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9726573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7、6加几第一课时学习内容:8、7、6加几教材分析 教材将8、7、6加几安排在9加几之后,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教材例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凑十法。8加几的计算方法与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凑十法来解决,逐步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然后让学生直接看算式算出结果。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和以上的感知体验、比较,学生会很自然地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的这些算式,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最后,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

2、生应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亲身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在学习9加几的时候,学生对凑十法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由于是单一的练习,只知道机械地分出一个一,来为什么要分出一来却,不太清楚,所以在学习8、7、6加几的时候对要分出来分出几来,凑十在理解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一定要通过与9加几十分出来的数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这一道理。 学习目标 1. 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 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 3. 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学习重点 理解8、7、6加几计算方法的算理学习难点 自主探索

3、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教学过程: 一、 游戏激趣,复习铺垫 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儿童乐园,想去吗?这里有几张入场券,成功闯过下面三关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费的入场券。(1)第一关(拆一拆)10(8, ) 10(7, )10(6, )(2)第二关(算一算)9+4= 9+5= 9+8=9+6= 2+9= 9+3=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3)第三关(说一说)8+2+4=14 7+3+2=12 6+4+7=17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恭喜大家!这么多人都拿到了儿童乐园的入场券,没拿到的,也别泄气,后面还有机会。你们知道儿童乐园都有什么好玩的吗? 碰碰车8元 激流勇进7元 水

4、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 观览车4元 过山车9元请在上述项目中选择不同的两项,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1)要求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怎样列式?(85)(2)85 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情预设: 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 从1开始数,1、2、3、4、5、13; 用小棒从左边拿出2根放在右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用小棒从右边拿出5根与左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4)摆一摆 请用小棒操作的同学到台前摆给大家看一看。 追问:为什么要从左边拿2根放在右边?为什么要从右边拿5根放在左边。(5)体验算法

5、:出示儿童乐园的游戏项目:碰碰车8元 激游勇进7元 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 观览车4元 过山车9元请选择不同的两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方法算的。学情预设:玩碰碰车和激游涌进一共多少元? 87玩碰碰车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 86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 85玩碰碰车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 84玩激游涌进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 74玩激游涌进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 75玩激游涌进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 76玩旋转木马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 65(6)优化算法76,请你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为什么把6拆成3和3.回顾比较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有什么

6、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可以用凑十法。不同点:9加几是把9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 8加几是把8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2和几; 7加几是把7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3和几; 6加几是把6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4和几;优化算法:在做8、7、6加几时,可用“拆小数、凑大数”或“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大家认为哪一种方法方便就用哪一种方法计算。(7)你觉得玩碰碰车和过山车一共多少元? 89(说一说你的算法)学情预设: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和7合起来就是17因为9和8=17,所以8+9=17小结:在做计算时,可用“凑十法”来计算比较快,也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

7、变”的规律来计算。三、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1. 摘星星 87 48 83 28 86 98 85 88 (1)指名算,划线的要求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生独立在书上算 (3)校对 2.想想填填。 8614 9817 8413 862 981 1277 6510 5876四、归纳小结,完善认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8、7、6加几的题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内容: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用三种不同方法计算8+9等于几,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它们的和不变。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进行计算时,可以重新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主要是看把哪

8、个数从凑成10,把哪个数分成哪两个数的和,。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推想出得数的,蕴含着简单的推想过程,让学生在计算中初步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及8、7、6加几的方法,对于加数交换位置之后,再运用凑十法计算,并不困难,再加上理解了加数交换位置之后得数不变,这部分内容学起来就很容易了。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口

9、算的速度及正确率 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1、 口算: 师:我这里有几道题,谁来计算一下 7 + 6 =( ) 8 + 6 =( ) 9 + 8 =( ) 6 + 5 =( ) 9 + 4 =( ) 8 + 7 =( ) 师: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选择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 看图列算式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图中蜜蜂各有多少只? 生:左边有8只蜜蜂,右边有5只蜜蜂师:怎样列式? 生:8+5=13 师:还能怎样列式? 生:5+8=13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只交换了加数,和不变 二、 探究新知 师:现在我出一个题,你们看看会做吗? 课件出示:8+9=( ) 师:这道题谁能来读一读

10、? 生:8+9等于几 师:你知道8+9等于几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这个题?将你的想法写在讨论纸上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将想法写在讨论纸上,各组出一名代表汇报 预设:生1:把9分成2和7,8和2凑成10,8+2=10,10+7=17 板书:方法一: 8 + 9 = 17 生2:把8分成7和1,1和9凑成10,1+9=10,10+7=17 板书:方法二: 8 + 9 = 17 师:看来在算89时,既可以把9凑成十,也可以把8凑成十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用的凑十法 (1) 除了凑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2)还有什么方法能很快想出得数? (3)我们学过的哪道题的加数和这道题相同? 生3:因为9+8

11、=17,所以8+9=17 师:谁看懂他的想法了,能说说吗? 生:这两个算式只是交换了加数,和不变 板书:方法三: 9+8=17 8+9=17 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都不一样,只要符合题的意思,能计算正确,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哪一种 三、 巩固练习 1、数字卡片 (1) 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 师:他们两个是同位,我把他们两个交换位置,他俩还是同位吗? 生:是 两个学生一人拿卡片9,一人拿卡片7 师:现在他两人手中各有一张卡片,两张卡片的和是多少? 生:16 师:现在他们两人交换位置,手上的数字变了吗?那两个数字的和还是不是16? 生:是 师:我们知道了9+7=16,就能得出7+9=16。 (2)9+6=15 6+9=15 2、 教材92页做一做第二题 师:我现在要出几道题,大家有信心做对吗? 7+6= 8+6= 6+7= 6+8= 师:说一说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生:把6分成3和3,7+3=10,10+3=13,因为7+6=13,所以6+7=13 3、 教材92页做一做第一题 师:看谁反应快,咱们来抢答,先算出来的同学,快速举手,我点速度最快的同学 6+9= 7+8= 4、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 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加数交换了位置,和没有发生变化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