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社戏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9752979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社戏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社戏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社戏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社戏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社戏教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戏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以及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间诚挚的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本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结构也较复杂,真正写 “社戏”的内容不多,而文章却以 “社戏”为题。如何正确把握本文的主题,理解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这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要很好地、准确地对本文作整体把握,必须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各部分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懂得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些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2、。(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陪童年鲁迅走过了充满童趣的生活,他把“百草园”称为“我的乐园”,回顾一下,百草园为什么是“乐园”?(“我”在百草园获得无穷乐趣:有吸引人的景物,有神奇的美女蛇故事,有雪地捕鸟的乐趣。)无独有偶,鲁迅先生在另一篇文章,提到另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他称这个地方为“乐土”,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他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就是去赵庄看社戏。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鲁迅先生的脚步,走进他五彩斑斓的童年世界,一起去感受社戏的精彩。二、 整体感知情节1、首先,请大家自读课文,快速阅读,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体脉络,并标好段号。然后找出

3、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认真阅读,想一想这一部分最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概括文章情节。师总结: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大家归纳得不错,我们按照看社戏前、看社戏、看社戏后的时间顺序归纳了主要内容。2、课文的标题是“社戏”,但是真正写到“看戏”,是从哪一段开始的?(第17段)在“看戏”之前,作者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来转弯抹角,千呼万唤,社戏才开演,干脆,我们单刀直入,这样写前面的部分:“一年夏天,我住在姥姥家,正赶上赵庄演社戏,于是一天晚上,我就和一群小伙伴驾着船去看戏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太简单,写这些是为了对看社戏的时间、地点

4、、人物等方面作必要的交待,交待清楚背景,使文章有波澜,通过这些描写和铺垫,看社戏的心情更是迫不及待了,更是兴奋和向往了。)大家再看看以上的这些情节,其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片段,请大家谈谈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片段。(预设:归航偷豆。吸引人的原因: 偷豆最富有儿童情趣。试想:初夏之夜,江南水乡,归航途中,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无拘无束,自作主张,偷豆煮豆,解馋尝新,这样的活动不像是一场游戏?孩子们同心同德,合理分工,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共享美味,那手忙脚乱的动态、那兴高采烈的神情、那热闹开心的场面可以想见,这样的游戏岂不是饶有情趣,妙不可言? 特别有意思的是,写罢吃豆后,对策多么天真、稚气!叫人忍俊不禁

5、。这样的尾声更使偷豆的游戏平添了一份童趣。偷豆的活动也勾起了我们在坐的各位童年类似嘴馋往事的回忆,读来感到亲切,引发共鸣。)三、 品评人物同学们,假如你来到了平桥村,你愿意和谁交朋友?为什么?请同学们运用“我愿意与 交朋友,因为 ”的句式来回答。(双喜:看戏前,当“我”因为看不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地表示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至使“我”能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

6、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周全。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这补偿对“我”的歉意,他还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机灵勤快阿

7、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大家好像都只愿与小伙伴们交朋友,大人呢?有愿意与平桥村的大人交朋友的吗?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六一公公形象。(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31至第38段)本文中笔墨最多的平桥村的大人当属六一公公,我们来看看六一公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31至第38段,呆会儿我要让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片段。朗读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一下怎样读,才能读出人物的神采风貌。突如其来,六一公公出场了,一边是偷豆子的,一边是被偷的,他们见面了,会怎么样呢?六一公公是特意来找双喜等人的麻烦的吗?(偶然遇见)语气强硬吗?(没有被偷的气愤,轻描淡写地责怪双喜等人

8、的淘气)双喜听了六一公公的话,害怕吗?(还很神气,好像偷人家的豆子还是给人家面子一样,还倒打一耙,“你把我的虾吓跑了”。)我当时在干什么?把注意力集中在虾上的“我”对六一公公问话的回答会抱什么态度?(敷衍,漫不经心)“我”的台词只有两三个字,根本没空理会他,而六一公公听了“我“的回答之后呢?什么心理?(非常感激,得意、自豪、振奋)现在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片段,把人物的神采读出来。大家愿意与六一公公交朋友吗?为什么?(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厚道,热情好客。)师:看来,平桥村的村民无论大人小孩都

9、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他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迅哥儿在和他们的相处中结成了真挚的情谊。四、明主旨师:迅哥儿和小伙伴们月夜看戏,偷豆,在课文中,作者用一句充满感情的话概括了那晚的经历,写出来多年以后的感受,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一句?(最后一段)让我们把这压轴的话齐读一遍。这句话包含什么样的情味?(怀念、眷恋、怅然若失)师:作者念念不忘那夜的“豆”和“戏”,那么,就豆子本身而言,好吃吗?文中还有一个细节,第二天,六一公公送来了豆,这应该是六一公公精挑细选的豆,我第二天吃的感觉如何?(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精心准备的豆子却没有孩子们手忙脚乱做的豆子,这如何理解呢?(吃豆的乐趣来自于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

10、的快乐,来自于那份欢畅的心情,来自于一份新奇刺激,来自于特定的优美的环境,来自于伙伴们的纯真可爱。吃豆的过程充满童趣,“豆”中饱含着一种真挚的情感,)师:可以确定,豆并不是什么超级美味,那么,戏是不是很精彩呢?请同学们一起看写戏的部分。请大家用原文回答:“我”最愿意看的是什么戏?看到了没有?看了些什么?最怕看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老旦唱戏的?这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因为作者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戏我们看得很扫兴,很乏味,昏昏欲睡,小伙伴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是否可以确定,这戏究竟精不精彩?师:戏一点也不精彩,豆也很平常,大家归结一下,真正令“

11、我”难忘的是什么呢?讨论归纳:“我”所难忘的不是社戏本身,而是看戏过程中和小伙伴们结下的真挚友谊,感受到的江南水乡特有的优美风光,还有乡间生活的自由空气,无拘无束的氛围,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平桥村之所以成为“我的乐土”,我归结为三个方面:风景美、人情美、人性美。这种美好的感觉萦绕在心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成年之后的迅哥儿,再也难以拥有这种美好的感觉了,不禁怅然若失。美丽的江南水乡,令人难忘的朋友深情,这一切都永远地停留在了“迅哥儿”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回忆,愿我们珍藏。今天,和同学们一起上了这篇美文,营造了很和谐的氛围,也许若干年后,我也不禁要感叹:“我再也没有拥有这样配合默契的学生,也不再上这样的好课了。”五、作业(1)摘抄本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并作点评赏析。 (2)写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物内心的感受,二三百字即可。优美的水乡风光诚挚深厚的情谊自由畅达的空气淳朴善良的性情戏 难忘豆板书: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随母归省乡间生活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