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研重点归纳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757061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考研重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理学考研重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理学考研重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理学考研重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理学考研重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考研重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考研重点归纳(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刺激:引起活组织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兴奋:生物体受足够强的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加强的反应。抑制:机体对内外界刺激的反应表现为活动减弱或相对静止。阈值: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內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內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通过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本声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自身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

2、性的反应。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馈: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正反馈: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向原来方向的活动。负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由五个基础成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1、內环境稳态是如何维持的,维持內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答:体内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都从某个方面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例如肺的呼吸活动可以从外界环境摄取细胞代谢所需的02,排出代谢产生的C02,维持细胞外液中o2和CO2分压的稳态,胃肠道的消化、

3、吸收可补充细胞代谢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肾脏的排泄功能可将多种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血液循环则能保证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身体各个器官系统正常功能活动的综合,是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在高等动物中,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得内环境和各种生理活动之所以能够维持稳态,就是因为许多负反馈控制系统得存在和发挥作用。2、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主要的调节方式是何种?为什么?答:有三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特点:神经调节为主要的调节方式;通过骨骼肌运动的调节,使调节准确、精巧、迅速方式:非条件

4、反射:先天存在,反射弧固定,数量有限,属于一种低级反射。条件反射:后天建立,反射弧不固定,数量无限,属于一种高级反射。体液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属于神经调节的一部分,相当于传出部分的延长。方式:全身性的体液调节:激素由血液或组织液携带作用与相应受体的细胞;旁分泌:激素在组织液中扩散至邻近的细胞,调节邻近细胞的活动;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合成的激素由神经末梢释放入血并作用于耙细胞。自身调节特点: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调节的弧度小,灵敏度差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

5、身调节。生理功能的反馈调控: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是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跨膜扩散的最取决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梯度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单纯

6、扩散在物质转运的当时是不耗能的,其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包含的势能。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程。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有载体蛋白质和通道蛋白质。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竞争性抑制;(2)饱和现象;(3)结构特异性。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现象;(3)通道有“开放”和“关闭”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静息f激活f失活化学门控通道:分布于肌细胞终板膜,嗅、味觉细胞电压门控通道:分布于神经轴突和骨骼肌、心肌细胞的质膜中机械门控通道:

7、细胞膜感受机械性刺激并引起细胞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过程。分解的一个ATP将3个Na+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K+移入膜内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即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出胞是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由细胞排出的过程,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入胞则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分为吞噬和吞饮,吞饮又分为液相入胞和受体介导式入胞:特异性分子与细胞膜外的受体结合并在该处引起的入胞作用通道:载体:跨膜电位:在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静息电

8、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特点:可兴奋细胞均有的普遍现象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现象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为反极化。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电位:使Na离子通道即或与膜去极化间建立正反馈过程所需的临界膜电位。局部电位: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终板电位:跨膜的Na离子

9、内流远大于K离子外流,使终板发生去极化的这一变化。局部电流:一一一.兴奋收缩耦联:将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等张收缩:收缩时只发生肌肉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单收缩:当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这种形式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新的收缩过程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的总和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完全强直收缩:新的收缩过程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的总和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1、动作电位与局部反应有何区别?答: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局部反应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不表

10、现“全或无”特性;动作电位具有传导性,而局部反应的传播范围从不足1毫米到几毫米,主要取决于膜的被动电学特性,但不能进行远距离的不衰减传播;动作电位不可叠加、融合,通常是一个动作电位结束后才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局部反应可叠加,有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两种形式。2、试述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答:静息电位:其形成是由于电化学驱动力静息时细胞内的K+比细胞外高几十倍,细胞外的Na+浓度比细胞内的高十倍左右。在静息状态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K+的跨膜外移形成了跨膜电位,数值上近似于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而不允许Na+、Ca2+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

11、成过程不消耗能量。动作电位:形成条件: 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Na+、Ca2+、Cl-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主要是Na+-K+泵的转运)。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静时主要允许K+通透,而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又主要允许Na+通透。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而阻断Na+通道(河豚毒)则能阻碍动作电位的产生。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3、试述神经一肌肉接头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12、。答:神经末梢兴奋一接头前膜一前膜内Ca离子浓度升高一Ca离子进入接头小体一出胞作用一Ach释放一R-Ach接头后膜对Na离子浓度升高一终板电位一肌膜锋电位一肌肉收缩4、试述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答: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肌膜和由肌膜延续形成的T管膜传播,同时激活T管膜和肌膜上的L型Ca通道;激活的L型Ca通道通过变构作用活内流的Ca离子激活JSR膜上的RYR,RYR是一种Ca释放通道,它的激活使JSR内的Ca离子释放入胞质,胞质内的Ca离子浓度升高;胞质内Ca离子浓度的升高促使肌钙蛋白与Ca离子结合并引发肌肉收缩;胞质内Ca离子浓度升高的同时,激活LSR膜上的钙泵,钙泵将胞质中的Ca离子回收入肌质

13、网,遂使胞质中Ca离子浓度降低,肌肉舒张。5、试述终板电位的产生机理?答:终板膜本身没有电压门控Na离子通道,因而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具有局部反应特征的EPP可通过电紧张电位刺激周围具有电压门控Na通道的肌膜,使之产生动作电位,并传播至整个肌细胞膜。6、简述负荷对肌肉活动的影响?答:一.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受到的负荷。其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即肌肉的初长度。在最适初长度下,收缩可以产生最大的主.动张力,如大于或小于这个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都会下隆。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随后负荷壇加,攵缩张力增加而缩短速度减小,当后负荷增加到使肌肉.不能缩短时,肌肉可产生最大等长收缩

14、张力一(P0);当负荷为.0.时,.肌肉缩短可达到最大缩短速度。不改变肌肉初长,但改变肌肉缩短的速度。-#-7、骨骼肌的收缩原理?答: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属于横纹肌,横纹肌的肌原纤维是由粗、细两组与其走向平行的蛋白丝构成,肌肉的缩短和伸长均通过粗、细肌丝在肌节内的相互滑动而发生,肌丝本身长度不变,由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第三章血液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彼此较快地以凹面相贴。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的特意性抗原的类型。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红细胞沉降率:血液加抗凝剂后,置于特制的玻璃管中,测定红细胞在一定时间

15、内下降的距离。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血型:血细胞膜外表面特异性抗原类型,通常指红细胞血型。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凝集原: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其特异性取决于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蛋白质或糖脂Rh抗原只存在于红细胞上凝集素: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其反应的特异抗体,为Y球蛋白,存在于血浆中红细胞生成调节:爆式促进激活物(BPA)糖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由肾脏产生,肝产生少量。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促进网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血小板的生理作用;1.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2. 参与生理止血功能。(1)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止血栓,防止出血。(2)血小板分泌:生理性致聚剂ADP、5-羟色胺、儿茶酚胺TXA2等活性物质,ADP使血小板聚集变为不可逆,5-羟色胺等使小动脉收缩,有助于止血。(3)促进血液凝固,形成牢固止血栓。1、血清与血浆有何区别?答: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血浆含有凝血因子而血清缺乏凝血因子。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因而与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