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育精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731612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育精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主备人:沈卫冬【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从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责任感。【教材助读】1. 我国先后创办了哪些经济特区?2. 在P59地图上找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位置3.

2、1985年以后,哪些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4. 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预习反馈:1.经济特区特殊在什么地方?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分别指的什么?(1)“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

3、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我的疑惑: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1)背景不同:近代开放是在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略战争的情况下出现的。当代开放是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逐步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2)基础不同:近代开放是不平等的基础上,而当代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3)指导思想不同:当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国家主权这一前提,在旧中国这一点是无从谈起的。(4)性质不同:近代开放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当代开放

4、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5)结果不同:近代开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有利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工业。今天对外开放有利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使中国走向富强繁荣。【课堂探究】学生活动 1 阅读下列材料: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资金是不可能的。”请回答: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理论上:首先,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次,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具有必然性,也为其创

5、造了可能性。再次,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实践上:发展对外经济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不断加强对外关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来看,封闭就要落后,开放才能获得迅速发展。学生活动 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的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广东贸易者,亦不仅英吉利一国,若俱

6、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有曲循所请? 材料出自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顾盛向美国政府递交的报告书材料三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平等互惠的经济合作,努力采取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三,清朝中后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与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相比,两种政策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三,分析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3)对外开放实施以来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格局

7、,对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政策:闭关自守。影响:闭关锁国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了中国长期的落后和被动挨打局面;对外开放则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性质不同: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是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手段打开的,是被消极卷入世界市场的;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基本国策。(3)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影响:这不仅充分发挥了我国沿海、沿江的地区优势,推动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当堂检测】1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

8、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A必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2“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C)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珠海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0世

9、纪80年代,国家在右图所示地区采取的重大举措包括(B)创办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A B C D 4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座落在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我国宣布开发开放这一地区是为了(D)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A B C D5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主要是指(C)A

10、全国范围对外开放 B全行业对外开放C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D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6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D)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A B C D【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改革与开放是推动我国现代化的两个车轮,是相辅相成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共同推动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问题拓展】主题:一提起特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发展的生气勃勃,同时又有些杂乱无章、敢闯敢干却不乏一夜暴富的景象。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深圳的三天一层楼和遍地打工妹,人们对深圳的向往,也只是机会和金钱。我们应如何看待上述观点?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目的1读懂题目含义,查找相关资料介绍相关资料,讲明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1.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 方式2.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2论证深圳的发展、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观点介绍这一问题相关的学术观点或一些专家、学者及教师自己的看法3史论结合,自圆其说进行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