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码相机定位问题的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735032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数码相机定位问题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对于数码相机定位问题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对于数码相机定位问题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对于数码相机定位问题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对于数码相机定位问题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于数码相机定位问题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数码相机定位问题的分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 诺 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2、: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 号 专 用 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对于数码相机定位问题的分析摘要:本文针对双目定位的数码相机相对位置的标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问题一,建立了世界坐标系和相机成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可以根据相机与靶面任意的相对

3、位置关系求得靶标圆心的像坐标;对于问题二,针对所给靶标的特征提出了质心模型、切线模型、解析法模型三种求靶标圆心在像坐标投影点的模型,并就所给的靶标相片求出了圆心投影的像坐标。对于问题三,应用了问题一中转换矩阵,建立了判定问题二中模型优劣的仿真算法,对问题二中提出的三种模型进行了优劣分析。对于问题四,应用Roger Y. Tsai的单部相机内部和外部参数的标定算法,不用求解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直接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超定线性方程组,即可求得相机坐标系的变换矩阵和像距,从而能够确定两相机的相对方位和位置关系。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问题一:求解靶标圆心像坐标的算法为世界坐标系和相机成像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

4、换;问题二:利用三种模型得出问题所给靶标相片中靶标圆心投影位置的像坐标,如下表所示;质心模型切线模型解析法模型XYXYXYA322.8948189.4935323.2771189.9167323.0474189.6938B422.9960196.9423423.2943197.3401423.0209197.0611C639.8994213.1522640.1433213.3946640.1127213.2289D582.7329502.9824583.0062503.2098582.8821503.1650E284.6657501.7731284.9940502.0426284.803450

5、2.0957问题三:在像平面和物平面夹角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三种模型的精度相差不大;像平面和物平面夹角比较大时,切线模型的精度大于解析法模型,质心模型的精度最差。问题四:运用相机内外参数的标定算法和问题二得到的靶标圆心和切点坐标,得题图三对应相机的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与平移向量分别为,。关键词:机器视觉、坐标变换、透视投影、相机标定对于数码相机定位问题的分析一、 问题重述双目视觉定位系统是机器视觉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系统通过处理放在两个不同位置的摄像机捕捉到的图像,对空间中的某点或某物体进行定位。这种技术在交通、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要使定位系统进行准确的定位,必须知道两台相机精

6、确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对两台相机进行标定以获得相机的相对位置:在一块平板上画若干个点, 同时用这两部相机照相,分别得到这些点在它们像平面上的像点,利用这两组像点的几何关系就可以得到这两部相机的相对位置。然而,无论在物平面或像平面上我们都无法直接得到没有几何尺寸的“点”。实际的做法是在物平面上画若干个圆(称为靶标),它们的圆心就是几何的点了。而它们的像一般会变形,所以必须从靶标上的这些圆的像中把圆心的像精确地找到,标定就可实现。本课题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 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以确定靶标上圆的圆心在该相机像平面的像坐标, 这里坐标系原点取在该相机的焦点,x-y平面平行于像平面;(2)

7、 由靶标及其像,计算靶标上圆的圆心在像平面上的像坐标(3) 设计一种方法检验你们的模型,并对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讨论;(4) 建立用此靶标给出两部固定相机相对位置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二、 问题分析该问题实际上是求解不同坐标系中的点的对应关系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空间圆成像的映射问题。由于实际情况中维度的差距,可以考虑将成像的模型设置为小孔成像的模型,从而省略了成像的畸变对定位造成的影响对问题进行简化,对于由此造成的误差在后面的模型分析中进行讨论。空间圆小孔成像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理论需要进行分析,然后以此进行建模,考虑空间中各个参考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关系,通过旋转、平移等方式达

8、到点的映射的目的。对于问题二,即考虑上述过程的反向过程:已知像的信息和原象的信息,要求得出原象的圆心在像上的位置。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考虑质心的对应关系,如果能找到像和原象的质心的对应关系,就求出了圆心在像平面上的坐标。但是此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只是根据生活经验得出,但不失为一种参考的方法,可以将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选出更优的方法。再者,还可以通过切线的垂线的交点来确定圆心。首先对给出的像的信息进行处理,拟合出像中的曲线方程,接着在物的由物平面中的切点求出它们在相平面中的坐标(用问题一的方法),之后就可以由切点求出切线的方程从而得出圆心的坐标。另一个想法是解析的方法。通过空间解析几何和平面上线

9、、角的关系计算出圆心相对于空间坐标系的坐标,并由第一问中各坐标系的坐标变换关系就可以得出圆心在像平面上的坐标。以上方法都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近似从而会导致系统误差,所以在由上述一些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过后还需要对它们的精确程度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此即问题三的要求。而对于不同的方法,应采用不同的误差分析方法以得出他们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于质心的方法,由于其缺乏理论根据,所以只能将其结果与其他的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以考虑其精度;对于切线的方法,由于计算机拟合的过程很精确(点足够多的情况下),且在之后的处理过程中没有进行近似处理,其精度的讨论应该也着重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对于解析的方法,由于其通过公式

10、的推导,经过适当的近似得到结果,因此应着重讨论其近似时产生的误差。而对于稳定性的讨论,应朝着考虑靶标的移动、标定形状、噪声对方法精度的影响。最后一问要求通过靶标的世界坐标系坐标和靶标在两部相机的成像坐标系中的像点坐标来确定两部相机的相对位置。具体来说,即已知靶标上若干物点的世界坐标和成像坐标,寻找标定两个相机坐标系相对世界坐标系的旋转矩阵 和平移向量 以及相机的内部参数的算法。由这四个矩阵能够自然地求得两相机的相对位置。三、 模型假设1本题中不考虑镜头畸变;2本题中相机模型为小孔模型;3各空间坐标轴均为右手系。四、 符号与术语说明透射投影:坐标变换中的旋转矩阵。:坐标变换中的平移向量。:像距,

11、光心到像平面的距离。世界坐标系:,被拍摄物体所在坐标系。相机坐标系:,以相机光轴为,光轴平行于相机像平面。成像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五、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问题一该问要求靶标上圆的圆心在相机像平面上的坐标,即世界坐标系()、相机坐标系()和成像坐标系()三个坐标系之间的点坐标的转换。1 世界坐标系和相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该转换用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来描述,世界坐标和相机坐标间满足下式:其中(具体确定见下文),即世界坐标先旋转矩阵,再将坐标原点平移向量成为相机坐标。为方便表达,上式亦可表示为,其中,而旋转矩阵的确定有多种方法,如绕坐标轴的旋转变换,欧拉角旋转变换等,考虑到直观易用性,本文选取绕坐标轴

12、的旋转变换来确定矩阵,分别为坐标系旋转变换时绕固定的世界坐标系坐标轴的旋转夹角,此时为,图1 坐标系的旋转又应用z-x-y旋转顺序,即先绕世界坐标系的z轴旋转,再绕其x轴旋转,最后绕其y轴旋转,但每次旋转都是以固定的世界坐标系坐标轴为转轴的。图2 相机坐标系和成像坐标系2 相机坐标系和成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对于该问题,用小孔模型代表相机工作原理,相机坐标系以小孔(光心)为坐标原点,以光轴为轴正方向,而成像平面坐标系则平行于相机坐标系的平面,如图2所示。原理上说,成像平面应当在物点P 和光心O连线的延长线上,完成小孔成像,但由于成倒像,为处理和讨论方便,将成像平面放置在光心和物点之间,距光心的位置

13、上,此处为像距。由小孔成像原理和相似三角形知识,得到相机坐标系和成像坐标系之间的关系为:,其中,为P点的成像坐标,为P点在相机坐标系中的空间坐标。矩阵形式表示为:。综上所述,可得世界坐标系和成像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为: (1)在相机内部参数都确定的情况下,M为一常矩阵,为随着世界坐标系中点坐标变化的量,为列向量的第三项元素。因而得到了世界坐标系和成像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对于本小问,输入为世界坐标系中靶标的5个圆心位置以及数码相机的6个位置参数(旋转矩阵中的3个旋转角度和平移向量的3个变量),要求输出靶标圆心在像平面上的坐标。对于靶标,定义如图3的世界坐标系,5个圆心放置在xoy平面上,其坐标如表1所示;相机的位置参数则由外部设定6个参数。用Matlab编写程序(代码见附录),可得到应用上述坐标变换式所得圆心对应的像坐标的和。由于题中要求坐标系的原点定在光心,因而最终像坐标为。图3 世界坐标系表1世界坐标系中靶标圆心的坐标圆编号圆心x坐标圆心y坐标圆心z坐标A-50500B-20500C50500D50-500E-50-500问题二问题二要求根据靶标图像和靶标的像,靶标上圆的圆心在像平面上的像坐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