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原点:企业定位法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9725975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原点:企业定位法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寻找原点:企业定位法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寻找原点:企业定位法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寻找原点:企业定位法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寻找原点:企业定位法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寻找原点:企业定位法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原点:企业定位法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找原点:企业定位法则大有大策略,小有小活法。只要准确切脉,对症下药,企业就能不负 “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使命。绘制任何复杂的图形,最基本的操作都是从坐标 中找出原点的位置。对企业而言,明确自身定位才是构造“大厦”的根基。利润只是目标之一“我们极力工作 ( 以求实现我们的目标 ) ,因为没有恐惧,我们可 以做更激烈的事情。”索尼创始人井深大人们常说,利润决定一切。实则不然,很多时候,成功的企业在 准确为自身定位时,需要考虑的,不只是一个利润这么简单。每个企业都在发挥一定的功能。企业功能包含经营内容、经营范 围、目标市场、产品或服务辐射半径、业内地位等。企业功能定位反映的不是 历史和现状,而是方向

2、与目标。企业功能定位反映的既包括在今后一定时期要 做的事,也包括企业在今后一定时期把事做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种企业信念、一种追求。井深大于 1945年在日本战败的废墟中创立索尼时,仅拥有 7 位员 工和 1600 美元的个人储蓄。除了勉强应付日常的生存问题外,他做出了一项 “另类”决定制定一份公开说明书,为自己新创的公司确定宏大的理念: “公司目标:动力十足地追求科技活动以及用生产来复兴日本和提升国家文化 的运动;把先进科技应用在公众生活中管理方针:我们要消除任何不当追 求利润的行为始终强调实用与根本的工作,而不是只追求成长;我们欢迎科技 上的难题,并且专注高度精密,对社会有重大用处的技术产品,

3、而不计较数量 的多寡”这份极具理想主义的说明书到今天还一直是索尼的指导力量,并 被称为“索尼的先驱精神”。福特也做过同样的事。 20 世纪 80年代公司 3 年内净亏损 33 亿美 元时,福特的管理层暂停下来,澄清公司经营的指导方针“把利润放在人 和产品之后是福特公司造就的奇迹。”福特公司前 CEC唐皮特森如是评价。核心价值是企业常胜不衰的根本信条。而良好的目的可以用来常 年指导和激励组织。正如迪斯尼深入人心的宣言:“用我们的想像力,带给千 百万人快乐。”调查表明,大多数公司因在他们的核心理念中宣示核心价值和 目的而受益。因此,定出公司的远大目标,使之成为核心理念中明白、特定的 部分,的确大有

4、用途。胜人先胜己“别只求胜过同辈或前辈。要设法胜过你自己。”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者相比较,更难也更容易被忽视的,是 “知己”。企业发展也是同理,如何认清形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恐怕是 很多企业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杰格迪什谢斯等著的管理书籍三法则为 帮助企业进行自身定位提供了简单清晰的架构与指导方向。杰格迪什谢斯将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分为三类:通才型企业、专家型企业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壕沟型企业。书中指出,在自然进 化的行业中,通才型企业一般为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少数几个大公 司(数量通常为3个),他们控制70%- 90%的市场;每个专家型企业通过吸引一 小群

5、有特别需求的顾客,控制市场的 1%-5%而那些掉进“壕沟”中的公司通 常只占有市场的5%-10%它们无法有效地和排名前 3位的公司以及专家型企 业展开竞争。“大”路朝天由这个理论来分析,索尼、日立和三星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属于通 才型企业。在消费电子这个领域,这 3 家企业有着“关注高销量”、“强调规 模和速度”、“提供全线产品和服务”、“单一或两个品牌形象”等共同特 点,拥有相当的技术优势,实力不容忽视。以韩国三星为例,其原先的身份是 一家半导体厂商,而现在的业务范围从移动电话到数字电视、MP3 DVD播放机,营业收入持续上涨。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 2003财年其总收入 362.8 亿美元,营业

6、收入为 59.9 亿美元, 净收入为 49.6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有显著增长。“通过单一或两个全球品牌进行世界级营销活动和广告宣传”是三法则给通才型企业们的建议。提供全线产品的企业,其产品应当满足各 种顾客到需求。因此,这类公司定位应当足够宽泛,以便使得所有的产品和细 分市场都能够使用。花费太多精力去推出和维持太多品牌是不明智的。此外, 寻求适当合作,重视低成本和产品差异化,并随时警惕其他对手动向都是通才 型企业们需要时刻谨记在心的不二法则。对于通才型企业,要想继续保持良好状态,持续盈利,“创新”很重要。 2003年是三星“创新经营”的第 1 0个年头。从最初只是购买外国微 型芯片和消费类电子

7、产品,到后来转为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再到从研发芯片 为主转为技术多样化开发、产品多元化经营, 10年期间,三星总销售额增长了6 倍之多。尝到甜头的三星公司如今又提出了“二次创新经营”的口号。当然,竞争时刻改变着市场格局, 3 巨头的地位也并非一成不 变。仍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收音机鼎盛时代,三巨头是美国的通用电气、西 屋电子和艾默生公司;随着电视成为这个行业的主力军,RCA和Zenith占据了内圈,将西屋电子和艾默生逼到边缘。而当电子技术从真空管发展到固态零部 件时,制造业的领导地位逐渐被索尼、东芝等日本公司所取代。而根据近年公布的财经数据不难看出,在目前的消费电子市场格局中,日本的日立、松下

8、、索尼,韩国的三星,欧洲的飞利浦、Mag navox以及美国的汤姆森、RCA通用电气之间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这场 战斗将决定哪些公司会成为全球性的通才型企业。“小”亦有道企业一定要做得越大越好吗?有则寓言可以给我们启示:森林 中,一只小老鼠不慎落入沼泽被陷住无法动弹。正好有只大象路过,它伸出长 鼻子将小老鼠救了出来。老鼠感激无比,承诺以后若大象有困难也一定同样施 以援手。自负的大象不以为然。后来,大象不幸被林中猎人布的网紧紧套住, 百般不得脱身。正无计可施,上次被救的老鼠来了,三下五除二便用锋利的牙 齿将网咬破,还大象以自由。大象由此明白,“大”固然好处多多,“小”也 自有其妙处

9、无穷。小企业也一样,在灵活性上一页和对市场的了解上,比大企业更有优势。与巨头企业相对的市场另一 端,每个专家型企业几乎完全控制着它所占据的细分市场,或遥遥领先竞争对 手,以致他们无法望其项背,从而无法对它构成威胁。对于这些专家型企业, 成功的秘诀在于“把市场切割成不同风味的小块蛋糕”。正如定位一书所 言:你的阵地应足够狭小,小到足以守住而大的厂商又无暇顾及。例如只提供 短途客运服务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它们在美国航空业大肆并购重组之际,依 然保持着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良好发展空间。找准自己的定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专家为专业型企业 开出的药方,是“保持独特性和市场份额;进行目标营销,避免细分市

10、场潜 变;避开固定成本;建立进入壁垒”专家型企业经常面临着成为通才型企 业的诱惑。对于这类企业,一旦盲目增长,冒险进入以规模为基础的业务,必 然会落入壕沟。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由于偏离了原有的专业领域、扬短弃 长、盲目扩张而陷入经营困境的事例,时有所闻。韩国大宇拥有高达650 亿美元的资产,营业范围涉及贸易、造船、汽车、通讯、建筑、机构制造和金融 等,在韩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其“世界化经营”扩张战略 下,大宇四处出击,在东欧诸前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大肆收购濒临停产的 汽车厂,鲸吞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不良企业,并为此大肆举债。然而企业规模 迅速扩大,利润并未能随之扩大,公司陷入

11、债务危机。重新调整经营策略后, 曾为“万丈高楼”的大宇集团,如今只剩下以大宇汽车公司为核心,以汽车生 产、销售为主的专业集团。由此看来,专家型企业实现增长的明智选择,是先 控制现有的产品或市场,然后再增加顾客认为最有价值的产品线或开发新的顾 客。通才型企业会因激烈竞争被推下壕沟,专家型企业会因盲目扩展 而落入壕沟。而落入壕沟中的企业,所面临的命运无非两种,要么在关键时刻 意识到问题并采取行动,从而变成一个细分市场专家型企业,要么被一个处于 右侧正在寻求巩固地位的通才行企业收购。没有永远的定位“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定位”本来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准确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但在 实

12、践中,很多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定位惯性”问题。即:尽管市场需求和 竞争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企业却仍然沿用原来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定位, 结果逐渐走向弱势。“再定位”问题由此提上日程。如达尔文所说:“那些能够生存 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用户需求的变化,往往是进行再定位的最好时机之一。重新扩大 企业经营的定位,突破原来的市场限定的区域,去发掘新的消费群与消费者新 的需求,能使企业的潜在市场空间比现在规模扩大至少 10 倍以上。相反,如果 企业不能随着需求的升级及时调整定位,常常就会面临品牌老化、销售下降等 问题,直到最后被新的品牌所取代。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冲击

13、使得很多电子消费类厂商长出了“软 翅膀”,纷纷选择信息领域以及软件业务作为其新的业务支撑点,向 IT 厂商进 发。以一向被认为是全球性家电生产商的东芝为例,在其 2000 年的营业总上一 页额中, IT 相关领域就占 70%,已经完成了向 IT 业的转变。均属通才型企业,且不约而同转向软件业务,索尼、日立与三星的情况却不可一概而论。作为转型的重要步骤,日立公司很早就成立了软件与服务部门, 且成效斐然。翻开日立 2003财年第 3 季度财报,可发现其中信息通信部门季度 营业收入达 48 亿美元,占总季度营业额的 21%,远远超越其赖以成名的家电业 务。电子产品企业的龙头老大索尼,从特丽珑彩电到制

14、造出第一个随 身听再到巨资收购哥伦比亚,从硬件制造到音乐影视再到娱乐游戏软件,再定 位的触角虽伸得远,所开发的软件产品似乎都是围绕自己的核心硬件产品扩张 整合而来。自然,这是为了实现“从音像设备和娱乐产品的制造商,发展成为 全球领先的媒体和内容提供商”。“数字新秀”三星的软件产品开发似乎没有多少规律可循,颇有 点“哪个赚钱做哪个”的味道,然而凭借有效的执行决策,先进的经营战略等 系列因素,三星充分品尝着成功的快乐。总之,没有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定位,而持续成功的企业,往 往是那些能够随时把握每一种可能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并适时贯彻再定 位的企业。国企问道“做企业就是斜坡上推车,没有力气的时

15、候,惯性就能压死 你。”创维电子集团董事长黄宏生探讨中国企业成长史,一些数据颇让人震撼:中国企业平均寿命7 年左右,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 3 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 5000 家民营企业 中生存时间超过 5 年的不到 9%。某专业人士指出,中国很多企业之所以稍微上规模就摇摇欲坠, 筹资越多犯错越多,最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的创业战略,在胜利面前极易发 昏,极易做出快速扩张的决策,而在快速扩张时,不注意基础管理,盲目冒 进。根据动态环境以及长远的目标,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 面临的最大问题。惟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够使我国企业真正走出困境,做 大做强,更能使现代企业机制在中国企业中扎根。在当

16、前的市场环境下,一种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或者许多消费群 体的需求,只有最精确的产品与市场分割才能够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就 如许可式行销一书中所倡导的“放弃70%”的消费者,只有“放弃”才能创造最具特色的商品与服务。“针对不同的特殊消费族群提供特定的需求满 足”,只有在这样的商品发展策略下,开发出多类别的新产品,而且使每一个 产品对应地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方为上策。如同中国移 动通信公司,针对群体的需求不同,他们塑造了针对高端商务人士强 化“全球通”的专业形象;针对年轻的时尚人群推出“动感地带”;针对经常 需要使用移 动互联的高端客户推出“商务干线”,抓住了不同阶层和偏好的消费 者的需求,使其在与中国联 通和小灵通的竞争中依然保持从容和镇定。数据显示,我国电子百强企业前 10 名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