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汽修专业)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76322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汽修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汽修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汽修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汽修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汽修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汽修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汽修专业)(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陕西省机电技工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组2016年3月目 录引 言31.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分析31.1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31.2存在的主要问题42.汽车维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52.1汽车行业发展调查52.2汽车维修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分析63.人才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63.1基本思路63.2改革目标74.办学模式的改革94.1办学模式改革的总体框架94.2办学模式改革的组织实施95.课程模式改革105.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105.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2、115.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126.教学模式改革126.1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改革126.2教学手段与方法137.教学设施与环境改革137.1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的多元实训模式137.2教学设备与设施配置148.教师队伍建设148.1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148.2专业带头人的培养148.3骨干教师的培养148.4双师型教师培养158.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59.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1510.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预期效益16陕西省机电技工学校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引 言为了使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汽车维修中、高层次

3、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推动下,积极开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按照学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校企互动、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指导思想,确立以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的品学兼优的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汽车维修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和汽车行业人才大量需求的需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转化的中枢,为社会输送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宗旨,真正体现职业教学的价值。结合行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院校调研分析报告

4、及我校现在开设的专业现状,特编制本方案,以期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办学水平,使学校的发展更具特色,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使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渭南地区乃陕西省均具有较强竞争力。1.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分析1.1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我校汽车维修专业设立至今已近10年,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为长足、重点发展汽车维修类专业,学校于*年成立“汽修教研室”。汽修教研室现共有2个专业(层次及专业方向):汽车维修(中级工班)、汽车维修(高级工班),有高级工、中级工、短期培训等多层次培养模式。汽车维修专业已被确定为我校今后重点支持发展的专业。1.1.1学生情况汽车维修专业开办至今,累积毕业生达*多人,目前在校

5、生共*人。近两年在校生人数保持*%的增长幅度,就业率始终保持在*%以上。*%以上毕业生就业于本(外)地,主要在汽车制造、维修保养、美容配件等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大多数已成为企业汽车生产、维修服务工作岗位的主力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满意率达*%。近两年在参加的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共有*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1.1.2师资情况师资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前提,学校很是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让老师定期到企业交流、培训,并积极引进企业、社会具备培训经验的技能人才到校任教。教研室现有汽车专业教师*人,其中专职教师*人、兼职教师*人,具有本科学历*人,均具备技师(或工程师)技

6、能等级,未来两年年还将引进2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专职教师。1.1.3实训室情况校内初步建有汽车整车检测与维护实训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控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电控实训室等6个实训教室。实训室基本能实现所有实习课程的教学需求,且我校汽修实训设备技术状况良好。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开发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现已与东风悦达起亚、比亚迪、丰田等数个品牌的汽车维修服务店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及就业、学校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开发、校企双向技术交流与协作、短期培训等提供的一定的保障,并为今后深入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1

7、.1.4课程建设现阶段,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大力开展教研教改,积极推行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部分课程的教学中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深入教改打下了基础。1.2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一所企办技工学校,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办学规模、办学水平等方面紧跟省内同类学校。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省内部分学校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职业教育要紧密依托企业,要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其所需的人才,仅仅凭借学校的力量与资源是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本专业在汽车维修服务领域校企合作活动开展方面做了一

8、些尝试,但在校企深度、长效合作机制的建设方面上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企业没有深入地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来。1.2.2没能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完全形成适应汽车维修服务类企业与学生共同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上,人才培养目标功利化,只强调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要求不够; 对培养规格的定位不准,脱离岗位群,与岗位需求错位。课程体系未完全打破学科化体系。未建立系统的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活动为导向的“工作化”的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1.2.3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提升对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企业兼职教师较少,师资队伍结构不太科学

9、。教师在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多年延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限制教学改革的活力;教学方法单一,手段简陋。1.2.4教学资源与课程的匹配度不够教材为本的观念长存,缺少与课程相适应的配套教学资源,经常出现程设置与资源配置因果关系错位:经常出现会“什么教什么、有什么练什么”的情况。 1.2.5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不够完善在校期间学生基本以课堂学习为主,而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很好的再现企业实践生产情景。简单的”2+1”模式其实就是2年完全的学校教育,再加上最后1年的顶岗实习,没有体现实质“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1.2.6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评价手段单一,采用终

10、结性考试居多,过程化考核力度不够,缺乏第三方评价体系。2.汽车维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2.1汽车行业发展调查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渭南及西安地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已有的汽车制造企业陕汽集团、比亚迪公司,这两家不同类型的汽车制造企业近几年均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属于大批量生产,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其生产特点决定了需要大量的生产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两家汽车制造企业为周边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毕业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如何与现代汽车制造企业接轨,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汽车售后服务领域,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私

11、人购置轿车比例已经超过80%,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因此,相应的汽车4S服务技术的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目前较为主流的汽车品牌发展规模来看,比亚迪、吉利、东风日产、上海通用别克、广汽本田、北京现、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奥迪、宝马、奔驰等国内外各品牌厂家均在西安及渭南地区设有4S店,且规模每年呈扩张趋势,对维修人员需求在不断增加。2.2汽车维修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分析目前,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有一二类企业30多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每年都在以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国营、集体、股份制、私营、个体、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的汽车维修企业在共同发展,4S店、特约维修服务站、综合维修厂、快修

12、连锁店、专项维修店等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各展其长,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品种多样,分布广泛,服务方便,能够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汽车维修市场体系。通过调研得知,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和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和普及,汽车产品及其维修技术高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汽车维修工作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正从注重数量向注重高素质、高技能转变,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能在汽车维修生产过程中独当一面解决技术、质量、业务等问题的人才是当前最为紧缺的人才。同时汽车进入家庭也使汽车用户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维修业高技能人才不足的现象近年来日益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汽车维修行业的

13、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了汽车维修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因此,汽车维修专业中高级技能等级层次的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3.人才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3.1基本思路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目标,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办学模式改革,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实现专业对

14、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并探索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通过各种培训和人才引进,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水平;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评价模式改革研究,建立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本次建设项目的实施,使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3.2改革目标3.2.1总体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基础,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劳动者就业的办学

15、方向,重点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服务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探索人才培训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全面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综合办学实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渭南乃陕西地区一流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3.3.2具体目标(1)建成的特色专业及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部署,深化与区域内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加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力度,带动相关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群)建成地方产业特色浓、社会服务能力强、在省内具有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与产业结构调整联动,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创新并完善 “工学结合-技能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和建设体现职业岗位(群)要求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优质核心专业课程,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