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设 计2(1)(精品)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9766037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 程 设 计2(1)(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 程 设 计2(1)(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 程 设 计2(1)(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 程 设 计2(1)(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 程 设 计2(1)(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 程 设 计2(1)(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 程 设 计2(1)(精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程 设 计设计课题:某生活污水(15000吨/天)处理装置主要构筑物(格栅、平流沉淀池)设计姓名:xxxx学号:xxxxxxxx班级:11环境一班指导老师:xxxx 前 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建设发展,人口密度的加剧,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和区域范围内,单位面积和人均可获得的水资源量与对水的需求量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的形势,又由于一些区域内的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尤其是城市环境的恶化,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同时环境的日趋下降也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普遍的实践经验来看,水污染综合防治最有效途径之一是由市政部门

2、建设统一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进行综合的处理。我们国家在各项事业均衡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环境问题上来。 近十几年来,兴建和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272座,处理能力达到1.40亿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因此变得备受重视。 鉴于本人社会经验和水平不足,本设计中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目 录一. 设计题目二. 设计条件三. 设计内容四. 污水处理厂基本工艺流程构造五. 格栅概述六. 格栅设计及计算 1.格栅的设计要点 2.格栅的计算七. 平流式沉淀池概述八.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1.平流式沉淀池

3、的一般设计要点及参数 2.平流式沉淀池一般设计 3.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九 参考文献十 附图一. 设计题目某生活污水(15000吨/天)处理装置主要构筑物(格栅、平流沉淀池)设计二. 设计条件 1、水量:15000 吨/天 2、原水水质: COD:420mg/L : 290mg/L NH3-N: 30mg/L TP: 3 mg/L SS: 240mg/L PH: 6-83、 设计出水水质:本设计为某污水处理厂整个工艺流程中的两个环节,污水处理厂最终出水要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而构筑物的功能主要是去除大尺寸或粒径的颗粒物、树枝、悬浮物等杂物,平流沉淀池悬浮物去除

4、率在75%以上。三. 设计内容1、提出该污水处理厂的基本工艺流程 2、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包括示意图),及附属设施的选型。3、附图:平流沉淀池工艺图(标准2号或3号图纸)四.污水处理厂基本工艺流程构造污水 格栅 提升泵房 初沉池 出水 二沉池 氧化沟 配水井 回流污泥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确定污水水质水量分析项目CODmg/lBOD5mg/lSSmg/lNH3-Nmg/lTPmg/lPH进水水质4202902403036-8排放标准12030302516-9去除率71.4%89.7%87.5%16.7%66.7%结果表明,BOD5,COD,SS,TP去除率均较高,需要采取脱氮除磷工艺。五. 格栅

5、概述格栅是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及水井的进口处,或取水口的进水端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杂质。作用: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大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六. 格栅的设计及计算1. 格栅的一般设计要点1.1格栅的工艺参数 影响格栅作用有栅距、过栅流速和水头损失三个工艺参数。(1)栅距 栅距即在相邻两根栅条间的距离。栅距大于40mm的为粗格栅,栅距在2040mm之间的为中格栅,栅距小于20mm的为细格栅。 一般情况下,粗格栅拦截的栅渣并不太多,只有一些非常大的污染物,但它能有效地保护中格栅的正常运行。中格栅对栅渣的拦截发挥主要作

6、用,绝大部分栅渣将在中格栅被拦截下来,细格栅将进一步拦截剩余的栅渣。(2)过栅流速 污水在栅前渠道内的流速一般控制在0.40.8m/s,经过格栅的流速一般控制在0.61.0m/s。过栅流速不能太大,否则将把本该拦截下来的软性栅渣冲走。同时,过栅流速也不能太小。如果过栅流速低于0.6m/s,栅前渠道内的流速将有可能低于0.4m/s,污水中粒径较大的砂粒将有可能在栅前渠道内沉积。(3)水头损失 污水过栅水头损失与过栅流速有关,一般在0.20.5m之间。如果过栅水头损失即格栅前后水位差增大。此时,有可能是过栅水量增加,更有可能是格栅局部被堵死。如过栅水头损失减小,说明过栅流速降低,此时要注意砂在栅前

7、渠道内的沉积。(摘自水污染控制工程)1.2 格栅的设计要点(1)格栅的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允许通过污物的能力来确定。 (2)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中,设两道格栅,一般在泵房前设一道中格栅,在泵房后设一道细格栅,同时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人工清除的为2540mm,机械清除的为1625mm,最大间隙40mm。 (3)如水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污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4)栅渣量与地区的特点、格栅的间隙大小、污水流量以及下水道系统的类型等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采用:栅条间隙1625mm,0.10.05m3/103m3/d(栅渣/污水)栅条间隙3050mm,0.030.01 m

8、3/103m3/d(栅渣/污水)栅渣的含水率为80%,密度约为960kg/ m3。 (5)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6)机械格栅不宜少于2台,如为1台时,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 (7)过渣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8)格栅前渠道内的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9)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0。人工清除格栅倾角小时,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 (10)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 (11)格栅间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 (12)格栅间工作台两侧过道宽

9、度不应小于0.7m。工作台正面过道宽度:人工清除 不应小于1.2m机械清除 不应小于1.5m (13)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14)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15)格栅间内应安设吊运设备,以进行格栅及其他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摘自百度文库和水污染书)1.3格栅选用根据处理泵前悬浮物,采用粗(中)格栅。根据每日清渣量大于0.2选用机械清渣。2. 格栅的设计计算日设计流量q=15000吨/d=1.5104m3/d*粗格栅 共设二组,其中一组为备用。设计参数为:栅条间隙e=0.03m,栅条间隙数n=29个,栅条宽度S=0.0

10、1m,栅槽宽B=2.06,栅前水深h=1.03m,格栅安装角 =75,渠内栅前流速v1=0.9m/s,过栅流速v2=1.0m/s.(摘自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指南)a. 格栅宽度:根据规范要求,粗格栅进水宽度约为进水管的1.2倍,则B=1.2D=1.21.6=1.92m,取2.0m。b. 栅条间隙数(n): n=S(n-1)+en 式中,B为栅槽宽度,m; S 为栅条宽度,m,取0.01m ;e为格栅间隙,mm,取30mm. 将数值代入得 2=0.01 (n-1)+0.03n n=50C.每日栅渣量(W): W=(QW1)/1000式中,W为每日栅渣量,m3 /d;W1为栅渣量,m3/(103m3

11、污水),取0.02m3/103m3 代入各值得 W=(150000.02)/1000=0.30m3/d0.2m3/d。故选择机械清渣。七. 平流式沉淀池概述平流式沉淀池是废水从池的一段进入,从另一端流出,水流在池内做水平运动,池平面形状呈长方形,可以是单个或多个串联。平流式沉淀池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但排泥不方便,采用机械排泥是,机械设备和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锈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淀池有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和污泥区(积泥区和排泥区)四部分组成。进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整个断面上,尽可能减少扰动。沉

12、淀区中,要降低沉淀池中水流的Re数和提高水流的Fr数,必须设法减少水力半径,采用导流墙,对平流式沉淀池进行纵向分格等,均可减小水力半径,改善水流条件。沉淀后出水应尽量在出水区均匀流出。及时排出沉于池底的污泥是使沉淀池工作正常,保证出水水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污泥区和清水去之间应该有一个缓冲区,其深度可取0.3-0.5m,以减轻水流对存泥的搅动。也为存泥留有余地。八.平流式沉淀池设计1.沉淀池的一般设计要点及参数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内容包括沉淀池的只数、沉淀区的尺寸和污泥区的尺寸等,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1)设计流量当废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当用

13、水泵提升时,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的水处理系统中应按照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沉淀时间不小于30min。(2)沉淀池的座数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座数不小于2座。(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时,可参照表1的经验参数设计。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互关系见表2.表1 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设计参数沉淀池沉淀池位置沉淀时间表面负荷q污泥量污泥含水堰口负荷初次沉淀池单独沉淀法1.52.01.52.5152795972.9二级处理前1.52.01.53.0142595972.9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法1.52.51.01.5102199.2971.52.9生物膜法后1.52.51.02.071996981.52.9表2有效水深H、沉淀时间t和q的相互关系表面水力负荷q/m3/(m2h)沉淀时间t/h H=2.0m H=2.5m H=3.0m H=3.5m H=4.0m3.01.01.171.332.51.01.21.41.62.01.01.251.51.752.01.5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