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期中考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971918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11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期中考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411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期中考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411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期中考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411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期中考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11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期中考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1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期中考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钢中学2014年下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全力动员衡钢中学2014年下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文科 历史必修三注: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将“姓名、班级、学号”填到第3页的密封线内。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必须填写到第3页答卷“选择题的答案表”内。1、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奠定于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2、“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3、有人说

2、:“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4、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来源:Zxxk.Com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万物之理,终归太极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纲常伦纪,万物的本原5、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6、右图画面中

3、,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人正在辩经论道。假如此图出现在两宋时期,反映了思想界新现象是A辩论儒、释、道谁先发现世界的本源B儒、释、道三教合一形成新儒学理学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佛教取代儒学成为中国统治思想的主流7、欧亚大陆两端的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上述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 B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主张人民为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

4、君主立宪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9、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10、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

5、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子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11、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 苏格拉底知德合一马丁路德因行称义 伏尔泰“天赋人权”A. B. C. D. 12、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A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C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D给天主教会以毁灭性的打击13、“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

6、权力。”欧洲启蒙运动中,与此相对立的关于国家权力起源的主张是A君权神授 B君主立宪 C三权分立 D社会契约14、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15、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A B C D16、楚汉之争中,有

7、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17、某位老师在制作有关唐诗的课件时,选用了下面一幅图片。从诗的风格来看,该诗的作者应是A李白 B王勃 C高适 D杜甫1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该材料出自的文学作品的体裁是A楚辞 B诗 C词 D散曲19、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右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

8、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20、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 阅读齐民要术学习农业生产经验 石申辑成的石氏星表 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A B. C. D. 全部无法享受21、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你认为“白脸”表示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C勇猛粗率 D刚强骁勇22、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B唐

9、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C京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D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先后顺序为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23、北京时间2012年7月28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开幕,下图是开幕式表演上的一个画面。为该历史事件提供理论帮助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24、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25、右面漫画天

10、使?魔鬼?形象地表明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普及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包括A垃圾信息充斥 B网络犯罪出现C网络世界诱惑青少年 D严重污染环境密封线 姓名: 班别: 学号:衡钢中学2014年下期期中考试答卷高二文科 历史必修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0分。26.(13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

11、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2分)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2)

1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2分)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目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四指出,孔子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