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1春《创造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48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730241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21春《创造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48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创造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48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创造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48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创造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48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创造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48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21春《创造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4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21春《创造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48(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21春创造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1. 哪些科学事实能证明双重记忆理论?哪些科学事实能证明双重记忆理论?(1)把记忆区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最早是由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记忆由两个要素组成。第一个要素叫初级记忆,它包含尚未从意识中消失的那些材料(相当于短时记忆)。与此相对的是二级记忆,它储存当前虽然未被意识到,但一有必要就能被意识到的材料(相当于长时记忆)。这种理论称为双重记忆理论。 (2)为证明双重记忆理论,最有力的证据是在自由回忆实验中获得的系列位置效应。 在自由回忆实验中,先把排列有序的一系列无关联的单词,如肥皂、章鱼、火星、种子、岩石以视觉或听觉方式呈现给被试,紧接着要求被

2、试不按顺序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来。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是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根据双重记忆理论的解释,开头部分的那些单词是从长时记忆中回忆出来的。离词表结束位置越近的单词进入短时记忆的概率越高,因而回忆率就增加了。不主张区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单一记忆说者认为,回忆率取决于由从呈现到回忆之间的时间间隔。离词表结束位置越近的单词,时间间隔就越短,自然也就越难以遗忘了。 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回忆的百分率或绝

3、对数量为y轴,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因为自由回忆中出现了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改变实验,在呈现一系列信息后,在回忆前增加逆运算,结果近因效应消失了。因此,得出结论:首位效应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作为第一个出现的信息,其得到了足够的时间,使之进入长时记忆,因此回忆效果好;而近因效应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作为最后出现的信息,其尚停留在短时记忆中,因此效果好;但加入逆运算后,短时记忆在记忆结束后处理数字运算,使先前自由回忆实验中尚停留其中的信息被抹去,因此回忆时末尾的信息效果不好。首位效应是一种开头刺激或信息的记忆过于引人注目的认知偏差。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由于短期记忆在一个事件序列的开头时远没

4、有在中段和末端时那么“繁忙”,与之相比较,在开头就有更多的时间给短时记忆去处理信息,使其转换进入长时记忆,从而足以保存更长时间。近因效应则是针对序列末端刺激或信息的,在心理学中是指末端刺激或信息记忆过于引人注目的认知偏差。总而言之,两者共同说明一个问题:一系列的条目中,人们记忆效果最好的是位于开头的和位于末端的条目,即系列位置效应。 此外,实验还表明,快速或慢速呈现单词、呈现使用频率低或高的单词以及呈现有关联或无关联的单词,这些虽然对系列位置曲线的首位效应产生影响,但却对近因效应毫无影响,这也是双重记忆理论的有力证据。 2. 前运算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最重要的区别是后者具有了什么能力:A

5、.会推理B.形成稳定的概前运算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最重要的区别是后者具有了什么能力:A.会推理B.形成稳定的概念C.儿童利用表征思考D.守恒参考答案:D3. 汉字的辨认在心理学上主要服从于( )。 A知觉的恒常性原则 B知觉的整体性原则 C字体的笔画多少 D汉字的辨认在心理学上主要服从于()。A知觉的恒常性原则B知觉的整体性原则C字体的笔画多少D字汇量B4. 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 B社会心理 C人格 D消费心理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B社会心理C人格D消费心理AC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

6、个性心理(也称人格)。社会心理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现象,消费心理是个体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分属心理学的基础和应用领域。5. 关于成人期的创造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4060岁由于有足够的经验积累,最易取得创造成就B.关于成人期的创造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4060岁由于有足够的经验积累,最易取得创造成就B.在不同领域中,最佳创造的年龄是不同的C.成人的创造性可以表现在各种不同的领域D.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参考答案:A6. 大多数适合普通人群的测验如果要求有较大的区分能力,其题目的难度应该( )。 A比较低 B接近0.5 C比较大多数适合普通

7、人群的测验如果要求有较大的区分能力,其题目的难度应该()。A比较低B接近0.5C比较高D无所谓B7. ( )指个体适应生活环境、选择生活环境和塑造环境的能力A.情境智力B.成分性智力C.经验智力D.空间智力参考答案:A8. 下列哪些项目是儿童精神与行为障碍的两大诊断分类系统(CCMD-3、ICD-10)所共有但不属于DSM-诊断系统的?( )下列哪些项目是儿童精神与行为障碍的两大诊断分类系统(CCMD-3、ICD-10)所共有但不属于DSM-诊断系统的?()A多动障碍B排泄障碍C品行障碍D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E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ACDE9.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

8、 )A.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B.进行反省认知训练C.加强基本技能训练D.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问题解决策略训练参考答案:D10. 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乘数来表示。(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1. 简述有关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简述有关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答:(1)独立因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2)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普通能力或普遍因素,简称G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简

9、称S因素。(3)智力多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12. 从性格特征来看,高度自我监督、内控型性格及高度权力需求的人,从事政治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从性格特征来看,高度自我监督、内控型性格及高度权力需求的人,从事政治行为的可能性要高。正确。13.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地位越高,就越不容易做出从众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地位越高,就越不容易做出从众的行为。( )正确答案:14. 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统考2007研 A

10、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统考2007研A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C大脑皮层与言语活动存在密切关系。但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研究表明,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按不同方式加工语言信息。说话、写作、言语理解等言语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左半球来控制与调节的,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言语能力将随受损的不同程度而受到影响。B项,边缘系统由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组成。在边缘系统中,海马在外显记忆或长时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A项,杏仁核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15. “以事物的形态(如形状、颜色、味道、气味、明暗)等为扩

11、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是发散思维课中的哪一种?(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参考答案:C16. ( )把谱系调查和统计方法引入到创造心理学的研究中来,前者属于社会学的方法,后者属于数学方法。A.高尔顿B.弗洛姆C.卡特尔D.马斯洛参考答案:A17. 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不包括( )。 A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B是高度自动化的程序性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不包括()。A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B是高度自动化的程序性的知识,不同于社会行为C是高度系统化的程序性的知识,不同于社会行为D是合乎法则的程序性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12、C18. 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客观看待的能力。( )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客观看待的能力。( )正确答案:19. 下面哪种方法可以克服功能固着障碍( )A.法则推定法B.列举用途属性法C.暂时搁置法D.冷静分析法参考答案:B20. 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衡量创造力的指标是流畅性、变通性、唯一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1. 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有( )A.形态发散法B.功能发散法C.结构发散法D.材料发散法参考答案:ABCD22. 个体成长过程中某些同样的行为会随着发展有不同的表现,根据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理论,试以一具体行个体成长过程中某些同样的行

13、为会随着发展有不同的表现,根据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理论,试以一具体行为为例加以分析。(首师大2006研)(1)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比多(1ibido)。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问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超我位于人

14、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2) 以一具体行为加以分析 例如攻击性行为,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具有的死亡本能追求生命的终止,从事各种暴力和破坏性活动,是攻击性冲动产生的根源。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受本我控制,遵循快乐原则。儿童2岁左右产生物主意识,有了占有感,4岁左右,一些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指向引起他不快的人。36岁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增长,攻击形式随年龄变化,身体攻击减少,言语攻击增多。 儿童在5岁以后,攻击性行为开始减少。攻击性行为开始受到自我的影响,因为父母和老师不容许攻击性行为,攻击他人会受到批评和惩罚,为了避免惩罚,儿童就服从自我的限制,遵循现实原则,减少了攻击性行为。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