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752888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 “技术创新”其,本质特征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 构成为 :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各个 主体在实现该体系的各功能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并存在着合理的相 互联系机制。其中 ,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 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成果、育人、信息等方面有着明显 优势,所以,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的创新模式正日益促进着科技与经济 的发展 ,应给予高度重视。1 强化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化、国际化和高度专业化趋势,使企业从事科技开发活动需

2、要与外界进行大量的技术、人才、信息、资金和物 质交换。与智力、知识、信息资源丰富的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 合作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是科研、 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 ,其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 新规律 ,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机制 ,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实现形 式和途径。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 : “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 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解决科技和教育体 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因此 ,在技术创新的新形势下 , 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应重新

3、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理顺关系 ,取长补短 ,完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全过程。1.1 着力解决产学研界面的准确接口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企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因素小 ,创新速度慢 , 其原因之一是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没能找到与企业的结合点。如我 国的技术市场发展虽快 ,但按目前的趋势看已出现三多三少 :各地各种 名目为 “科”企“”搭桥唱戏的科技交流会、科研成果发布会多 ,而最终 成交的项目少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提供的科研成果、专利项目多 ,能 满足企业需要的项目少 ;在科技交流会上签订意向合同的多 ,会后达成 协议实施成功的少。又如一些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 ,走遍大江南北 , 也很难找到一项

4、满意的项目。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成果虽多 ,但 有相当一部分是试验室的成果 ,仅通过鉴定或小试 ,尚未工业化 ,有些 尚待完善和配套。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大量学科及综合高级人才 ,适合开展基础科学研 究和结合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其中 ,基础研究是高校的 优势所在 ,对技术创新有重要的支持和先导作用。当前有些人以为高 校科技的产业化就是 “全面出击 ”从,上游的基础研究到下游的市场开 发、销售服务一竿子插到底 ,全过程包揽在高校身上。这是一个认识 的误区。大学的内部结构及内在机制并不适合于经商,高校在产业升级中发挥作用应当集中在培养人才和关键技术攻关上。不少事实说 明 ,从基础研究成果

5、到关键技术开发需经过大量技术转化工作,才能变为生产力。产业升级要靠产业界、政府、学术界及研究机构分工协 作,优势互补。高校一竿子插到底的想法 ,使大学负重过大 ,违反现代 社会分工的客观规律 ,不利于实践。美国的硅谷 ,正是由于斯坦福大学 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向高科技企业输送科技人才和研究成果才发 展起来的 ,但决不是由这两所大学直接经营 ,否则 ,这两所大学就不会 成为一流大学 ,硅谷也未必能成为著名的高技术产业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即投入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利益分配主体 和风险责任承担的主体。但应当看到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 ,企业普遍 技术支撑不足 ,对科技成果的吸收能力低 ,对科

6、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承受 力弱。目前 ,许多大中型企业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寻求合作 ,仅着眼在找 一些短平快的项目 ,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 收及开发能力。因此 ,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发一些技术难度 大的科技成果 ,成功率极低。例如许多高校面对现实 ,把科技成果在校 内进行前期转化 ,力求自我开发 ,发挥“孵化器 ”和“辐射源 ”作用,然而, 高校的技术成果一般对市场缺乏准确定位 ,成果多数属于上游实验性 研究而工艺技术集成度小 ,加上注资能力极为有限 ,常常难以打开产业 化局面。所以 ,面对目前这种状况 ,较好的作法是应鼓励有眼光的企业 家搜寻一些科研幼苗或实验室的胚胎 ,

7、利用自己的资金、基础设施、 工程技术、人力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孵化 ,使其逐步完善成为有竞 争力的产业。例如无锡轻工业大学与无锡中亚公司联办的产学研联 合体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联合体根据协议 ,设置管理委员会 ,管委会 由双方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管委会负责联合体的运行 ,明确双方的 义务和权利。其中学校负责科研开发和中试、研究方向的确定、技 术管理、人才培训及向科研主管部门争取立项等工作 ;中亚公司负责 提供中试场地、仪器设备、工程化基地建设等 ,并每年向学校提供前 期科研经费和人才培养经费等 ,联合开发的科技成果双方共享。由于 合作双方真心诚意 ,关系密切 ,优势互补 ,联合体有了很大发

8、展 ,取得了 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已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柠檬酸钠生产基 地。1.2 解决技术创新中的资本 “瓶颈 ” 针对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尤其是资金问题 ,应该创建产学研 联结的资本纽带 ,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提供新的驱动机制。借鉴 国内外实践 ,主要应开拓两种途径。途径一 :组建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 ,由政府、金融部门、企业、公众机 构和高校发起认购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和投资操作制度 ,并给予优惠 政策,尽快扶持上市融资。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建立一种叫 “新技术开 发事业团”的投资模式 , “事业团”是由政府出资作为基本金、吸收民间 资本参加、集技术中介和投资于一身

9、的财团法人 ,每年定期向大学及 科研机构征集愿意产业化的成果 ,介绍给愿意开发的企业 ,由“事业团 ” 提供大部分开发资金 (一般为 70%),让企业与成果发明者协作开发 ,成 功后获得的利益 ,三方按一定比例分享 ;若开发失败 ,事业团的投资不 收回。因为对成果作严格筛选 ,成功率高 ,不仅促成大批科技成果产业 化,本身收益也迅速壮大 ,开始的资本金仅有 3 亿日元 ,二十几年后的 1989年达到 125 亿日元。这种新技术风险投资的模式 ,比起前几年我 国国内投资公司纷纷搞房地产投资明智得多。例如广州新材料工程 研究中心就是用股份制构建的比较好的案例之一。该中心成立于 1996年 3 月,

10、由广州原能发展公司、广州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广州天 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市科技实业发展公司、中山大 学、广州创业化工联合有限公司、裕达创业基金等 7 个单位以股份 制形式出资构建 ,依托单位是具有科技综合优势和潜力的中山大学。 其目的是建成一个集研究开发、中试生产、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新 型科技开发实体。中心根据公司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 了规范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主任 (经理 )层,规定相应的规章 制度 ,明确各自的职责 ,运行机制体现承包制、聘任制。目前该中心表 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正朝着研究所搞基础研究、中心担负开发中试、 企业进行规模生产经营的合理分工布局的方向发

11、展。途径二 :在高校之 间直接创办新技术产业化上市公司 ,对高校的科技产业进行结构优化 和重组 ,在明晰产权后实行股份制改造 ,由高校、科研机构和合作的企 业控制法人股 ,并对有开发前景的若干新技术成果公开向社会募集公众股,政府在政策上扶持其尽快上市 ,这样 ,既能盘活目前高校科技有 形资产的存量 ,又为高校大量的科技无形资产社会化创造一个有活力 的机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这是政府行为中最能收效的措施。例如 , 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系统部同我国三大仪表集团 公司中的西安仪表集团公司合作建立西仪浙大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 司 ,转让了该部开发成功的SUPCON JX100 集散控制系

12、统和SUPCON JX20A 无纸无笔记录仪的总装技术和生产技术 ;与浙江 华达实业公司合资成立了索普康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生产 SUPCON JL22A 无纸无笔记录仪 ;同浙江省经济技术发展公司合 资 ,成立了迪康自动化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大力推销 SUPCON 系列产 品系统。通过这些措施使 SUPCON 集散系统和仪表得到大面积推广 应用。为工厂创造的经济效益更是难以统计。全国许多省市及高校 也都已迈出这一步 ,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天大天才、东大阿尔派 等等。以北大方正为例 ,几年间由原来的几亿元产值增长到去年的 60 亿元,近年自投研究开发经费 6000 万元 ,不断保持技术创新的

13、好势 头。1.3 创建产学研联结的人才互补模式当前无论企业还是高校和科研单位都存在人才既多又缺的局面。在 高校和科研单位中 ,懂政策、善经营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奇缺 ;对企业来 说,关键是缺乏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开发型人才。“科 ”企“”双方如能在科技人才交流上打破界限将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如企业 和高校、科研单位双向定期租用、借调、互换技术人员 ,也可联合组 成攻关组 ,就某一项目或课题合作研制。这种有计划、有目的的人才 交流 ,要比科研人员自己下海 ,或被企业挖走更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和人才的长期培养使用。这种人才交流方式也应在科研单位之间、 科研与设计部门之间、科研单位与高校之间进行。

14、如能推出技术计 时工 , 或将项目分解外包 ,将不失为最大限度发挥技术人员能力的举 措。为鼓励科技人才双向交流 ,应制定相应的政策 ,如流动期间 ,有关 人员在原单位的福利待遇不变的情况下设立奖励基金等。目前,即使具有很强研究开发实力的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公司 ,仍十分注重与大学 和科研院所保持密切合作 ,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研究中心有 1.5 万名 科技人员,其中博士 2100 人。在科技实力十分强大的条件下 ,他们仍 与美国 5 所最著名的大学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这种强强联合 ,使得 该中心平均每个工作日就创新 1 项专利。此外 ,这家公司还随时准备 录用这些大学中成绩优异的学生。1.4 强化

15、“官、产、学、研 ”结合机制 目前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管理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由于行政职能的划 分和管理方式的不同 ,造成了科技经济联系协调和合作的渠道不畅。 科研机构往往是 “自己什么强就要求政府重视什么 ,推广什么 ”很,多企 业 ,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往往期望 “政府给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 目 ”。而两者并不以市场为纽带 ,相互协调、合作 ,寻找商机开发产 品。由于各自为政 ,往往是每家颁布自己的一套政策 ,只对本单位有用 并不互相通行。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逐步形成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 导向,企业为主体 ,政府积极参与和引导的 “管产学研 ”合作机制 ,提高企 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这种合作机

16、制中 ,政府的职能应该是 :制定合作 发展的战略规划、重大政策 ,协调重大合作项目等 ;科研机构的职能应 该是 :着眼高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 ,提供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 ;企业 的职能应该是 :着重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艺创新 ,并将科研成果商 品化。实践证明 ,对成熟、有效的科技成果 ,发挥行政干预作用 ,必要时给予 倾斜政策和行政支持 ,对成果转化工作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2 建立信息高速公路 , 共同推进产学研结合 目前,信息缺乏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产学研合作可 以实现双方之间的信息与知识结构的优势互补 ,以外延方式扩大、丰 富企业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 ,从而有效提高企业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 力。经济学家认为 “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形成关于未来知识 ,并最终在 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于未来的控制 ”。一些专家估计 , 信息高速公路建 成后,知识对经济的贡献率可能由本世纪初的5%20%上升到90%。目前 ,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联系松散的一个主要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