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学习》读后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74401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生的学习》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生的学习读后感 一生的学习作者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 1895-1986)是印度的著名哲学家,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细读一生的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教育从心开始,首先追求心灵的宁静文中说:“传统的教育,使独立思考变得极端困难。附和随从导致了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是反抗环境便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所谓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外在的安全感、寻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了不满之情,遏止了自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生活加以明智地了解

2、。”现在我们的教育只是拿着书本将前人的思想和创造的东西给学生,而没有将学生的智慧唤醒,“教育,应该帮助我们发现恒久不灭的价值,使我们不致于只依附公式或重复口号。而应该唤醒一个人自觉的能力,而非只是耽溺于满足自我的表现。”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心中不宁静,我们心中有恐惧,所以我们应该消除恐惧。人在没有恐惧的时候,心灵是绝对自由的,创造力也会随之显现。在第56号教室一书中也写到,现在的教室都在让学生产生一种恐惧感,而在56号教室里却没有这种感觉。他们有的是信任,在这间教室里回答不出问题或学不会某种知识不会被耻笑,只会得到帮助,所以就在这样的教室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也许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验

3、,上公开课时,因为我们太害怕失败了,所以我们往往发挥不出我们真正的水平,学生也会因为紧张怕出错而显得比平时更加的拘谨,思维从而受到了限制。上公开课反倒不如平时上课的效果好。这就是因为我们有恐惧之心,我们的心不能平静所致。所以教育应该从心开始,让学生和老师的心中不再心存恐惧,这样老师和学生才可能面对自己,发现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二、教育在爱与善良中升华文中说:“爱和善良,惟有在个人自由的时候才能充分发展,而惟有正确的教育才能提供这项自由。”那么何谓正确的教育呢?文中又说了 “正确的教育,与任何的意识形态都不相关不论这意识形态保证能在未来产生何种乌托邦;正确的教育,不是以任何学说为基础

4、不论它是多么精心构想得来;正确的教育也不是一种手段,借以把个人加以某种特定的限制。真正的教育,乃是帮助个人,使其成熟、自由,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事,而非按照理想的模式来塑造孩子。”惟有爱才能触发对他人的了解。那么我们做老师的就必须心中有爱而且这种爱一定要博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最细微的心思去研究每一个孩子,使我们的孩子得以健康的发展,能自我认识而不是屈服于某种权威或是纪律、制度。再者,教育的成败依赖于对孩子的爱和关心,且这种爱和关心应该遍布教育的各方面。教师应投入火一般的热情,帮助学生发现他最感兴趣的事情,帮助学生发展他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爱中得以发展,也让学生将自己的爱和

5、善良得以奉献给世界。三、教育在自我认识中超越书中说:“教育一个孩子:是帮助他了解何谓自由和完整。要自由,则必须要有秩序这只有德行才能办到;而完整性之所以产生,则必须要有极单纯的心。我们必须由无尽的复杂迈向单纯,我们必须在内心的生活和外在需求中变得单纯。自由,只产生于一个人在其每日生活中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说,在他和人们、事物、观念、大自然的关系中的自我认识。”关于自我认识的话题很多书中也有所提及:如,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关于自我教育的话题“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第56号教室一书中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等等这些都是对人自我认识的阐述,只有认识了自我才能将世界完整的掌握,所以自我认识是教育的超越。书中的一些哲理使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教育也认识自我,作为老师,我会谨记书中所说,不断攀登教育的高峰。【精品文档】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