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2009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784354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2009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推荐-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2009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推荐-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2009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推荐-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2009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推荐-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2009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2009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2009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的统一要求一、一般格式和顺序(一)封面:(封一: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见附1,专业学位论文格式见附2,博士学位论文格式见附3;封二:通用格式,见附4)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 但要引人注目;题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2、学科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目录中的学科专业为准,一般为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填工程领域或MBA等,工程领域以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工程领域为准。3、指导教师: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填写两名导师,其他研究生一般只填一名导师。4、密级:注明论文密级为公开、内部、秘密或机密。(二)独创性声明:单设

2、一页,排在封面后(见附5)。博士学位论文需加此页,硕士学位论文不需要此页。(三)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8001000字左右。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等。要突出本论文的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格式见附6)。(四)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后为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格式见附6)。(五)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六)主要符号表: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主要符号表。若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符号表,

3、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七)引言(第一章):在论文正文前,内容包括该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文献的综述、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八)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格式见附7)。推荐精选(九)结论(最后一章):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应一目了然;要着重介绍研究生本人的独立和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4、。参考文献应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书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十一)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在学术方面对论文的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人士(限200字)。(十二)附录:可以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便于他人阅读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二、论文的书写要求(一)语言表述1、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炼、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2、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立即解释清楚。3、论文中第一次出现的英文缩写,应写出全部完整字词。(二)层次和标

5、题1、层次要清楚,标题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2、层次代号的格式如下:武汉理工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第1章 (居中书写)1.1 1.1.1 (三)篇眉和页码1、篇眉从第1章(引言)开始,采用五号宋体字居中书写。每页页眉名称均为“武汉理工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2、页码从第1章(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前置部分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书写。(四)有关图、表等推荐精选1、 图:(1)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达重复;(2)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份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标出;(3)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正文表达所用一致;(4)图序及图

6、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2、 表:(1)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2)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3、 公式: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或连续)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五)关于参考文献与注释附件:一、 论文中的文献索引与注释方法(一) 基本方法在文中引用文献(包括引用原文)时,不作注释(无论是脚注还是尾注),而是在引用处加一括号,括号中注明:(1)作者姓名;(2)出版年份(不注月份),包括刊物的出

7、版年份;(3)如有必要,注明页码。几种具体情况:(1)基本方法举例:例:“这就是有人所说的短期行为(李四,1989,第34页),”。(2)不需注作者,也不需注页码:例:“这一点张三(1990)已经有所论证。”推荐精选(3)作者引用自己的文章,也需注明人名。例:“笔者曾对此做过说明(王五,1987)。”(4)正文中若直接出现作者姓名和文章标题,可只注出版年份及必要的页码。例一:“这就是李四在论供给(1988)一文中所论述的。”例二:“张三在论需求一文中指出:需求是经常变化的(1990,第57页)。”(5)同时引用多篇文章时可在一个括号中一起注明,不同作者的文章用分号分开。例:“不少人都曾指出(张

8、三,1987;李四,1990),”。(6)同时引用一位作者的多篇文章时,可在一个括号内注明。例:“王五曾多次指出这一点(1987,1988a,1988b,1990)。”(二)译文与外文文献注释方法(1)引用中译本文献,文中仅注明:作者的中译名;中译本的出版年份;必要的页码 。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剩(约翰,1990,第4页)。”(2)引用外文原文文献,在文中直接注原文人名,不必翻译(人名一般只注姓) 。例:“这就是有人分析过的短缺(David,1985,p.55)。”(3)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分别注中文与外文。例:“不少人就此作过论述(张三,1988;John,1989)。”二、文后

9、参考文献编排方法(一)基本方法:每篇文献按以下顺序注明(1)作者(们)的姓名;按姓氏拼音的第一个拉丁字母排序。(2)出版年份;若同时参考同一作者同一年发表的几篇文章文献,在年份后加注字母a,b,c等。(3)文献名。(4)出版者或刊物名称;若为论文集,要注明,并注明编者。(5)第x卷,或刊物期号。(6)第xxxx页。例:张三,1989:论市场,经济研究第8期。例:李四,推荐精选1991a:论计划,经济出版社。例:李四,1991b:论计划与市场,载于王五编计划与市场(论文集),经济出版社,第5969页。(二)译文文献编排方法(1)译文文献以作者的中文译名打头,再接出版年份。(2)出版年份仅注所引文

10、献中译本的出版年份。例:“约翰,1978:”。(3)译文文献的中文标题。(4)在文献名后可注明“中译本”。例:“约翰,1978:论需求,中译本,译文出版社。” (三)外文文献编排方法(1)所引文献为外文原文,不论世界上是否存在该文的中译本,都可按外文原文文献处理。 (2) 以作者姓名原文打头,姓名必须首字母大写;姓在前,并用逗号与后面的名隔开;名用缩写时,必须用实心点标明。(3)出版年份。(4)文献标题。每个实词应首字母大写。如果所引文献是文章,必须用双引号括起来,如果是书籍,不用引号;(5)杂志名或出版社。如果是杂志,用斜体表示;如果是出版社,保持正体。(6) 第x卷,或刊物期号;(7)以上

11、各项在同一行连续排列,中间用逗号隔开。例:John, D.,1956, “On Demand”,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 Feb., PP15-25. 例:John, D.,1956,On Demand,Oxford Press .推荐精选(四)参考文献总体排序方法(1)中文文献(包括中译文献)按作者姓氏拼音第一个字母单独排序。(2)外文文献也按作者姓氏拼音第一个字母单独排序。(3)同时有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时,为整齐起见,中文文献全部排在外文文献之前。三、关于其他注释:按上述方法注释参考文献时,其他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注释(如脚注),不受影响,所不同的是:

12、在内容注释当中所涉及的文献,按正文中同样的文献注释方法加注。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l.凡在文章中出观的对别人观点的引用,在参考文献中都必须有所反映,不得遗漏;反之,如参考文献中有而正文中无对应引用,则可删去,或补上正文的引用。2.参考义献一律不加序号:排列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按姓氏拼音字母序列,外文按英文字母序列、中译本排入中文序列。3.每篇参考文献需注明:姓名,文章或著作发表年份,文章名或书名,期刊名称第X期或出版单位;如出版单位系两个以上须用“与”字相连,如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三联书店。4.马克思等历史人物的著作,一般按英文版来注年份,但在不能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变通为:“(马克思,中

13、译本,1995)”。关于脚注(页下注)1.脚注以“,”表示,仅在当页连续排序。2.脚注中有文献引用的,应参照“参考文献”的体例编排。3.正文中脚注号的位置一般在标点符号之后,如“,”、“。”等,除非专门用来说明句子中的某个词,如“凯恩斯主义”。推荐精选(六)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 计量出版社,1996);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三、论文的印刷要求(一)封面颜色及字体、字号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封面(附1)为蓝色,专业学位硕士(工程硕士或MBA等)学位论文的封面(附

14、2)为米黄色,博士学位论文的封面(附3)为红色。1、中文题目:黑体一号,题目一行排不下时可排两行,行间距为1.2行;2、英文题目:“Times new roman” 二号,字体加粗;3、“申请 学硕士学位论文”(附1)、“申请 硕士学位论文”(附2)、“申请 学博士学位论文”(附3):宋体四号;4、培养单位、研究生姓名等:仿宋三号,行间距为1.5行。(二)论文字体及字号要求大 标 题 黑体三号 一级节标题 黑体三号 二级节标题 黑体四号 三级节标题 黑体小四号 正 文 宋体小四号 表题与图题 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及篇眉 宋体五号 (三)段落及行间距要求1、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0磅”。2、按照标题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段后间距: 标题级别 段后间距 大 标 题 3036磅 一级节标题 1824磅 二级节标题 1215磅 三级节标题 69磅推荐精选(在上述范围内调节标题的段后行距,以利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3、参考文献的段后间距为30-36磅。参考文献正文取固定行距17磅,段前加间距3磅。注意不要在一篇参考文献段落的中间换页。(四)用纸及打印规格纸张规格每页印刷版面尺寸(mm)每页打印行数含篇眉、页码不含篇眉、页码A4160250160230约34行(正文)注:根据论文的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