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名词解释、简答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976425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名词解释、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环境学——名词解释、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环境学——名词解释、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环境学——名词解释、简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环境学——名词解释、简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名词解释、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名词解释、简答(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学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层森林草原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 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 境因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多极自然系统。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 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影响问题。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作用机理的科学。生态学不是孤立地 研究生物,也不是孤立地研究环境,而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个体的组

2、合,是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功能, 并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 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的时期内处于 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建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生态规划:利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制定的综合 规划,目的在于科学地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生态平衡:如果某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在较长时间内保

3、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 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的干扰下能通过 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则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物监测:也称生物学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及利用生 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生物评价:也称生物学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 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方法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种类多样性指数法。 中国环境和发展十大对策:1、可持续发展(1)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三同 步,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2、四项重 点战略任务(1)工业污染的

4、防治(2)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3)能源利用率的 提高(4)生态环境的保护;3、四项战略措施(1)加强科技开发(2)运用经济 手段保护环境(3)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4)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自然资源:广义的是指在一定的时空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 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是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 中利用的自然物。自然环境: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 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森林资源:俄国林学家莫罗佐夫1903年提出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 境的综

5、合体,生态学称之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 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而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方就叫 做。矿产资源: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 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光化学烟雾:汽车排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形成光化学 氧化剂,与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遇水份产生硫酸雾,相结合而形成的光化学烟雾。 生物转化作用:毒物的生物转化。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极小的毒物可以 原表被排出体外

6、,绝大多数毒物都要经过某种酶的代谢从而改变其毒性,这种过 程叫。致突变作用: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称 为。煤烟尘(SOOT)又名烟炱,是指伴随燃料和其它物质燃烧所产生的黑色烟尘,其 中含有50%的碳。烟(FUME)系指由固体升华、液体蒸发、化学反应等过程产生的蒸气。在空气或 气体中凝结成的浮游粒子的气溶胶。粉尘:系指分散于气体中的细小固体粒子,常由煤、矿石等其它固体物料在机械 处理过程中或由风扬起的土壤尘所致。工业污染源:由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 工厂、水泥厂等工矿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无机或 有机化合物等所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称为农业

7、污染源:在农业机械运行时排放的尾气,或在使用化学农药等物质时易散或 经土壤中分解排放于大气有毒、有害及恶臭气态污染物的劳作场所称为 大气污染: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化和人类所从事种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 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 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受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 类现象。大气湍流:指大气以不同的尺度做无规则运动的流体状态。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或者说是在垂直地 球表面方向的气温分布。它决定了大气的稳定度。逆温: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时,大气层的温度分布与标准大气情况下气温分 布相

8、反时,称为温度逆增,简称逆温辐射性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地面强烈的辐射使地面和近地面的大气层迅速 降温,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出现辐射逆温。绝热过程:物理学上若一系统在与周围物体没有热量交换而进行状态变化时,称 为绝热变化,状态变化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绝热过程。水质:即水的品质是指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综 合特性。BOD: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条件下,温度为20度时由于微生物的活动, 使可降解的有机物氧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要的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时所 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量计。DO是溶解氧的意思。TOC总需氧量。污水

9、综合排放标准:为保护水环境质量,控制水污染,除了规定地面水体各种污 染物的允许标准值外,还必须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源,对各类污染物允许的排放 标准做出规定。负营养化: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农田 径流中也常夹带大量的氮肥,磷肥,这类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港湾等水流 缓慢的水体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这种现象被称为。水污染:水体因接收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 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需氧性有机物污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醇等有机物可在微生物作用下 进行分解,分解过程需要消耗氧,因此统格生活污水及其特性:生活污水

10、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主要含人的排泄物 和生活废料。特性:水质比较稳定、混浊、深色、具恶臭、微碱,一般不含有毒 物质,但常含植物营养物质,且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寄生虫卵。水体自净作用: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质使自身的质量保持洁净的能力, 人们常常称之为水体的自净。包括物理过程:如稀释扩散挥发沉淀,化学过程: 氧化、还原、吸附、中合等反应。生物和生化过程:如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代 谢。稀释作用的实质是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因扩散而降低了深度,稀释并不能改变也不 能去除污染物质水体生化自净: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为无机物的过 程,可以使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大大减少,这就是水体

11、的。水环境容量:水体所具有的自净能力就是水环境接纳一定污染物的能力,一定水 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废水中溶解状及胶体状有机物质得到氧化分解的方 法即为生物处理法,分为活性污泥法一好氧的悬浮生长系统、生物膜法、厌氧生 物处理技术、天然的生物进化系统。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分解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一般有机物首先会被水解和产酸细菌分解,生成各种有机酸,然 后又有产氢、产乙酸细菌将各类有机酸转化为乙酸、氢气和CO2,最后产甲烷细 菌再将乙酸、氢和CO2转化为甲烷气体。天然的生物进化系统:存在于天然条件下的大量微生物生命活动对废水具

12、有极好 的净化作用,利用天然条件下微生物活动处理废水的系统,统称为。包括生物 稳定塘在其中污水长期缓慢流动,有机物得到微生物的分解,塘内藻类通过光合 作用向微生物提供氧,塘表面也有复氧作用,根据占优势的微生物种类、需氧量 及供给方式,可分为耗氧塘、厌氧塘、兼性塘和曝气塘。土地处理系统是另一类,利用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同时也可利用废水及其中养份灌溉土壤上种植的作物,可分快速渗滤、慢速渗滤、 地下渗滤、地表漫流等。生物膜法:微生物附着生长于某种载体的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生物膜,并利用 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方法即那。常用的有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转盘 等。活性污泥法:过程

13、一般包括吸附、氧化和絮凝沉淀三个阶段。前两者在曝气池中 进行,后者在二次沉淀池中进行,影响处理效果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废水的PH 值、溶解氧以及营养物质含量,还应注意有毒物质浓度。土壤环境元素背景值:简称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尽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 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土壤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 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土壤污染:系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输入到土壤环境中,其数 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从而使土壤污染物的累积过程占优势,土壤的 生态平衡受破坏,正常功能失调,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作物

14、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随之下降,并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最终将危及人体健康 以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使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量明显高 于土壤环境背景值,致使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的现象。土壤退化:由于自然的特别是人为的原因,使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和破坏,而使土壤固有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和状态发生改变,导致 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生产潜力和环境质量的等级或状况下降,均属土壤退化现象。土壤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角度讲,土壤生态系统是指地球陆地地表一定地段的土 壤生物与土壤及其它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趋向生态平衡的相对 稳定的系统整体。土壤荒

15、漠化和沙化:指因气候干旱或人为不合理利用使地表植被破坏或覆盖度下 降,风力侵蚀土表或土体盐渍化加重,均属荒漠化表征。主要措施:控制农垦防止过牧,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林,种灌植草 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措施:因地制宜地开展植树造林,植灌和植草与自然植被保护和封山育林相结合,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水土保持与合理的经济开发相结合,并以小流域为 治理单元,逐步进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系指在水、风等迎力作用下,土壤及其疏松母质被剥蚀、 搬运、堆积的过程。盐碱化: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地下潜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加,气候干旱,蒸发增强, 而导致土壤表层盐化或碱化过程增强。表层盐渍度或碱化度加重的

16、现象。治理措 施:实施合理的灌溉排水制度,调控地下水位,精耕细做,多施有机肥,改善土 壤结构,减少地表蒸发,选择耐盐碱作物品种,此外,对碱土增施石膏等,不单 可防治次生盐碱化,而且发挥盐碱土资源潜力,扩大农用土地面积,改善盐碱地 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系指土壤环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性以及所处状态的水平。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在研究土壤环境质量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土 壤环境质量的高低与优劣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噪声:随着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人们生存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些 过响的,妨碍休息和思考的令人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包括杂乱无章不协调的声音。 这些不需要的声音被称为环境噪声声压和声压级:有声波时媒质中的压力与净压的差值称为声压。声压是衡量声音 大小的尺度,用牛顿/平方米或微巴计量。为了便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