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74995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下语文第三单元 主备人:殷志芳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

2、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

3、精妙语言。 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 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20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

4、、了如指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4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5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6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7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

5、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8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9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10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11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教学重点:1会写20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

6、、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4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5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6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教学难点:1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7、。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2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3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4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教学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教学准备:ppt10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

8、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以姓氏为主题,便于下面的切入。简介文言文。师用文言文介绍自己。鄙人姓杨名广军,乃东方教师之一也。同学们,你们发现我和你们的介绍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文言文。古人写的文章,我们现在一般把它叫做文言文。古代的时候文章都记述在竹简和丝帛上,竹简很笨重,丝帛很昂贵,所以古文都非常精练。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一篇文言

9、文:杨氏之子 一、读题,解题。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之”的意思是的。用古代的说法你是:( ),他是()二、 初读课文,读通。过渡:那么杨氏之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现在我们就走进这篇古文。读古文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读通。(1)请大家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指导音节正误。师强调:惠、诣、曰的写法,读法。为,应两个多音字的读法。齐读(3)师引导: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a.下面听老师范读,大家在书上用铅笔试着划分出每句话的节奏。b.请看屏幕对照,将划分的节奏改正确。(4)抽生读。深入引导读准节奏。分男女生齐读,再全班读

10、。三、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过渡:这篇古文,到底讲述了杨氏之子什么故事呢?现在请大家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试着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2、根据学生学习语句情况,弄懂句意。引导学生学习句子相机引导 理解文言文方法:板书1、结合注释。第一句甚:很;惠:通慧。(借用)2、联系上下文3、看插图,想象。下面我们连起来说说整个故事的大意,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抽生叙述。四、紧抓“聪惠”,回归文本,体会语言精妙之处。1 读了课文你认为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中找出语句。2 第一句写了杨氏子“聪惠”,板书(聪惠),后面四句写什么呢?(后面记叙了一件具体事例来说明他聪慧)这四句和第一句是什么关系?(总分,

11、师小结:古文虽简短,但也同样注意写作方法)3、这件具体事例是怎样表现出杨氏子聪慧的?请找到相关的语句。第二句相机出示孔君平资料。(插入孔君平的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材料2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A、体会杨梅与杨氏子,孔君平与孔雀类比关系,发现巧妙。故事里最精妙的部分应该是哪一处?(孔君平和杨氏子的笑谈。)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他们怎么对话的?孔君平怎么说的?你先来读读这句话,此时此刻,假如你们就是孔君平,心里会想些什么?(早就听说杨氏子甚聪慧,今天)你仿佛看到了孔君平是怎样的神态?抽生读。全班同学读。你有来言,我有答语。杨氏子

12、做出了什么回答?这个回答怎么样?杨氏子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作出类比以回应。聪慧吗?(聪慧)聪慧在巧妙类比,也以姓氏做文章。还有地方体会出杨氏子聪慧吗?B、从“未闻”体会回答之巧妙,婉转,婉曲之法。(1)杨氏子应声答曰:“孔雀是夫子家禽。”(2)杨氏子应声答曰:“岂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乎?”(3)杨氏子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里有三种方式来表述,读一读,体会一下,哪句话最好?为什么?C,抓应声,感受敏捷,体会聪慧。(聪慧在反应机敏上)D、为设果,果有杨梅。智慧有礼,小小年纪,父亲不在家,就可以待人接物,如此周详。怎么样,聪慧吗?(聪慧在知礼仪)这真是一个()的孩子啊?所以课文中

13、说他:甚聪惠。板书:甚(红色)4、拓展进行语言训练现在我是孔君平,你们是杨氏之子。我问,你们(答 )?梅君平?柳君平?卢君平? 5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拓展想象。 6、同学们,这篇古文共5句话,55个字,就给我们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带着对聪慧的杨氏子的赞美,再美美地读一次这篇古文。7、这些古文是我们学习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好文章,大家练习背诵一下这篇古文。能背诵的背诵一次。不能背诵的再读一次。五、介绍世说新语并拓展阅读其他小故事,体会语言的艺术。1、介绍世说新语。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材料。(课件出示做成古书背景图文:世说

14、新语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2、 机动出示资料链接:(世说新语故事一则)印成学习单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集会。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论:讨论)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速,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 胡儿:即谢郎,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

15、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象 不如 比不上。 要求:1、用学到的方法自己阅读,试着说说故事大意 2、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总结全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聪慧的杨氏子,为他机智巧妙的回答拍案叫绝。可见机智幽默风趣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我们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多练习,使自己的语言更有魅力!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板书设计: 仅九岁杨氏之子 知礼仪 甚聪惠 思敏捷言委婉巧应答 课后反思:11、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