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念曹禺二三事]曹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974990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念曹禺二三事]曹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忆念曹禺二三事]曹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忆念曹禺二三事]曹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忆念曹禺二三事]曹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忆念曹禺二三事]曹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念曹禺二三事]曹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念曹禺二三事曹禺 曹禺是湖北潜江县人,1910年出生,1996年逝世。今年是曹禺诞生100周年。自1933年她的剧作雷雨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后,一举成名,蜚声神州剧坛。当初她年仅23岁。同年,又写出了日出,也引发强烈反响;今后创作了原野北京人等优异剧。由著名戏剧家进而赢得中国戏剧大师的桂冠,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在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盛大纪念曹禺大师的日子里,我不禁忆念起相关她的二三往事来。1959年8月下旬,炎炎似火炉的武汉,我在华中师院分部昙花林等候毕业分配的七八天里,因昙花林树木茂密,浓荫遮日,恰好有时间、有心情阅读曹禺先生的。于是我天天带着小方凳,独自躲在大树下

2、用心致志地读剧本。那异样的阅读快感,那的阅读兴味,真有摄魂夺魄的激动,满身的血液似在奔涌。三个剧本中的人物、小说、矛盾冲突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犹记得我曾用“莎士比亚化”来评价它的生动情节和艺术魅力。其强烈的感受远比课堂上所取得的审美印象深刻十倍百倍。所以,曹禺先生的超人才华在我心目中打下了磨灭不掉的烙印。毕业分配到宜昌工作。这里既是屈原故乡又是昭君故乡,也是我圆“文学梦”的地方。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从学校调任市文艺创作组搞创作,初始二年编制在京剧团,随荼山姐妹剧组在五峰大山区体验生活,改编原京剧茶山七仙女,创作组四个人分场执笔,逼着鸭子上架,慢慢地喜爱上了戏剧。1983年调市文化局当领导,分管

3、戏剧、电影、创作等工作。那时,文化局素有“戏化局”之称,读剧本名正言顺。我怀着浓厚的爱好阅读曹禺先生的新作王昭君,那气氛和心情格外适宜,兴味盎然。当初文坛上,对话剧王昭君的评价分歧很大,迥然不一样。有的评论家大肆吹捧,连声喝彩,甚至说曹禺能做“无米之炊”;而有的评论家正相反,说剧中所塑造的王昭君形象成了“王超人”,剧本实际是“政策的图解,并没有生命力”,是“水平以下的失败之作”云云。我从阅读中认真思索,认为这两种评论和批评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便写了一篇文艺短论真心善心,指出对话剧王昭君的评论不能绝对化,既不能乱捧,也不能骂杀,应“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并从巴金随想录中相关曹禺王昭君的一段评

4、论谈起,巴金先生肯定“头两场写得多么好,多么深”,“孙美人这个形象使我想起很多事情”。而对主角王昭君和全剧的意见没有明说,似在“不想现在就谈曹禺”的无言之中。在另一篇文章中巴金又说:“你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多给我们留下一点东西,把你心灵中的宝贝全交出来,贡献给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多么语重心长啊!这完全是一片真心善意!现有热情的肯定,也有委婉的忠言,既不出于私利,又极其诚恳,和人为善。这正是文艺批评家应该学习的。拙作只是表示自己对曹禺这位戏剧大师的一片敬爱之心。1984年冬天,曹禺先生随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团活动,从重庆东下宜昌市视察。一行数十人中,我认出了戏剧大师曹禺。可能因我是市人大代表、文化局副

5、局长,故有幸参加活动。在这二三天中,我总是紧跟着曹禺先生及其夫人李玉茹女士左右,随时回复她参观中提出的疑问,介绍部分宜昌三峡风物。因她年过古稀,耳朵有点背,虽戴有助听器,听力仍较差,在参观宜昌棉纺厂的过程中,车间机声轰鸣,如大江开闸似的,曹禺不显一点儿烦躁,尾随代表们后头,饶有兴致地参观火热的太生产,对在岗的纺织女工点头微笑致意。当她听我说全厂有一万多工人时,既惊又喜,那满意的笑容。至今宛如现在。视察宜昌棉纺厂后,曹禺写下了一首诗中华儿女夺天工云做衣裳花做客。中华儿女夺天工。缤纷五彩争颜色。织女应羞银河中。头一天,全国人大代表们视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时,曹禺及夫人情绪高涨,一扫旅途留下的倦容,

6、好像返老还童通常,很精神,眼睛发亮,江风拂着她的长城牌风衣,却在布畏寒。她走在高高的大坝上,眼观长龙卧波,泄洪闸前卷起千堆雪,雪浪高飞,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葛洲坝工程是亚洲之最,发电量数全国第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当我告诉她们“要看当代化,请到葛洲坝”这句很气派的豪言壮语时,她们贽不绝口,感慨万千,宏伟的建设工程激发出曹禺的诗情。参观后,她写出了一首题葛洲坝:悠悠万世水利功。多年智无穷。炎黄子孙终有党。亿万雄才乘长风。以上两首诗,均写于1984年12月17日,首发于我责编的三峡文学上。现在重翻那本杂志,心情亦如涛声依旧戏剧大师曹禺三峡宜昌之行,已经过去26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和留下的诗篇,仍然活在我们的心里,如同她的艺术生命一样永远常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