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语文知识的培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977311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中语文知识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诗词中语文知识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中语文知识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语文知识的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古诗中语文知识的培养 麻江县龙山中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更是是优秀文化遗产,蕴涵着深厚的美学价值。古诗教学中,语言的鉴赏是很重要的一环。可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只注重了古诗的内容,而忽略语言的鉴赏,这样就传授不了语文知识,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的。那么,怎样鉴赏诗的语言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诗眼 古代诗歌具有高度的凝练性,于是有了诗眼之说,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处在诗歌中的关键位置。诗眼不仅能显示炼字的能力,更能 “揭一篇之旨”“乃一篇之警策”。它关系到诗意的准确性,能加强诗歌的形象性,有利于铸就诗歌的意境,增强诗歌的趣味。好的诗眼能使

2、全诗游龙飞动,熠熠生辉。如韦庄的台城中“六朝如梦鸟空啼”的“空”,衬托出梦一般的景像,又隐含了诗人的历史兴衰的感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怨”字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二、赏炼字 我国古代诗歌历来重视语言的锤炼。杜甫的“语不惊人誓不休”成为许多诗人终身信奉的金科玉律,因而给我们如“推敲”“一字师”等炼字的佳话,也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炼字名句。 动词、形容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是锤炼字眼的重要对象。一个好的动词,能点燃整个诗句。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魄;李白塞下曲中“晓

3、战随金鼓,霄眠报玉鞍”的诗句,历来认为“抱”字炼得好,“抱”字才能体现枕戈待旦的紧张情状。“直”和“圆”本是寻常的形容词,但进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中,就不同凡响,顿生奇妙,二字将直线与美融为一体,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壮观景象。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四个形容词用得新颖。形容词多是情感语言,如“一片孤诚万仞山”“万里悲秋常做客”“漫卷诗书喜欲狂”,鉴赏时应注意体会蕴涵的感情。 古人还注意炼数词。如早梅“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的“一”与“早”字丝丝扣入;“忽见陌头杨柳色”用一副词“忽”字,写出了闺中少妇因闯如眼帘的柳色而想起了丈夫,产生了伤感,体现出情绪的变化。

4、“一字妥帖,则全篇出色”。着一奇字,则境界全出。好的炼字,具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神奇作用,是诗歌语言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看特殊词 古诗词中常用叠词,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两个叠词,描绘了秋风萧瑟、木叶飘零的意境,写出离人内心的凄凉和愁苦。李清照声声慢连用十四个叠词,一波三折而一气喝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无尽的悲哀,又如色彩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都是运用色彩的名词;还有拟声词象声词等。特殊词语能增加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注意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四、辨名句 抓住脍炙人口的名句,也是我们鉴赏古诗词的突破口。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5、浮动月黄昏”描写了梅花稀疏之貌,飘出了清幽的芬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无意见山,心与物通,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美景消逝的感叹,谓今来之燕未必是昔去之燕,叹不变中有变化。 诗词中因炼字、炼意而出现精辟独特的名句妙语,能使诗意深邃,形式优美,集中体现了诗歌语言的精妙。 五、析语法 诗歌语言常有语句跳跃、词语活用,句式倒装、成分省略等现象,具有独特的表现效果。“无定河边骨,春闺梦里人”由塞外战场转换到江南故乡,战死沙场的勇士是情人梦里英俊的少年,令人不禁嘘唏。“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老”“肥”是形容词用作使动词,生动鲜活;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

6、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活用,写出了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语序倒置一般表示强调,也有格律的需要,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表述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倒置后更突出了星和雨的形象,音韵更和谐。 六、识修辞 诗歌中常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修辞手法为古诗词的语法增强了许多风采、情趣和内涵。 在鉴赏古诗词时,应做到: (1)评出妙处。评价诗歌语言好在何处,常用术语有: 准确鲜明:指诗歌语言能恰切地表现事物的面貌和作者的认识,能爱憎分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是那唯一的词,唯一的句子。如“两岸青山相对出”的“

7、出”字就非常贴切地写出了乘船顺江而下所见的天门山特有的姿态,哀江南“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准确鲜明的表达了今昔对比的变迁感,诗眼、炼字都能体现这一点。 形象生动:指选择鲜明的语言描绘事物,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灵动活泼,富有文采,王建“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落”字,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洒落人间。用语新颖摹声描色,引人联想,常用一些修辞手法等,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凝练含蓄:指言简而意丰富,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能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对古诗语言凝练含蓄的鉴赏,就是要体味语言的张力进而把握思想的丰富,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

8、一些常用典故的含义,注意比兴、象征、谐音双关、托物寄意等手法的运用,透过诗句表层意义,把握深沉含义,寻求隐含信息,捕捉弦外之音。 音韵和谐:指诗歌的语言抑扬顿挫,悠扬动听,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具有音乐性。重章叠唱的手法,排比对偶的应用,诗歌中的平仄、对仗、押韵等格律都能体现诗歌的节奏感、音韵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的诗句对仗工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更突出对景物特征的描绘。 (2)品味风格。诗歌的语言往往因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等不同,而在创作中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反映在诗词中就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辨析语言风格,要注意不同流派及其代表诗人的特点,整体把握诗歌。如豪放派的气势豪迈,意境雄浑;婉约派的清丽含蓄,婉转缠绵;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清新飘逸。还要了解各种题材所体现的不同风格,如山水诗的清新幽美,含蓄秀丽;田园诗的平淡朴实,恬静闲适;边塞诗的悲凉慷慨,雄壮高亢。 由此看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讲解,更应该注重语言的赏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多多注重语言的研究,并作透彻的赏析,那么,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就不仅传授了语文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