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9754473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教学目标】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到达熟读成诵。【教具准备】VCD、生字卡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

2、、读好)办法学习现代文?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1、揭示课题读古诗:刚刚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板书:草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领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领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3、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驰名的诗人。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个人读; 同桌读; 指名读; 检查读。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2、析词、解词、翻译: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草很茂盛的样子)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连续板画,显示

4、变化: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岁:出生9年,就是9岁。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发芽茂盛变黄枯槁。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烧与“绕、“浇的区别。“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1、吟唱?草。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根底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