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713013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程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中职数学1 前言1.1 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总课时数为290学时,适用于五年制职业教学班级。1.2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 课程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

2、力和数学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3 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集合一、教学要求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3、 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4、 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二、重点: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三、难点:集合的性质描述法,充要条件第二章:不等式一、 教学要求:1、 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掌握区间的概念。3、 掌握一

3、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4、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5、 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二、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的原理三、难点: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一、教学要求: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符号f(x)的意义和运用,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简单的值域。2、 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3、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4、 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5、 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一些简单应用。二、重点:函数的概

4、念、函数的图像及函数的应用三、难点: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应用第四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教学要求:1、理解有理数指数幂,掌握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2、了解幂函数举例。3、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4、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5、了解积、商、幂的对数。6、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二、重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三、难点:有理指数和对数的概念第五章:三角函数一、教学要求:1、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理解弧度制的概念。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3、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了解诱导公式:角与、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5、理解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

5、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重点: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及其运用 3、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 4、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难点:1、弧度制的概念 2、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六章:数列一、教学要求:1、 了解数列的概念2、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应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3、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比中项及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应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4、 了解数列的实际应用举例二、重点:1、数列及其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 3、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三、难点:已知数列的前n项写出它的

6、一个通项公式第七章:平面向量一、教学要求:1、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理解共线或平等向量,相等向量。2、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3、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运算,掌握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平行的条件。4、理解平面向量的内积的定义和运算法则,掌握两个平面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和距离公式。5、了解平面向量的应用。二、重点: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坐标表示 2、平面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内积运算 3、平面向量内积及坐标运算 4、距离公式 三、难点:1、平面向量的概念 2、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的运用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一、教学要求 1、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

7、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 2、了解直线与方程,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掌握两点斜率公式。 3、掌握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4、掌握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理解两条直线平行及垂直的条件。 5、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6、掌握圆的方程,包括圆的标准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 7、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8、了解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二、重点: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圆的标准方程 3、用坐标法解决直线、圆的相关问题 三、难点:用坐标法解决直线、圆的相关问题第九章:立体几何一、教学要求:1、 了解空间中平面的基本性质2、 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了解

8、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3、 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4、 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5、 了解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及面积、体积的计算。二、重点:1、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2、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及面积与体积的计算三、难点: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第十章:概率与统计初步一、教学要求:1、 了解分类、分步计数原理。2、 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概率的简单性质。二、重点:概率及简单性质三、难点:概率的简单性质4 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或教材参考

9、书选用)教材内容要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衔接,做好知识的整合。在选择上,要突出职业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要多样化,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展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在内容的表述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与可读性。 教学参考用书: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 人民教育出版社4.2 教学建议1. 教学课时安排建议序号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集合142不等式163函数20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225三角函数426数列257平面向量(矢量)328直线和圆的方程329立体几何3510概率与统计初步10

10、12课堂练习3013机访12合计290 2. 教学方法建议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适当增加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4.3

11、 教学评价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三个方面。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过程性评价包括上课、完成作业、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数学考试。学期总成绩可由过程性评价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考核与评价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一览表序号项目考核项目评价内容与标准1过程性评价(占终成绩的20%)上课表现上课迟到早退每次扣2分;无故旷课者每次扣5分;上课发言积极者每次加1分。完成作业不按时交作业者每次扣1分,不交作业者每次扣3分;作业按时完成且有创新思路者每次加3分。数学活动积极参加平时举行的数学能力小竞赛或认真撰写数学小论文者酌情加分。2期中期中考试占最终成绩的20%3期末期末考试占最终成绩的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