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也是一种爱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76799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也是一种爱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严也是一种爱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严也是一种爱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严也是一种爱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严也是一种爱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也是一种爱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利弊的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三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逆反心理及其危害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 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实质;如何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四)教法、学法采用情境设置法、合作讨论与探究、案例分析、阅读法等,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课后主要要求是践行。(五)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活动设计1情景、探究(多媒体显示)进门前,请脱去烦恼 ; 回家后,要带来欢乐探究题目:分析这幅对联所表达含义。谈一谈,你和父母关系是否亲密无间,无话不说。是否感受到父母对你们的严要求!(设计意图:突出本课主旨;让学生对与父母关系状况反思,为新课作过渡)【教学活动过程】一、成长也会有烦恼(板书)1、产生烦恼的原因(板书)活动设

3、计2情景设置(根据教材P19文字材料请两个同学分别扮演丽丽、母亲进行表演)探究题目:为什么原来如此和谐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请说说看法。(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素材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日记,也是她的自我感受。关于学生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注意考虑家长的忧虑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的问题,这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让学生就此原因展开分析,有助于学生直面现实,发挥主体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小品表演形式设置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跃气氛;为探析烦恼原因过渡)师:(点评过渡)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

4、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啰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2、产生代沟的原因(板书)活动设计3探究活动(多媒体显示)产生隔阂、代沟的直接原因:年龄差异 父母 我们生理上父母是成人,正值中年、壮年心理上父母心理成熟,有主见,老于世故,经受过多种考验阅历上父母饱经风霜,经受过多种挫折,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同各种人打过交道知识上有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有的父母未必受过良好教育,即有

5、的父母比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有的父母还不一定有我们知道得多,他们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但由知识更新快,许多知识已经显得陈旧我们正接受义务教育,对比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来说,我们是“有学问”的人,可我们掌握的知识有限,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我们不如他们;我们与家长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在生活知识方面、实践经验方面,比家长要少得多思想方法上父母思想上求稳,容易倾向于保守行为方式上我们喜欢冒险,行为变化快,讲效率,不拘传统社会角色上父母承担家长、监护人、职业人员等复杂的多种角色,能把自己融入社会探究题目:完成表格请同学们想一想,谈一下,我们同父母产生隔阂具体原因有哪些?(

6、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即如何理解父母的特点,理解自己与父母的差别,那么他们对父母的正确做法更容易接受,不当之处更容易理解和宽容。通过这一比较,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再认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容易走极端,看问题容易片面。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和处事方法的掌握。比较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搞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有益的、终身受益的方法,以增强其能力)师:(点评过渡)我们知道代沟是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的直接和重要原因。那么代沟究竟会不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危害、产生怎样的危害呢?二、逆反

7、心理有危害(板书)1、逆反心理的表现及成因(板书)活动设计4情景、探究(多媒体显示)情景故事:丽丽长大了丽丽离家出走了,妈妈最后找到了丽丽的好朋友小娜,小娜给了丽丽妈一个日记本。其中一篇是这样写的,“今天又是阴天,心情也是阴天,灰蒙蒙的天空,看不见云彩和太阳,冷风瑟瑟,鸟儿站在光秃秃的树枝上,上上下下,也只有它们无所谓晴天阴天昨晚又和爸妈大吵了一架,上网是导火线,结果炸弹就这样引爆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理解我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要我按他们的意志走下去?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脑我会思考他们总会这样教训我: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就一个人带着褥子到农村上山下乡去了可

8、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也许我现在的逆反,在他们的眼中叫混;我现在的标新立异,在他们眼中叫胡来年龄的差距所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似东非裂谷带,成为了奇观。我决定离家出走”。探究题目:、丽丽的逆反心理在自己身上有具体表现吗?请例举出来。、想一想,丽丽真的离家出走有没有危害呢?(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呢?)(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置并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突破教学重点)教师:(多媒体显示)在多数情况下,处于青春期的子女大都与父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逆反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为:要我这样,我非那样;你说这好,我非说那好;让我信这,我非信那。这些是青春期学生普

9、遍性的反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情景: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我们要独立,家长不让我们独立。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我们要做主,家长不让我们做主。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我们要出点儿圈,家长制止我们。强迫我们接受某种观点。我们要赶新潮,家长非要我们接受老观念。从学生的角度看,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心理原因: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学生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即自制能力弱;学生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了不同家长的兴趣和追求。师:(点评过渡)2、辩证看待逆反心理(板书)活动设计5小辩论辩题:A、逆反心理有益 B、逆反心理有害(设计意图:通过小规模辩论,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增强辩证看待逆反心理、行为的能

10、力,培养学生的明是非及自省能力)(多媒体显示)几种家教误区:棍棒之下出孝子粗暴型可怜天下父母心溺爱型孩子总是自家好袒护型树长大了自然直放纵型冷热无常情绪型滥施奖励物欲型众星捧月至尊型教师小结: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就是要肯定反得对的,否定反得错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要作出正确的与父母交往的行为选择。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完善自我。3、逆反心理有害及对策(板书)活动设计6探究活动(多媒体显示)探究题目:(续前面情景故事)丽丽真的离家出走有哪些危害呢?结合自己亲历经历,讨论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各种不快的危害。你有何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的妙招呢?请

11、介绍给大家。(设计意图:从情景与自身实际感受逆反心理的危害,深化认识,提高觉悟)教师:(点评)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于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有的表现于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由对某事的分歧迁怒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如离家出走甚至非法越轨,伤害父母。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有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怎样克制自己呢?相关链接:(见教材P22页)自制力源于修养的境界,理智,是自制的前提。只要我们能理智地处理问题,就能减少或消除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课堂小结:(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我们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有时他们的做法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不要与自己的父母产生对立,不要有逆反心理,多与父母沟通、交流,相信父母是天下最爱你的人。严也是一种爱。【作业】:创作一首赞美父母的诗送给他们;或和父母做一次触膝长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六)板书设计严也是一总爱父母_高期待_ 子女严要求导致 代沟 直接原因:年龄差异 逆反心理实质:多重代际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