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9773048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摘要:该文分析了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新观点新措施。 核心词: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改革出路 吴成明,吴若男.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农业工程技术,37(2):2+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吃得饱,并且规定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由低端消费转入高品位消费,而在供应端,农产品往往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导致大路货居多,某些品种过剩难卖,另一方面中高品位产品紧缺,农产品构造性矛盾十分突出,这就面临着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 一、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面临的问题 1、农产

2、品供需关系失衡 近四十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产品总量局限性的问题,城乡居民消费构造迅速跃升,中高品位农产品国内供应局限性,进口明显增长,大宗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低廉,甚至积压滞销。这就迫切需要调节农业构造,增长中高品位农产品供应,压减低端农产品供应,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 2、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工业化,城乡化不断进一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浮现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农资土地价格大幅上升,助推了农产品成本上涨。 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局限性。靠天吃饭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成本高。 生产经营规模小。全国人均耕地占世界的,农户地块小而分散,不利于规模经营和科技进步,使全国农业生产滞留在半自给自足的自

3、然经济阶段,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缺少市场竞争力。 流通环节较多成本增长。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至少通过-6个环节,每个环节层层加价。再加上农产品自身易腐易损,自然和人为损耗严重。张家口地区最远的县距北京局限性300公里,而蔬菜盛产季节有时要绕道山东寿光,再返回北京,增长了运送成本。 3、农业资源透支运用 长期以来农产品的总量是拼资源提高的,随之带来了生态恶化。水资源严重局限性。国内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特别是河北省北部地区属重度缺水,近年来过度开发运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旱灾频繁。 人均耕地减少,土壤安全日趋严重。全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超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使中国农村经济带有浓

4、厚的小农经济色彩,农民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质地、构造遭到破坏,土壤污染日趋严重。4、科技创新能力局限性 尽管国内农业科技进步的奉献率超过56,总体而言,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以大豆为例,全国大豆平均亩产长期徘徊在125g如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农业科技创新有待于提高整合,县级缺少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缺少农业高科技园区的引领和示范,缺少复合型领军人才。 5、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家庭为生产单元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规定,必须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规模经营,现行土地流转存在如下重要问题: (1)土地流转不规范 大部分农民以口头合同进行流转,随意性和不稳

5、定性强。少数农民虽然签有合同条款也不规范,双方责、权、利不明确,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的难度较大。 (2)土地流转制度不建全 土地流转补偿制度和土地投资补偿制度尚未建立;土地流转管理职能较弱;缺少完善的土地价格机制;受国家惠农政策影响,农民争抢土地承包权。 二、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出路 1、优化产业构造 目前粮食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现象,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阶段性变化,从大宗农产品看,大豆短缺,玉米积压。从品质看,一般品质的农产品供应富余,优质高品位品牌的农产品紧缺,这就需要不断理清农业产业构造调节思路。 2、加快发呈现代农业,增进农业提质增效 目前,农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面

6、对种种制约,困难和挑战,必须坚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把推动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目前和此后一种时期农业发展重要方向。不仅要保障农产品数量,更要在改善构造,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使农产品供应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构造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应,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省环境和谐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 3、降成本 (1)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便于机械化作业,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经济构造,从而减少农业成本,减少不拟定的自然和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 农业科技进步

7、,可提高农业生产率。精确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可减少化肥盲目使用量。通过农业物联网,打造出实时监控,精确种植,科学管理的农业生产新业态,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转型,从而实现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目的。(3)?p少流通环节,减少产品成本 采用农超对接、互联网+等新业态,实现农产品直接销售。 ()加快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应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县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镇成立服务站,村集体选派联系员。现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一政策既不公平,又无效率,农民也不满意,国家应出台土地增减占补平衡补偿机制的政策法规。 4、去库存 目前的重点就是消化玉米库存,重要通

8、过减供应,增需求来实现。 ()减供应 通过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长经济、饲料作物种植面积。 (2)增需求 对玉米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来实现。5、补短板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业基本建设。 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必须以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乡化同步协调发展为主,最后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3。 参照文献 陈锡文,韩俊 主编 中国农业供应侧改革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贾 晋,申 云. 农业供应侧改革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8. 3 -中央一号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