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港调查报告和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973140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鹿特丹港调查报告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鹿特丹港调查报告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鹿特丹港调查报告和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鹿特丹港调查报告和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鹿特丹港调查报告和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鹿特丹港调查报告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鹿特丹港调查报告和总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鹿特丹港调查报告一、 (1)调查目的作为港口,无论在任何国家,对于城市经济的进展、区域经济的进展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35个国际化的城市,其中有31个是由于有港口而进展起来的国际化的城市。前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有资料显示,全球财宝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比如说我们的长三角地区,占国家GDP总量的18.6%,长三角地区正是由于有强大的港口群,比如说上海港、宁波港等等。同时,珠三角地区,占国家GDP9.9%,它也有一个港口群,比如说广州港、深圳港做支撑。同样在环渤海地区,占全国GDP总量的25%,也是由于有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

2、、青岛这样的港口,支持着环渤海经济圈的进展。因此,港口在国家的经济进展中,在区域经济的进展中,在城市经济进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港口为什么会起这样的作用呢?是从历史演化的过程来看。港口首先是交通的枢纽,是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这样大量的货物聚集在这里,拉动经济的进展。同时,港口周边地区又进展加工工业,带动了工业的进展。再后来是第三代港口,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进展,一些代理的行业,物流也进展起来了。现在已经进展到第四代港口,是什么概念呢?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由于当前的一个国际进展的重要趋势是全球化,全球化的趋势就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淌与资源在全球的共享,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淌

3、,就要靠海运来支撑,由于海运的运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在港口周围就变成了资源配置的枢纽。因此,在区域经济进展中,港口对于整合各种生产要素,进展各种产业集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鹿特丹港成为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它的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2)调查方式:网上调查二、鹿特丹港的设施和设备条件至2003年底鹿特丹港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情况如下:港区总面积10,500公顷工业用地5,040公顷水域3,500公顷港口总长度40公里管线1,500公里岸线长度77公里筒仓1,813,000m3油罐堆场:原油(炼油厂)12,000,000m3;原油(独立堆场)1,000,000m3;矿物油产品(炼油厂)13

4、,200,000m3;矿物油产品(独立堆场)4,100,000m3;化工产品(独立堆场)2,100,000m3;植物油脂(独立堆场)900,000m3;总共33,300,000m3起重机:集装箱桥吊93;多用途起重机147;散货龙门起重机58;浮吊25;人字起重架10码头:集装箱码头8;多用途码头17;全天候码头1;滚装码头7;汽车码头1;水果码头2;果汁码头3;散货码头20其它:拖轮40,引航船3,油突堤码头122,浮筒泊位28,船厂6,干船坞6,水上干船坞13,船台水道2仓库:通用仓库4,452,505m3,化工品仓库310,700m3,冷藏仓库3,056,400m3三、港口的生产进展(吞

5、吐量变化)历程鹿特丹港的进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大约1400年至1800年为第一时期,当时仅为小商港。1800年至1900年为其次时期,其间规模有肯定的进展。现在该两处作业的货种主要为集装箱、子母船、森林木材、其他件杂货、水果、蔬菜、浓缩果汁等。1920年至1960年为第三时期的港口进展,在这期间港口建设向下游推动,后期建筑了Botlek项目,主要是油产品、化工品、农产品、煤炭和其他干散货码头设施。1960至1970年为第四时期,再往下游进展,离开了市区,推向了玛斯河口,建筑了沿海的Europoot码头,主要作业货种是原油、化工品、矿石、农产品和滚装船。1970年至今为第五时期,在这一时期为进

6、一步适应城市建设和环保的要求,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开头了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向大海要土地,并启动了“玛斯平原垦地项目”(Maasvlakte),现正在进行其次期,在这里停靠的主要是集装箱、原油、矿石和煤炭船舶。吞吐量的变化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进展: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1.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2000年,吞吐量达3.2亿吨,创最高记录。目前,鹿特丹年进港轮船3万多艘,驶往欧洲各国的内河船只12万多艘。鹿特丹港有世界最先进的ECT集装箱码头,年运输量达640万标准箱,居世界第四位。鹿特丹港就

7、业人口7万余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4%,货运量占全国的78%,总产值达120亿荷盾,约占荷国民生产总值的2.5%。 鹿特丹港区是该市的主体,占地100多平方公里,港口水域277.1平方公里,水深6.721米,航道无闸,冬季不冻,泥沙不淤,常年不受风浪侵袭,最大可泊54.4万吨超级油轮。海轮码头总长56公里,河船码头总长33.6公里,实行杂货、石油、煤炭、矿砂、粮食、化工、散装、集装箱专业扮装卸,同时可供600多艘千吨船和30多万艘内河船舶,年吞吐货物3亿吨左右。港口货物的运输干线莱茵河、高速公路、港口铁路与国内外交通网相连。进港原油除经莱匣河转运外,还铺设运输油管道直通阿姆斯特丹以及联邦德国

8、、比得时。2009年上半年世界20大港口排行榜:鹿特丹港为第11名 由于吞吐量下降了15.1%,下降到了460万标箱,鹿特丹港的排位下降了一位,被淘汰出了全球10大港口排行榜。(一)简况鹿特丹港是欧洲第一大港,全球最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交汇处,是通往欧洲的天然门户。鹿特丹港区面积为10556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5257公顷,基础设施和水域面积5299公顷。港口长度40公里,码头长度89公里,总泊位656个,航道最大水深22米,是500多条航线的船籍港或停靠港,通往全球1000多个港口,货运量占荷兰全国的78%。鹿特丹港既是欧洲最大的原油、石油产品、谷物等散装货转运

9、地,同时又是世界第六大集装箱转运港口,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ECT集装箱码头。据鹿特丹港务局统计资料,目前港区内拥有5个炼油厂,43家化工和石化公司,3家工业燃气生产商,6个原油码头,19个独立的石油、和化工产品储罐和分销码头,4个第三方食用油和油脂码头,4个食用油和油脂生产厂,以及1500公里的管线。鹿特丹港拥有各类码头集散站(terminal)共计90多个,其中集装箱码头9个,多功能码头17个,全天候码头1个,滚装码头7个,固体散装货码头15个,液态散装货码头35个。2010年,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达4.3亿吨,其中液态散装货2.1亿吨,固态散装货8459万吨,集装箱货物1.12亿吨(1110

10、万标箱),其他货物2368万吨。目前,鹿特丹港年进港远洋轮船约3.4万艘,内河船只约13.3万艘。(二)运营管理鹿特丹港务局管理、经营和开发鹿特丹港及其工业区。港务局是政府责任有限公司,其两大股东是鹿特丹政府和荷兰中央政府。港务局致力于建设最高效、可持续进展和平安的港口。通过开发交通设施、物流链和工业集群,努力为客户制造价值。鹿特丹港务局在开发、经营和管理港口及其工业区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很强的港口建设和管理能力及阅历。目前,鹿特丹港每年在港口开发方面的投资达数十亿欧元,其中2006-2013年间的总投资超过100亿欧元,资金主要来自荷兰政府和相关企业。(三)进展规划鹿特丹港于2008年

11、9月启动了马斯平原港区二期建设项目,总投资额30亿欧元,估计2013年中期建成。马斯平原二期位于深水航道岸边,吃水深度超过20米,可向客户供应1000公顷的新港区及工业场地,其中600公顷将用作集装箱码头。目前,鹿特丹门户联合体(RWG)、和三家码头运营商已在该项目上获得了地盘安排,并将进行投资开发。从长远看,马斯平原港区二期至少还会有可供两个大型集装箱码头使用的空间。在全部安排给集装箱作业的地方全部被使用后,该新港区最大的年操作容量将达到1700万标箱。依据规划,到2020年鹿特丹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将由目前的1200万标箱增加到2200万标箱。(3)鹿特丹的业务进展 鹿特丹港的使命是:立足于

12、现在和长远,加强鹿特丹港和工业综合区在欧洲的地位。鹿特丹港把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港口当局和国际服务的供应者;目标是:建成一个平安的、高效率的、综合的和清洁的港口和工业综合区。 鹿特丹港通过加大和吸引投资来激励和便利港口和工业综合区内的经济活动,制造一个能持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它以公开和透明的方式与有关方面进行合作,以企业家的态度支持港口和工业区的进展,并创导和利用公共和私人相结合的模式;它立足于吸引更多的货物及与物流、加工、分销和其它与工业有关的附加值业务,建立一个顺利运行的、平安的和完整的港口。 今日,鹿特丹港每年大约有 30,000 艘远洋船舶和 120,000 艘内河运输船舶停靠,有 50

13、0 条定期航线与世界上的 1,000 个港口通航。 2003 年鹿特丹港净收入为 5,600 万欧元,与前一年基本持平,比猜测高 500 万欧元。依据与市政府的商定, 4,500 万欧元的利润交给鹿特丹港市政府。剩下的 1,100 百万作为港务局的备用资金。 鹿特丹港 2004 年货物总吞吐量达 3.54 亿吨,比 2003 年增长 8% ,居新加坡港和上海港之后,由前一年的世界其次位屈居第三位,集装箱增长 16% ,从 2003 年的 710 百万个标准箱,增加到 2004 年的 820 万个标准箱,居世界第 7 位。 在鹿特丹港的货物总吞吐量中有 10% 以上是来往于中国,中国有望超过美国

14、成为鹿特丹港居英国之后的其次大贸易伙伴。 四、鹿特丹港的多模式集疏运系统(水-公-铁-管复合式走廊)集疏运系统的组成1、铁路运输:鹿特丹港的铁路线路植入港口作业区,实现还贴的无缝连接,削减了海公铁联运的起吊装卸环节,降低了海铁联运的成本。2、内陆水运:内河驳船是包括煤、矿及粮食等散货和集装箱的首选运输方式,由于莱茵河将鹿特丹与德国和瑞士等国连接在一起。虽然,水运受到桥梁的净空、水闸、潮水和河道季节性干枯、河道的疏浚等影响较大,但仍是运输环节中最为经济和环保的方式。3、近海运输:鹿特丹港的近海支线船运进展迅速,目前已经为欧洲各地150个港口的轮班服务,因此航班频次高。近洋和支线服务成为鹿特丹港替

15、代公路运输的一种有吸引力的形式。4、管道运输:鹿特丹港的运输油管道直通阿姆斯特丹以及联邦德国和比利时。鹿特丹港的基础设施最强调集疏运系统。它不仅包括对其服务腹地的运输网络,还包括港口本身内部的运输系统。鹿特丹港吞吐的货物80%的发货地或目的地不在荷兰,大量的货物在港口通过一流的内陆运输网进行中转。通过铁路、海运、河道、管道、公路、空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鹿特丹有高速公路、铁路、水路与欧洲各国联接,掩盖了从法国到黑海、从北欧到意大利的欧洲各主要市场和工业区,空运货物可以通过鹿特丹国际机场进出。此外,鹿特丹港还为客户供应共性化运输和中转服务与多式联运相结合。鹿特丹港最主要的

16、运输方式是公路、水路、铁路和管道。截至2005年年底,公路、水路、铁路在多模式运输中分担比例分别是593110。除了海运、内河运输外,鹿特丹还拥有2个先进的铁路服务中心,并有2个铁路化学品中心,很多码头也拥有自己的铁路连接。原油等液体货物主要通过管道进行输送,港区内各种运输管道的长度已超过1200km长的荷兰铁路系统。鹿特丹港计划削减公路交通运输拥挤和环境污染。计划到2035年,优化公路、水路、铁路在多模式运输中的分担比例为354520。五、调查总结随着中国经济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港口开头关注中国这个市场,但鹿特丹仍处于优势的状态,鹿特丹港有别于其他欧洲港口的最显著优势在于,它地处莱茵河三角洲的独特地理位置。因此,它可以充分利用其转运功能将各种货物运往欧洲的各个目的地。通过高效快捷的内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