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单元测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76219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上: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上: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上: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上: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单元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单元 养成交往品德 一、选择题(113为单选,1418为多选)1新民晚报上登了一个下岗女工的真实故事。这位下岗女工在南京路上找了一份卖鞋的工作,但老板要她卖假货,她干了几天,心里十分不安,她想自己是一个母亲,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但自己却天天在撒谎。经过思想斗争,她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这位女工的“义举”说明:( )A这位女工文化程度不高 B这位女工教育孩子的方法得当C不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违背诚信的原则 D人们需要相互尊重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告诉我们:( )学科A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许下的任何诺言,都要去履行 B能想到就能做得到C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去履行 D君

2、子说的话,常常反悔3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 )学科王A不要有好奇心 B我们应该以诚实的态度对待人和事C欺骗他人一次可以,但不应该多次欺骗他人 D人人都爱慕虚荣4与人相处时不说大话、空话,不轻易许诺,而一旦答应别人,则“一诺千金”。有这样行为习惯的人,才会博得信任,说明做人要( )A言而有信 B坦诚相见 C宽容理解D平等待人5莎士比亚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这句话说的是:( )A老实人好欺负 B只有诚实才能打动人心,获得人们的信任C老实人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 D人不能过于老实6得到信任最有效的办法是:( )A偷奸耍滑欺骗他人 B投其所好笼络他人 C顺从别人 D诚实待人7我国古代哲人老子曾经

3、说过:“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说一个人过于轻易地答应别人一件事,就必定没有足够的信用。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信任,就不会有朋友,也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这说明:( )我们要努力赢得他人的信任 为人不能轻率地许诺 一旦许诺,就无论如何也要做到 我们不能对别人做出任何承诺A B C D8某班一度流行给同学取外号,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的头上,谁就背上沉重的包袱,心里有一种羞辱感。取外号行为的错误在于 ( )对人不礼貌; 对人不尊重; 没有换位思考; 采取什么方式对人,没有设身处地想一想A. B C. D.9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就能够:( )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获得友善和感激 被别人接纳和理解

4、得到所有的关爱,成就任何一件事A B C D10星期天,小林到西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西湖怎么走?”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着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有六百丈。”小林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要做到:( )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妨碍他人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要尊重老年人、照顾女性、关爱儿童 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A B C D11据说,假如可口可乐的全部工厂一夜之间烧光,第二天,依靠它的商标就会重整旗鼓的,你认为是因为可口可乐拥有 ( )A银行的巨额存款B独家配方

5、C顾客资助D良好的信誉12湖北某市12岁的学生王飞,蹲在很浅的水中,假装不会游泳,大喊救命,一名工人方俊明见状不知是谎,跃入水中救人,因水浅,导致颈椎骨析,终身残疾。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撒谎骗人害人害已,我们要引以为诫 B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伤害C王飞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D王飞的应加强诚实教育,吸取教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13“金无足赤,人各有别”,这就要求我们与他交往时( )相互宽容,彼此尊重 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学会“合而不同,求同存异” 尊重彼此的个性。A B C D14对于诚实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诚实能使我们心怀坦荡,形成健康人格 B诚

6、实能使我们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C诚实能使社会生活更加健康和谐 D诚实的人总是容易吃亏15下列做法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有( )A某饭店特色菜“群英荟萃”每盘68元,其实是用各种萝卜做成的一道凉拌菜B北京同仁堂药店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商品原则C一些商业名店打出“童叟无欺买卖公平”的旗号,并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D一些厂家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16诚实待人,就要做到:( )A必须履行承诺 B坚持实事求是 C敢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D不顾具体情况,永远不撒谎17在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增加了“同学之间应互相尊重,理解宽容 ”,为此,尊重他人应做到 ( )A礼貌待人 B

7、不妨碍别人 C懂得敬重老人 D尊重他人的信仰18生活场景:前面有人挡住你的去路,这时,如果你说:“让开!让开!我要过去! ”或许换来的只是不屑一顾的白眼。如果你能使用敬语,客气地说:“对不起,麻烦您让一下路好吗? ”对方一定会马上让开,面带笑容地让你过去。这说明了 ( )A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语言不文明会造成交往困难 B在待人接物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C礼貌具有神奇的力量和魅力,礼貌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D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能化解不必要的争吵与矛盾二、判断题(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括号内画“”,错误的画“”)诚实能使我们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 )2别人请求的事情,应该尽量答应,至于能不能兑现则无关紧

8、要。( )3只要我人缘好,别人就肯定会信任我。( )4“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我们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5我学习成绩很好,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我没必要去尊重他们。( )三能力素养评价(一)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纪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当政的时候昏庸无道,不理朝政,整天在后宫和美人嬉戏。周幽王特别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什么都满足她,可是褒姒却总是不高兴,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想了很多办法来逗褒姒,想让她笑一笑,可是,他越是想让褒姒笑,褒姒越是沉着脸,故意不笑。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真是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外面游玩,他们到了骊山烽火台。周幽王向褒姒解释烽火台的

9、用处,告诉她这是传报战争消息的建筑。那时候,从边疆到国都,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高土台,派士兵日夜驻守,当敌人侵犯边境的时候,烽火台上的驻兵立刻点燃烽火,向相邻的烽火台报警,这样一路传递下去,边境发生的情况很快就能传到京城。而一旦国都受到威胁,骊山的烽火台也点燃烽火,向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传递消息,诸侯国就会立刻派兵来援助。 褒姒听了周幽王的话后,不相信在这样一个高土堆上点把火,就能召来千里之外的救兵。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周幽王立即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烽火在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上点燃,各地的诸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 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脚下时,却看见周幽王

10、正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什么敌人,才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诸侯们不敢发脾气,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到平时气度不凡的诸侯们,被戏耍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见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里痛快极了。 等诸侯王都退走了以后,周幽王又让士兵再点燃烽火,诸侯们又急匆匆地带着军队赶来了。周幽王和褒姒一见诸侯们又上当了,在烽火台上一起哈哈大笑。就这样,周幽王反复点烽火,戏弄诸侯。最后,当烽火再点燃时,已经没有一位诸侯再上当了。 过了不久,周幽王想立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他废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亲是申国的国王,听到自己的女儿被废,非常生

11、气,立刻联络别的国家,发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赶紧下令点燃烽火,召唤诸侯。 可是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凭烽火不断,就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很快,周朝的国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杀死,褒姒被抓走,周朝灭亡了。(1)读完这个故事,请你写一句话的读后感。(2)“烽火戏诸侯”,让周幽王付出了亡国的代价。可见诚实有时可以事关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对于个人而言,诚实也是一种重要的美德。结合课本所学,回答诚实的重要意义?(二)吻猪的诺言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学校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令学生们兴奋不已的事。 有一位老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们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

12、师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要是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去吻校外牧场里的一头猪。”这些调皮的孩子们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是最大的母猪。”孩子们都希望老师去吻一头猪。从那天起,他们课堂纪律变好了,学习积极性很高,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大猪吗?” 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 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找到一头最大最肥的猪。 老师走近那头大猪,轻轻地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手舞足蹈。兑现吻猪

13、的诺言,这位老师无疑是一个值得孩子们信任的人。结合这个故事,说一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三)小镇两个人分别想搬到同一个小镇居住。到了小镇附近,一个老头坐在镇外。其中一个人问他道:“镇里住的是怎么样的人? ” “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 ”老头反问他。 “非常可爱,我在那里开心极了,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另外一个人走到老头跟前问他:“镇里住的是怎么样的人?” “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老头反问道。 “那是个可怕的地方,他们自私、刻薄、没有一个愿意帮助别人 ” “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老头说。(1)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2)请你根据对这个小故事的理解,把那位老人懂得的道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谈谈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应该怎样做?(四)孙中山巧对张之洞清朝光绪年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