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其影响因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976665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其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其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其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其影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其影响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其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其影响因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流专题复习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果一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因一一影响河流的因素河流水 文特征河流水 系特征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流程流域河道流向水系 结构地 形 地 势气降水状况候气温状况植被覆盖率相对高度倾斜方向山脉走向表层岩性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1. 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2. 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3. 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4.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 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 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6.含沙量

2、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1)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a. 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b. 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c. 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 .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2)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3、1)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 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2)人为原因: 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8. 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9

4、. 自然条件: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地形平坦。 经济条件:河流沿岸经济发达,城市众多,运输量大10. 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 内流区分界线: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 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 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 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

5、量大),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 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地区东北秦一淮以北秦一淮以南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 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水量特 征丰富较小丰富成 因流经森林茂密、气候 湿润的地区流经半湿润和半干 旱地区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 区水位 变化特 征较小大小成 因河流补给多样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降水的季节长汛期特 征汛期较短、季变较小汛期较短、季变大汛期长、季变小成 因冬季积雪,春天融化, 形成春汛,夏季受夏 季风影响,形成夏汛降水季节短降水多,且季节长含沙量特 征小大小成 因森林茂

6、密,水土流失 小河流上、中游植被 少,且流经疏松土质 的地区,水土流失严 重植被保护较好结冰 期特 征长较短无成 因冬季长,气温低冬季较短冬季气温在0以上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特征成因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水量较小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其量较小汛期短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 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3、长江概况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

7、北, 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 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 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 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 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

8、滩(雅砻江)、龚嘴 (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 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1)防洪与灌溉水灾严重河 段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灾原因自然原因: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 大;泄洪能力不足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 洪和蓄洪场所;人为原因:上游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防洪工作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了一批分洪、畜洪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库,并重 点治理荆江河段,营造长江上中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建设长江三峡 水利枢纽工程灌溉事业的 发展目前,全流域的灌溉面

9、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60%2)黄金水道运输 价值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 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干流上 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父,既沟 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航线 建设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重点 治理,加强沿江港口建设;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 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案例:河流的综合治理】以三峡为例1、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长江三峡: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200 千米左右的河段。自西

10、向东 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三峡地区:从宜昌到重庆的三峡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包括20 多个县(市、区)。实际就是 三峡库区。2、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1)防洪: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首要目标)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地区,少量供应重庆和川东。对缓解华中、华东、重庆 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环境效益: 以水电代替火电,大幅度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航运: 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养殖、灌溉、旅游等4、黄河概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

11、北麓,流经9 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 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 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 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 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 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 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 “地

12、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 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1)母亲河的奉献冲积平原黄河是形成华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形成 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多在咼山、咼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臧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已 陆续建成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的刘家峡、宁夏青铜峡、河南三门 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灿烂文化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

13、的灿烂文 化2)我国的忧患和黄河的根治忧患的原因黄河出黄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床不 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 随时随处有决口的危险黄河的根治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加强中游黄土 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具体措施有:种草种树,坡耕 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修筑梯田,打坝淤 地,以减少入河泥沙;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 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 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

14、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 冃匕。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 失。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建设与 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 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5、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全长2197千米,流域面积45 万平方干米,流经黔、 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主要支流有右江、左江、桂江、郁江。珠江水系包括西江、东江、 北江三大江,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西江上游红 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西江上游红水河段实行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建设大型 水电枢纽,积极发展航运。补充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程。西电 东送的龙头: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 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防洪效益: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 具有明显的效益。航运效益: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 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促进西部大开发:将带动当地建材、 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6、京杭运河:起、终 占 八、地位长度经过省、市沟通水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