培养体系。对社会管理型的大学生村官,安排她们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等职务,让她们独立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对优秀大学生村官,及时选拔到村“两委”正职岗位。针对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有热情,但缺少农村工作经验的实际,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

9、么”原则,逐渐建立起学用一致,按需施教的培训机制。四年来,彬县先后组织大规模集中培训达1批次,受训人员200余人次。彬县给每位大学生村官订阅了大学生村官报等系列报纸、丛书,在彬县组工信息、彬县党务公开网站、今日彬县等设立大学生村官专栏,建立村官QQ联系群、村官之家、村官论坛、村官贴吧、村官便民服务队、村官博客等等,提供信息,协助参与各类考试。充足发挥信息及时的优势,第一时间在村官QQ群里发布有关招考信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协助大学生村官报考各类人事考试。指定专人负责解决大学生村官思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为大学生村官联系、座谈、交流提供平台。彬县还在大学生村官中建立20多种专业技术协作小组,进

10、行技术培训交流。“论坛”、“通讯”和“技术协作小组”为大学生村干部成长锻炼搭建了平台。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以“读一本好书、记一本民情日记、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协助制定一套发展规划、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传授一条致富信息、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当好一名远程教育管理员、结对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帮扶一户致富能手进行创业”为重要内容的“十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村官不久进入角色。 【成长篇】 彬县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板块,集全社会之力协助她们创业发展。”县上拿出0万元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支持项目10多种。每年从全县扶贫资金中,提取1%专项用于支持在经济单薄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

11、创业。各镇(社区)均设立不少于1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在全县选择10多家农业龙头公司、10多家小型加工公司和个高效农业示范园,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各镇(社区)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成立创业项目论证小组,开辟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绿色通道”。 【扎根篇】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施展才干的舞台,更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沃土。彬县突出“八抓八促”,即:抓选拔,促其脱颖而出;抓管理,促其树立形象;抓培养,促其迅速成长;抓帮带,促其提高本领;抓团结,促其合伙共事;抓创业,促其示范带动;抓实绩,促其真抓实干;抓保障,促其扎根基层。做到高起点筹划,高质量管理,强力推动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

12、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但愿的田野奔驰。1、贯彻待遇,保证思想稳定。重点在生活保障、能力培养、心理疏导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大学生“村官”可以下得去,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在大学生村官补贴没有到位的状况下,预支部分补贴,解决大学生村官的生活问题。每年中秋及元旦前,组织干部慰问大学生村官,让她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2、拓宽渠道流动。认真贯彻中组部有关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有关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积极拓宽渠道,有效增进了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极大地调动了村官投身基层、勤奋工作的热情。健全目的化管理机制,力求干得好。加强聘期目的管理,引导大学生村官结合村情和个人实际,科学制定3年聘期职业规划;加强年度目的管理,合理拟定大学生村官年度目的任务,给她们交任务、压担子,提高实践锻炼效果。加强实绩考核,采用组织考核、公开述职和民主评议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阶段性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鉴定,并将之作为续聘、解雇、奖惩、培训、选拔干部、招考事业单位、提拔镇社区副科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