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地震安全评价练习题一考试指南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729014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地震安全评价练习题一考试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级地震安全评价练习题一考试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级地震安全评价练习题一考试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二级地震安全评价练习题一考试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二级地震安全评价练习题一考试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级地震安全评价练习题一考试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地震安全评价练习题一考试指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级地震安全评价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练习题(一)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地震动的特性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来描述:频谱和持时频谱和持时频谱和震中距场地类别和持时 答案:b 二多选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断层活动性参数包括: 答案:abe练习题: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适用于各类建设工程()A选址与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防震减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工作中所涉及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B选址与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防震减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工作中所涉及

2、的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c选址与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防震减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工作中所涉及的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估2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A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区域的地震活动环境评价B地震地质环境评价C断裂活动性鉴定D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3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主要包括():A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B区域性地震区划C地震小区划D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4应开展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的具体建设工程或项目有():A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B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C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

3、D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E一般建设项目5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可以直接采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不需做专门研究,即地震安全性评价()a)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b)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c)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E“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6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引用那些标准()AGB/T 18207.1-2000 防震减灾术语 第一部

4、分:基本术语B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CGB 50267-1997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D 建筑设计规范7地震构造定义是(0A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B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构造,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活动隆起等C曾发生和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B一种地震活动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认为,具有同样构造标志的地区有发生同样强度地震的可能 8什么是能动断层()A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B在一活动断层上,活动历史几何形态性质地震活动和运动特性等具有一致性的地段C可能引起地表或近地表明显错动的断层D可能引起地表和近地表明显错动的断层9什么是地震构造区()A没有文字记载采用

5、地质学方法发现的地震B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环境均相类似的地区C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D具有同样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的地理区域10什么是 弥散地震 ()A在地震构造区内,与已确认的发震构造无关的最大潜在地震B一定地区内没有明显构造标志的最大地震C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B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表征地震带内各震级档地震发生在每个潜在震源区可能性的函数D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的震级分档间隔E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影响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的最小地震震级F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地震带或潜在震源区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极限值11什么是超越概率()A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

6、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B在一定时期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烈度值或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C规准化的反应谱曲线开始下降点所对应的周期值D考虑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影响所得到的地震反应谱E在地震作用下,地质体变形或破坏所引起的灾害12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划分及级()A1B3C2D413以下选项是二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A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和确定性分析能动断层鉴 定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B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C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小区划适用于城镇大型厂矿企业经济建设开发区重要生命线工程等D级工作包括地

7、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14核电厂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应采用较低的地震风险水平来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如,核电厂的极限安全地震的年超越概率为0.0001,即重现周期为10 000年;三峡水电工程中水工建筑的设防地震年超越概率为0.0002,即重现周期为5 000年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等级为()AIIIBC14超高层建筑博物馆会展中心影剧院等重要的公共建筑,大型水电工程跨大江大河的大跨度特大桥梁重大的交通工程海洋石油平台甲类电视塔等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等级为()AIIIBC15长距离的交通输油输气送水输电等长距离线状工程,以及大城市城市群等区域的

8、建设规划土地利用防灾规划制定等工作中的地震安全性评价AIIIBC16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规定了区域工作的()A最小范围B图件比例尺规定了区域基础资料C成果图件的精度17 区域范围取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应不小于工程场地外延()A150KMB50KmC250KmD150M18区域地震构造图比例尺应采用(0A1:1 000 000B1:2000 000C1:1 00 00019所有图件应标明()A安全距离B周边环境C工程场地位置20 地震资料收集与目录编制,应符合以下要求()a) 根据地震部门正式公布的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收集相关的地震资料;b) 历史地震资料应包括区域内自有地震

9、记载以来的全部破坏性地震事件;c) 区域性地震台网地震资料应包括区域内自有区域性地震台网观测以来可定震中参数的全部地震事件;d) 区分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21 震中分布图的编制,应符合以下要求():a) 分别编制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区域性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震中分布图;b) 注明资料起止年代;c) 注明主要地震的震级和发震日期;d) 编制区域破坏性地震目录,包括发震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及定位精度等22地震活动时空特征的分析应包括:a) 不同时段各级地震的可靠性与相对完整性;b) 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c) 震源深度分布特征;d) 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e) 未来地震活动水平23 地震构造是指()A

10、、 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B、 与地震发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C、 与地震孕育或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24区域地震构造评价的目的在于:A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背景B区域新构造活动特征区C域活动构造特征等资料收集和分析,结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25 级工作,应有下列工作内容:a 收集区域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资料,分析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b 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图地质构造图和新构造图;c编制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异常图和地壳结构图;d 建立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26 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断层,资料不充分时,应补充下列工作:a 查明断层最新活动时代性质和运动特性;b 进行断层活

11、动性分段;c 分析重点地段古地震的强度及活动期次27 应根据实地调查和已有资料分析,编制地震构造图,地震构造图应包括以下内容:a) 第四纪以来活动的主要断层及其活动时代;b) 活动断层的性质;c) 第四纪以来活动的盆地及其性质;d) 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e) 破坏性地震震中位置28 综合评价是()A综合评价在对区域地震活动性或地震构造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区域地震活动性特点和发震构造整体特征,为合理地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依据B综合评价在对区域地震活动性或地震构造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区域地震活动性特点或发震构造整体特征,为合理地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

12、性参数提供依据C综合评价在对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区域地震活动性特点和发震构造整体特征,为合理地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依据D综合评价在对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区域地震活动性特点或发震构造整体特征,为合理地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依据29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地震资料完整性可靠性评价,包括区域范围最早记录到的历史地震历史破坏性地震数量最大历史地震历史地震资料完整的年代,以及区域内现代地震观测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概况b 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包括不同强度地震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

13、平均震源深度和优势分布范围等c 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评价,包括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期各活动期的起止年限未来100年地震活动水平d区域现代应力场特征评价,包括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方向e 历史地震影响评价,包括工程场地所遭受到的最大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及烈度的频次特征30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 简述述工程场地在区域大地构造上的位置,评价场地所在的大地构造单元的属性b 简述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评价场地所在新构造分区单元的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c 简述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特征,评价工程场地所在地质构造单元的地震构造环境特点d 给出区域范围内不同震级档的地震构造标志,判

14、别区域发震构造,简述各发震构造特征31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的主要技术步骤和工作内容简要概述如下():A调研与准备阶段B野外调查阶段C野外小结阶段D室内分析总结32近场区范围应不小于工程场地及其外延()A25kmB24KMC26km33 近场区地震构造图和震中分布图比例尺应不小于(),级工作应不小于()A1:150 000,1:250 000B1:250 000,1:100 000C1:100 000,1:250 00034 近场区第四纪构造活动特点包括():A均匀沉降B拗陷C断陷D均匀抬升35近场区断层活动性鉴定的对象是“主要断层”,一般是指:a 区域地震构造图上有标示的区域性断层;b 长度大于25km或大于15km的断层;c 对其活动时代的认识有分歧,并且可能影响到场地地震危险分析结果的断层;d 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迹象的断层;e 通过场址区并且与工程场址区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